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寻找一座城

      潘文

      穿行于楼栋间,游走在街巷里,那些靓丽的店面,闹热的人群,生活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这个老城区呈献给我们的现世模样,似乎再自然不过。路上的人,或从容而过,或安稳地站立在某一处,或忙碌于手中的活计。他们神色坦然,平静而满足。

      这里,古老与新潮交织,传统与现代共生,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传承着这座城市的文化。

      因为挥之不去的念想,割舍不掉的记忆,脉脉相承的文化和早已浸入骨子里的精神,我们喜欢在历史沉淀的芳华里沉醉和觉醒。这是一片至今仍然神秘莫测的土地,它就像悬挂在天空遥远的星座,闪着迷幻而又神奇的光芒,令人怦然心动。

      我们抬头仰望那些高耸入云的古木,倾听着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律动。古津寺外的古樟树,丁静庵故居的皂角树,它们从过去走到现在,始终坚守,成为历史的守望者。它们见证了古城的历史变迁,文化的沉淀,它们看着这座古城从繁华走向衰落,又从衰落走向重生。古树与古城共同经历了风雨洗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也见证了新时代的车轮滚滚。走向一棵树,就如同走向历史的深处,走向繁茂的未来。

      那仅存的一些文物,在某一个路口,或者拐弯处,它们依然熠熠闪光。大夫弟、文庙、算术馆、欧阳予倩故居……伟大的人和事,他们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他的存在形式,而在于他为后世留下的,可以称之为永恒的力量。这种力量,如同燃烧在人们心灵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无论他们是久居于此的市民,还是来自遥远他乡的旅人,或者是追求更为广阔天地的探险家。

      这道光,如同指引前行的灯塔,让每一个追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它穿透时空的隔阂,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后人得以领略那些伟大时刻的辉煌。

      已经了无踪迹的,即便是明清县志里浏阳城区图中最为显著的标志性建筑,虽然再也找不出它的丁点留痕,但我们走在周边的街巷里时,似乎还能感受到四处漂散着的、若有若无的旧梦余烟。这些古老的味道,犹如历史的印记,浸润着游人追逐的梦想。走在街巷中,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

      还有古老的院子,雕花的窗棂,苍绿的院墙,檐头枯死的瓦菲和风蚀的石块。似有高高低低的读书声从窗棂飘出,这些声音如同古老的音符,挨挨挤挤地在耳边回响,看似清淡,却又坚韧。当我们的手指从围墙的某一块青灰的砖石滑过时,那些内在的、古老而又芬芳的气息,便顺着指尖缓缓流淌到心底。

      它们犹如一本泛黄的相册,珍藏岁月的斑驳印记,流传神秘莫测的传说,弥漫生活的柴米油盐。那些褪色的糖葫芦、油纸伞、花灯,宛如时光的碎片,洒落在巷子的角落;石砌的码头,停靠着岁月的木船;巷陌间商贩的叫卖,木制阁楼,城门,茶铺老者,方桌条凳,女人们手上的棉纱,犹如生动的历史画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深深的小巷中,一栋古朴的木楼静静地矗立着。木楼的二层,一群懵懂少年从四面八方而来,用稚嫩的思想畅谈文学,用质朴情怀编撰粗糙的刊物。木楼已逝,我们却仍记得脸沾油墨的捧腹而笑,记得木楼里的纯真梦想。那栋木楼,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青春岁月。如今,尽管木楼已经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却永远铭刻在心。

      在这个充满故事的小巷里,每一块石板都仿佛在低语,每一阵风都带着历史的回声。这里不仅是一个地理的空间,更是一个心灵的栖息地。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岁月的歌声,感受生活的温度,品味历史的醇香。

      巷子里的风,永远是那样不急不缓地吹着。走进巷道,仿佛是在捡拾着古巷繁华的历史光阴。岁月流年而过的声息,藏于灵魂深处,总是在不经意间被唤醒。这是过往,是印记。但也是坚守,是自信。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