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希望我们将爱心传递,为更多人带去希望”

中南大学研究生王文博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前夜写了封给“另一个我”的信

  •   王文博捐献造血干细胞。长沙晚报通讯员 林钰杰 摄   王文博捐献造血干细胞。长沙晚报通讯员 林钰杰 摄

      长沙晚报8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通讯员 李卉淼)“当造血干细胞注入您的血液时,我相信,我们拥有相同的血液,也将拥有一样的健康……望我们将爱心传递,为更多人带去希望。每一份微小的善举,都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8月2日,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前一晚,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王文博写下了一封给世界上“另一个我”的信。作为全国第18148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他将给一位山东患者以生的希望。

      第一次献血时很紧张

      今年24岁的王文博是河南鹿邑县人。高考前,18岁的王文博将一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作为了自己的成人礼。

      2018年9月底,大一的王文博驻足在南校区二食堂前坪的无偿献血车前。那是他第一次献血,看着400毫升血液从血管中抽离,很紧张。

      2023年,23岁生日前,王文博无意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多种血液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然而,由于配型成功的概率并不高,许多患者都在等待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捐赠者。没有丝毫犹豫,王文博立刻加入了捐献者之列。他在线上登记后,便到医院取样留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成为第18148例捐献者

      今年3月,长沙市红十字会以电话沟通的形式第一次告知王文博初步配型成功,并询问是否在长沙居住及捐赠意愿。王文博干脆地回答:“我愿意!”

      5月26日,王文博与求助患者初配型结果相合。6月底,长沙市红十字会再次联系,说明了病人当前病情的紧急情况后,向王文博详细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本以为对整个过程已了然于胸,体检那天看到十几个抽血的试剂管排成一排,文博还是有些惊讶。高分辨的血液样品抽取后,第一时间寄送至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配型检测。

      7月3日,王文博体检通过。

      根据采集计划,王文博从7月30日开始每天早上和晚上8时30分都需要去医院注射动员剂。

      8月2日,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的前一晚,王文博写下了一封给世界上“另一个我”的信。信中写道:“希望我们将爱心传递,为更多人带去希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每一份微小的善举,都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