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摹写“当代神农”的光彩画传 (书里书外)

——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

  •   《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  隆平水稻博物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编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年4月   《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  隆平水稻博物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编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年4月

      刘昌宇

      在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逝世一周年之际,一本深切缅怀其光辉业绩,颂扬他无私奉献情怀的《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与我们见面了。

      该书以画传的形式,聚焦袁隆平光彩照人的一生,以简洁朴实的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视角,生动呈现出这位“当代神农”奋斗与奉献的人生。

      1930年8月13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他从小就树立起救国救民的思想,少年时代就萌生了要学农的想法。之后,通过不懈的努力,高中毕业那年,袁隆平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南农学院。大学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当教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学校的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长势特别好的天然杂交稻株,从此,开启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在常年的科研工作中,袁隆平勤于思索,敢于向经典理论发起挑战。他在开展水稻雄性不育试验的同时,还用无可辩驳的事实,一举推翻了米丘林、李森科的传统经典理论“无性杂交”学说。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培育杂交水稻,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一举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其卓越的表现,使他当之无愧地赢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荣誉称号。

      该书用300余幅照片、画像、手稿、信件等,真切叙说着袁隆平心忧天下、报效家国的感人事迹,展现出他崇高的精神风范。几十年来,袁隆平始终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杂交水稻的选种育种上,为了培育出适合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优质杂交稻种,他曾连续七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不是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做试验,就是在三亚南繁基地的水稻田里观察水稻生长。他的众多学问,很大一部分就是从田间地头来的。他常常告诫那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实践出真知。科学上,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对待选种育种中的每一项数据,为了激励自己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他总是身先士卒常年下田,从掌握第一手资料开始,不断调整杂交水稻亩产高产的各项指标。生活上,他却随遇而安,没有太多的“讲究”,有时为了下田方便,炎炎夏日,他一身背褂和短袖,就猫在稻田深处,晒得黝黑。

      作为一本人物画传,该书用丰富的视觉语言,通过对袁隆平工作、事业、生活等场景的热切描绘,力求通过直观的镜头,立体地展示袁隆平的鲜活形象:有在水稻研究中心,守在显微镜旁聚精会神观察水稻育种的一幕;有深入碧波荡漾的杂交稻田,手捧沉甸甸的稻穗,凝思考虑的动人画面。有参加国内、国际科研活动,向世界推介杂交水稻技术的精彩一瞬,还有对业余生活的点滴摄录、传神抓拍。袁隆平既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农业科学家,他把论文写在祖国的稻田上,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他还是有着远大理想、无限热爱生活的普通之人。在他心中,很早就立下了让天下苍生都有饱饭吃的理想信念,他的禾下乘凉梦,更是感动了无数国人。生活中的他,兴趣广泛,篮球、游泳、拉小提琴,样样精通,既作为八小时之外的调剂,又愉悦了身心……总之,这些意趣盎然、张弛有度的工作与生活布景,在这本图文并茂的新书中,都得到了体现。

      画里画外见精神。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用灵动脱俗的视觉成像,表达出意蕴深长的精神旨趣,也勾起了人们对这位稻田里的守望者深切的怀念。袁隆平,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