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2022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万亿城市前列,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实际使用外资增幅、上市公司总数等重要数据均居全国城市前列,全球影响力、全国竞争力、全省辐射力持续提升,实施“强省会”战略成效明显——

长沙书写“强省会”战略的精彩答卷

  • 2022年12月26日,渝厦高铁常益长段全线贯通,进一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与湘西北产业带融合发展。 周数邑 摄 2022年12月26日,渝厦高铁常益长段全线贯通,进一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与湘西北产业带融合发展。 周数邑 摄
  • 长沙以兴产业为强省会聚势赋能。图为博大科工汽车轻量化精密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项目。 王志伟 摄 长沙以兴产业为强省会聚势赋能。图为博大科工汽车轻量化精密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项目。 王志伟 摄
  •   长沙聚焦自贸区长沙片区等战略平台,实施新一轮体制机制优化,激发战略平台新活力。  邹麟 摄   长沙聚焦自贸区长沙片区等战略平台,实施新一轮体制机制优化,激发战略平台新活力。  邹麟 摄

      吴鑫矾 陈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长沙经济总量、城市规模相继进入“万亿俱乐部”和特大型城市之列,站在实施“强省会”战略的开局之年,长沙坚决扛牢实施“强省会”战略主体责任,围绕提站位、拓格局、兴产业、强项目、增动力,奋力推动“强省会”战略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探新路、作表率,以省会精彩为全局添彩。

      2022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主要经济指标为预计,下同),位居全国“万亿”城市前列;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排名中部第一、全国城市前列;实际使用外资和对外实际投资增幅均居中部城市首位;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国第6、中西部第1;A股上市公司达84家,总市值超1万亿元,数量和总市值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2022年湖南新增的6家上市公司全部在长沙;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80家,与全球54个国家(地区)开展常态联络,国际“朋友圈”进一步扩容……长沙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交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的优异答卷。

      聚焦能级提升“强省会”

      以全局眼光谋发展,大力提升经济能级、空间能级、人才能级,以省会之强引领全省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强省会,首先要提升省会城市的发展能级,以点带面、以面带体,辐射全省,以省会的强带动全省的强。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在长沙市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推进大会上强调,全市要把“强省会”作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最强音、主抓手,从政治高度出发、从发展大局着眼,把“强省会”摆在“强全省”的高度来审视和推进,主动加强高水平合作、积极参与高水平竞争,为湖南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增强竞争力、赢得话语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精气神,凝心聚力、加压奋进、跨越赶超,在新的赶考中交出“强省会”优异答卷。

      使命在前,重任在肩。长沙奋力打开发展思路、扩大发展格局,以国际视野和全局眼光谋划发展,多措并举强规模能级、提城市品质、促资源集聚,提升强省会的“硬实力”。

      衡量一个省会城市的强与弱,人口首位度、经济首位度是两大关键指标。长沙始终把强经济作为强省会的第一要务,大力提升经济能级,增强经济首位度。

      2022年,面对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长沙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全面对接国务院一揽子政策措施和省“1+8”政策体系,出台“稳定经济运行29条”及10余个配套政策,实施“稳增长”等“五大攻坚行动”,建立“两个统筹”及“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机制,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实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构建闭环式全程服务、体系化联动服务、滴灌式精准服务模式。市委、市政府逐月逐季组织经济分析监测和重点工作拉练观摩,全市上下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劲头苦干实干,推动经济稳中向好,为实施“强省会”战略提供强劲支撑。长沙经济首位度接近29%,省会城市“核”的作用凸显。

      围绕提升城市承载力、资源吸引力,长沙大力提升城市空间能级。坚持“东拓、西提、南融、北进、中优”,努力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一方面着眼增量,以全面实施“双五”工程为统揽,重点在城市东西两翼和“一江两岸”规划建设“十大片区”,包括三大产业功能片区、四大高端服务功能片区、三大特色功能片区,总规划面积达1476平方公里,致力打造彰显“未来之城”特质的新发展空间,2022年“十大片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优化存量,大力推进“精美长沙”建设,开工城市更新项目15个、106万平方米,1011条支路街巷旧貌换新颜,长沙位居全国热门宜居城市榜首,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城市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长沙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持之以恒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出台“人才政策22条”的基础上,又出台“升级版”45条,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165名、国外高端人才709人,在长两院院士41人,“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全国第十、中部第一,再次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潜力城市”,获批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源源不断的人才为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现代化新长沙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长沙以554.64万城区人口,由Ⅰ型大城市跻身特大城市行列。日益凸显的人口集聚效应,成为长沙发展的最大支撑,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劲。

      加快动能转换“强省会”

      把制造业作为强省会的根基,做强市场主体、打造优势集群、推进数智赋能,以兴产业为强省会聚势赋能

      2022年底,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在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胜出,成为全市第二个、全省第三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开启冲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全新征程。目前,长沙拥有先进计算骨干企业超1400家,“六机七芯”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长沙计算”成为长沙先进制造业的又一张名片。

      产业兴,则经济兴;实体旺,则经济旺。

      长沙始终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实施“强省会”战略的根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以兴产业为强省会聚势赋能。

      2022年以来,长沙突出链群结合强产业,深耕提质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以构建“1+2+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总揽,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推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优势产业链“顶天立地”“铺天盖地”,在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中,长沙位列全国第八,先进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长沙紧盯国家战略需求,抢抓数字经济风口,突出以“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制造业迭代升级。目前,全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总数超过1250家,上云上平台企业累计超过10万户,工业APP数量突破2万个;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27个,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获评国家级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6家、优秀场景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和第三。博世汽车、三一集团18号工厂被认证为“世界灯塔工厂”。51个项目被列入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全市数字经济总量近4000亿元,占全省近30%,居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第12位,跻身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长沙获评2022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城市大奖,连续两年蝉联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只有稳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大盘的根基。

      长沙把兴产业落实到强主体上,全面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上市企业“金芙蓉”计划,制定新材料、航空航天、先进计算等一系列专项培育扶持政策。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首要位置,以实施“强省会”战略为契机,强化推进投资服务、政务服务、要素服务、权益保护、亲清关系、普惠包容六大“升级版”改革举措,推动“五链融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3.0版,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正因如此,长沙跑出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2022年,全市市场主体达156万户,增长14%,其中企业达58.8万户,增长17.6%;新设企业11.6万户,增长22.1%;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0家以上;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家,总量达141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

      激发内生活力“强省会”

      聚焦“国之大者”,创新向战略科技升级,平台以体制优化赋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来自长沙的星邦智能对此深有感触。

      前不久,“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名单发布,中国共有12家企业上榜,其中长沙就有5家。除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再次入围,首次上榜的星邦智能引人关注。细细分析,不难发现星邦智能的成功,持续自主创新是关键:拥有160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的20%;研发投入逐年增长,2022年投入将突破1亿元;拥有授权专利272项、国外专利32项,2022年计划申报国外专利30余项……从在宁乡高新区租赁厂房开始成长的星邦智能,仅用14年就拥有了全球顶尖的实力,成为全球行业50强。

      这只是一个缩影。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人,始终聚焦“国之大者”,坚持以创新解难题、以改革增活力,在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中着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方面,长沙加大创新向战略科技升级的力度,集中力量打造战略科技平台、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实施“十个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重大科技专项、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2年,“三区两山两中心”等战略科技平台持续做强,全省“四大实验室”相继落子布局,湘江科学城启动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现“破零”。新增1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数达11家,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启动运行,超算中心总算力位居全国第四,大飞机地面动力学、极端环境电能变换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成果。高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成交额达750亿元,北斗三号导航SOC芯片等20多项“卡脖子”技术和2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600家,长沙创新能力跃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8位。

      另一方面,长沙聚焦湖南湘江新区、自贸区长沙片区等战略平台,实施新一轮体制机制优化,激发战略平台新活力。

      以自贸区长沙片区为例,获批设立两年来,实现进出口总额220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11亿美元,新引进项目174个,新设企业1.4万家,成为长沙和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80项,制度创新指数全国排名提升6位,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十佳园区,为全国提供了一大批可复制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长沙经验”。

      不仅如此,湖南湘江新区完成管理体制优化,实现“三区合一”实体化运行,经济总量稳居国家级新区第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居国家级新区前三,成为实施“强省会”战略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等创新平台逐步成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座座主峰,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夯实项目支撑“强省会”

      将强省会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瞄准新发展领域,加强全要素保障,突出抓谋划储备,以项目之强支撑强省会

      在长沙看项目,你能感受到惊喜: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现场塔吊林立、焊花飞溅,目前已吸引70余家龙头企业意向入驻,10余家企业签订协议,未来将成为先进计算产业集聚区;坐落于湘江科创基地二期的科技创智园项目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成为湖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年计划投资超80%,T3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等雏形已现;湘雅路过江通道现场,盾构机稳步掘进,项目建成后将拉近湘江两岸距离,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一个个茁壮成长的重大项目,就是长沙未来发展的一个个新增长点。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长沙将实施“强省会”战略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从年初开始就以“现场即战场、开工即决战”的干劲,只争朝夕谋项目、推项目、引项目,逐季度组织项目集中开工、观摩拉练,形成项目建设火热比拼场景。

      夯实项目支撑,长沙瞄准新发展领域,加快推动项目投资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新项目支撑新发展。

      中联智慧产业城、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三安半导体等22个投资过100亿项目,为长沙在数字新基建等新产业新领域方向抢占制高点,抢抓新机遇;93个“三力支撑”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快提升长沙能源保障能力、算力服务能力、科创带动能力;在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五大领域,长沙铺排重大项目126个,计划总投资4262.3亿元,将为实施“强省会”战略提供坚实支撑……2022年,全市1766个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4%,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30%、128%、129%、104%,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稳步推进。99个在长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20%。各类项目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夯实项目支撑,长沙加强全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入开展项目攻坚服务活动,建立电力、投融资、征拆腾地、审批服务等四个要素保障组,实施“六张清单”台账管理。2022年,争取专项债、企业债、预算内资金、基础设施基金、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等1500亿元以上。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处置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超1.2万亩,有力保障“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用地。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长沙着眼未来,加快引项目,注重谋项目。一方面,抓实项目接续,建立市级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库,做好重大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一年库、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三年库、“十四五”规划项目储备五年库的有序衔接。全市谋划储备重大项目639个、预估总投资7800亿元。另一方面,加快大项目招引,围绕战略需求和政策导向,精心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引资“开门红”项目签约、开放型经济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等重点招商活动,2022年开展各类招商活动60场,新引进重大项目200个,总投资2380亿元,项目个数及总投资均超2021年水平。

      突出辐射带动“强省会”

      积极融入对外开放大战略、引领区域发展大协同、构建外联内畅大枢纽,以省会强带动全省强

      强省会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崛起,而是以点带圈、以圈带面、圈动全省,是打破“虹吸效应”、放大溢出效应,以省会之强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和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

      长沙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和全省其他市州协同发展中探新路、作表率,以省会强带动全省强。

      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进一步推动长沙物流产业发展;长沙至吉隆坡、曼谷等国际航班逐步复航,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建设有序推进;长赣高铁湖南段建设在长沙正式启动,未来将进一步增强长沙与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渝厦高铁常益长段全线贯通,进一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与湘西北产业带融合发展;宁韶、江杉两条高速公路同日通车,进一步优化长株潭都市圈内的高速公路网络……2022年以来,长沙加快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长沙在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南接北中走向世界,构建外联内畅大枢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从“网红”城市迈向“长红”城市,长沙奋力融入对外开放大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RCEP协定,全力打造对非深度合作示范高地,博鳌论坛经安会、国际进口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一系列国际性展会活动助力长沙迈向会展高地,越来越多的行业大咖“打卡”长沙,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长沙、爱上长沙、落户长沙。2022年,长沙实际使用外资、对外实际投资增幅均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超1000列,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施“强省会”战略,长沙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发展和区域发展大协同,当好湖南这列高速列车奔向新征程的“车头”。

      2022年,长株潭都市圈成为全国第4个、中部首个国家正式批复的都市圈,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沙乘势而为,引领构建“研发在长沙,制造在都市圈;头部在长沙,链条在都市圈”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推动出台10个专项实施方案,铺排169个长株潭一体化重点项目,长株潭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正式印发,长株潭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通车运营。2022年12月,长株潭都市圈发展第四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顺利召开,三市共同签署《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3年)》,围绕六大重点领域形成50项合作事项,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强化市域协同联动,湘赣边区域纳入国家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范围,与怀化、岳阳、郴州、萍乡、湘西州等地就对接实施“强省会”战略工作开展座谈,与岳阳、郴州携手共推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高质量发展,虞公“飞地港”顺利实施,积极对接融入怀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协同发展……长沙不断提升省会首位度和发展贡献率,让更多发展奇迹在湖湘大地书写。

      新征程、新时代的赛场,发令枪已经鸣响。乘着党的二十大的强劲东风,在“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引领下,在“强省会”战略的赋能下,长沙正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踔厉奋发的姿态,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勇毅前行,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