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时事(07)

返回版面

一甲子中医药飘香 一代代展大医精诚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迎来60年华诞,自1963年建院至今,一代又一代中医附一人谱写出奉献与拼搏的时代乐章,打造深受百姓信赖的口碑医院

      徐媛 黄娟娟 陈双  

      建好一所医院,紧密关系着人民的健康福祉。

      在医疗资源优质并丰富的湖南长沙,提起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仅耳熟能详,而且是老百姓心中深为信任的中医特色医院。

      12月19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迎来建院60周年院庆。一代代中医附一人的不懈努力、锐意进取,医院事业不断发展,成为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湖南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中心和龙头,医院的中医特色和综合能力建设已跻身全国中医医院先进水平。

      在医院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医附一人精神,即大道行思、一往无前的品位;大医精诚、一诺千金的品牌;大爱无疆、一心为民的品格;大公无私、一身正气的品质。

      如果把医院比喻为苍天大树,培育出的各个重点专科便是挺拔强劲的枝干。各专科团队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送去了希望。

      科室名片

      肝病科/感染性疾病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是国内最早建科并开展中医肝病诊治的专科之一,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病种建设单位。中医肝胆病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在2021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在全国专科排名第四。专科建有湖南省最大的肝病实验室,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肝脏病理)三级实验室、卫生部PCR实验室等技术平台。肝衰竭(重型肝炎)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研究居国内先进水平。

      荣誉故事

      肝衰竭患者迎来曙光

      护肝、抗病毒、“人工肝”等所有西医内科治疗手段后,患有肝衰竭的30岁小伙子依然不见起色,直到他从外院转诊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这位年轻患者携带慢性乙肝病毒20余年,又患有慢性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肾病后,诱发了肝衰竭,入院时已意识不清,面色昏黄。该科学科带头人孙克伟教授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后,诊断为“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患者已命悬一线,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并发肝性脑病、大出血和严重感染。孙克伟根据患者舌脉象,辨证患者属中医“肝瘟”湿热淤黄证型,开出凉血解毒化淤方,同时予以中药外敷和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期间,虽病情危重,几次反复,但孙克伟根据患者中医四诊变化,沉着冷静地调整治疗方案,2个多月后患者肝功能痊愈出院。此次成功,使处于死亡阴影下的肝衰竭患者看到了治愈的“曙光”。

      目前,该专科已建立了以“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将肝衰竭8周、48周病死率分别降低8.06%、7.72%,疗效居国内领先水平。专科获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26项课题资助,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制订肝衰竭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路径及指南5项,已成为行业标准。

      乙肝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

      乙肝患者都有一个迫切的希望,那便是消除体内的病毒,从此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率高,疗效差,不足40%的人可实现由“大三阳”向“小三阳”的转阴,大部分患者须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停药后易复发。该院肝病科团队潜心研究,用临床疗效说话,使中医在乙肝治疗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28岁的小张幼年被感染乙肝,母亲、兄长皆为乙肝患者,小张辗转多家医院疗效不佳。小张来到孙克伟教授的诊室,就诊时小伙子面色萎黄、声音无力。孙克伟接诊后,在抗病毒基础上,辨证施治,给其开具以白芍、白花蛇舌草、菟丝子为主药的补肾解毒方,每半月调整处方。半年后,小张症状、指标逐渐好转,乙肝病毒完全清除,乙肝表面抗原呈阴性,实现了临床上极为少见的“临床治愈”。

      基于目前抗病毒治疗不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的弊端,孙克伟教授带领团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团队通过20余年的潜心研究,不断筛选优化,形成了具有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功效的补肾解毒方,为乙肝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肝癌不再是绝症的代名词

      原发性肝癌,往往一被发现就是晚期,生存期短,所以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晚期肝癌的治疗,一直是肝癌诊治的难点。

      2020年,李先生在一次检查中仅发现甲胎蛋白轻微升高,其余指标均正常。36岁的李先生是慢性乙肝患者,医生通过病史询问,发现其有肝癌家族史,建议行CT检查,在肝脏内发现一个不足1厘米的小结节,在一般人看来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硬化结节,但肝病科团队要患者进一步行肝血管造影,最后确诊为极难以诊断的小肝癌,因发现在早期,经手术治疗彻底根治,至今未复发。

      十余年前,刘先生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晚期,被多家医院认为已时日不多,他前往该院肝病科求医,经过细致的病情分析,肝病科团队为他制定了肿瘤介入治疗联合中药扶正解毒抗癌,辅以乙肝抗病毒、抗纤维化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至今,刘先生一直病情稳定,正常工作和生活,已看不出他是一名癌症患者。

      肝病科借助西医诊疗技术,联合中医辨证论治特色治疗,让肝癌不再成为绝症的代名词。

      科室名片

      眼 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研究任务承担科室、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等。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布的《2022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中,对全国610家公立三级中医医院的21个学科(专科)的综合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入榜中医眼科学全国排名第4。

      荣誉故事

      敢为、善为、巧为疑难复杂手术

      惟愿世界无盲瞽,乐为人类献光明。让每一个身处混沌世界的人,目睹绿树红花的美,是眼科医生的心之所向。

      90多岁的高龄老人胡正清是一名书法家。几年前,他患上眼疾,省内多家医院因老人年事已高,而且心脏搭了七根支架而迟疑不敢手术。几年时间里,眼疾让老人生活品质急剧下降。最后,因疼痛难忍,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胡正清的妻子多年前也是在该院眼科住院治疗恢复了光明,老人抱着极大的希望找到了为他妻子做手术的眼科主任陈向东。

      “哎呀,最近已痛得受不了,整个头昏昏沉沉。陈主任,如果我的眼睛一失明,整个人就完了。”胡正清向陈向东诉说着苦痛。

      陈向东了解情况后,立即邀请医院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在合理制订手术方案和多项保障应急预案后,胆大心细地为老人进行了手术。手术十分顺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当时我看到老人精神状态尚可,思维很敏捷,做心电图等检查后,我觉得虽然有一些风险,但是可控的。”面对复杂疑难的手术,陈向东不仅敢为,而且善为。从医以来,他完成各类眼科手术2万余台,其中包括复杂白内障张力环植入术,人工晶体悬吊术、难治性青光眼防水引流植入术等各类复杂性手术。

      胡正清老人术后为了表达感谢,赠送了一幅饱含感激之情的字画给陈向东。这样的故事经常在眼科上演,面对忍受疼痛的老人,科室团队掌控局面,将病人从无助痛苦中解救出来;面对左眼睛失明的孩子,医护人员极力治疗,让其得以正常生活和学习;面对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弱势群体,陈向东主任自掏腰包或号召医院同事共同捐款,助病人渡过难关……

      “从医后,看到很多病人恢复健康,是医生莫大的幸福,尤其给患者带来光明之后,看到一张张笑脸,心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陈向东说。

      勇攀高峰,攻克众多临床医学难题

      科室发展离不开老一辈的引领和新生力量的传承。在临床方面,该院眼科拥有张怀安、李传课、彭清华、秦裕辉、喻京生、张健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老中医。

      科室历来重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继承发扬了“治疗外障、祛风为先”“内障眼病、治肝为要”“中西互补、病证结合”以及针对眼科辨证的“无症应辨论”“眼科活血利水法”、眼底退行性病变“虚中夹淤论”,角膜病变“升发退翳论”,葡萄膜炎及眼科术后的“祛风清热、养血活血法”,眼底激光术后“养阴清热、活血利水法”等学术思想。

      在中医药防治眼底病、青光眼、干眼等疾病方面,学科团队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大力推广眼针、熏洗、眼部敷贴、耳穴压豆、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等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法20多种,临床诊疗效果显著。尤其对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等疑难眼病的诊疗,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

      经过多年来的摸索和发展,该院眼科研究和创新了10多种疗效确切、价格适宜、深受群众喜爱和信任的院内眼科制剂,如滋阴明目丸、舒肝明目丸、近视复明丸等,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研制的国内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一个中药Ⅺ类新药“双丹明目胶囊”,达国内领先水平。

      在中医传承的基础上,科室重视现代医疗技术的引进和开展,尤其是眼科显微手术技术。近年来,科室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复杂眼外伤修复联合玻璃体切割眼内异物取出、房水引流物植入、羊膜移植、眼化学伤和热烧伤眼表重建、泪道插管与支架植入等一系列高水平的现代显微眼科手术,攻克众多临床医学难题。该院眼科的手术量、手术疗效及病人满意率在全国同类医院中居先进水平。

      科室名片

      针灸推拿康复中心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是湖南省针灸推拿康复医、教、研的中心基地及国际针灸培训基地,拥有国家卫生部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一流重点学科(针灸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针灸科)诊疗中心等11项国家级平台。

      科室团队近十年来共立项科研课题14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2项,省部级课题43项,共获得科研成果与教学奖项8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3项,省部级成果奖42项;新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专利56项。

      荣誉故事

      中医针灸让偏身瘫痪小伙独立行走

      那年长沙的盛夏,烈日似火,针灸推拿科主任章薇把当天最后一名患者送出诊室,倒进茶杯里的水还没有入口,就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母亲搀着偏身瘫痪的儿子出现在诊室门口。

      章薇看到他们头上豆大的汗珠,立刻放下茶杯,拿了张凳子请患者坐下,在了解情况后得知,这是一位大学刚刚毕业保送研究生的小伙子,突发脑动脉瘤破裂后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父母带着他奔走各大医院,经过多次手术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这一次已不知是母子俩第多少次怀抱希望走进医院,突发的家庭变故和半年来的奔波劳碌,让母亲早已白了头。

      章薇仔细地阅读了他厚厚的病历资料,并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小伙子的患侧肌力不那么差,但是肌张力过高,以至于走路呈画圈步态。章薇采用传统的方式治疗了一周左右,发现症状改善并不明显,这时每每看见他们吃力地来到医院做治疗,章薇总是寝食难安,试图找到一个有所突破的诊疗方案。

      章薇查阅大量中西医文献资料后,决定改变治疗思路,结合现代康复学和中医经络理论,平衡阴阳,协调肌群间肌张力平衡,从而改善肌张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小伙子竟然自己走路来到医院,男子母亲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吴爷爷是一位102岁的抗战老兵,出院时,他竖起大拇指反复念叨着:“中医好!针灸棒!”。吴爷爷中风后出现了偏瘫肢体的痉挛瘫痪,在针灸推拿康复中心住院期间,科室团队运用特色技术“张力平衡针法”,并结合康复综合治疗,为他重拾了“健康梦”。

      精研技术为传统中医精髓聚能

      近年来,科室团队不断将技术凝练创新,在保持传统中医精髓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开展了针疗、灸疗、拔罐等针灸项目40余种以及整脊正骨、传统推拿、小儿推拿等推拿项目10余种,特别推出以“张力平衡针法”为代表的20余种特色技术项目。其中治疗脑血管病痉挛瘫痪的“张力平衡针法”,200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推广治法100项之一,并于2013年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为了让患者“医”路畅通,科室实施一站式服务,在全国率先提出3个创新诊疗模式,即“针推康融合式”跨专业、“辐射式”跨科室、“网点式”跨区域诊疗模式。同时,科室团队借助“湘中医”医疗联盟针灸推拿康复专业联盟与省内72家市县级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借助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在省内外50家医院建立了流派二级工作站;借助区域中医针灸诊疗中心举办“湘鄂豫赣黔”五省大型学术交流会,广泛地推广了科室特色技术和研究成果,带动针灸推拿康复事业的共同发展。

      科室名片

      妇产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即以治疗女性不孕症著称,不孕不育是该科的特色门诊之一。从中医中药方面创立了治疗不孕症的系列方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该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科技创新平台——中医生殖健康临床研究中心等。近三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8部,共获得科研奖励8项。

      荣誉故事

      用中医治愈无数不孕症患者

      提到中医妇产科,尤昭玲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全国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她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仁心,治愈了无数不孕症患者。

      无论何时,尤昭玲教授的诊室外总是排起长队,这些从全国各地前来求诊的不孕症患者将尤昭玲教授称之为“送子观音”,许多患者感激地将经她治疗后产下的孩子称为“尤宝宝”。

      40岁的刘女士因为两次宫外孕史导致一侧输卵管被手术切除,另一侧输卵管功能也严重障碍。在自身怀孕概率微乎其微、宫外孕率极高的情况下,无奈选择了试管婴儿这种费用很高且不一定能一次成功的治疗方法。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加之多次的手术史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刘女士的卵巢功能开始提前衰退,取出的卵泡数目不足,即使费尽心思取出的两枚卵泡也因为质量不佳而两次未着床。多次的失败让刘女士难以承受,就在她想要放弃的时候,有病友向她推荐了尤昭玲。

      就诊时,尤昭玲向刘女士详细地解释了她怀孕失败的原因,需要从提高卵泡的数量和质量入手治疗,并使用中医药在移植前期改善宫腔环境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在移植期帮助受精卵顺利着床。经过4个月的治疗,终于传来了刘女士怀孕的好消息。尤昭玲嘱咐她,孕期一定要多加小心,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馈赠,坚持服中医药安胎养胎,刘女士最终顺利产下宝宝,这令她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力量。

      尤昭玲教授创新性提出“冰山论”“时空论”“巢宫论”“卵膜论”“纳胎论”,并制定“调泡七法”“调膜七法”等理论。临床上提出“生殖链”假说,即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卵泡五部分构成女性生殖链终端,团队针对以上假说分出三个不同研究方向,一是排卵障碍性疾病,以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卵巢功能下降为主要研究疾病,二是子宫疾病,即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以宫腔粘连为主要研究方向,第三个是输卵管因素,以输卵管炎性梗阻为主要研究方向,以中药、药膳、针灸、理疗、手术相结合的方式,团队成员既分工又合作,近几年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生殖团队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解决不孕不育这一医学难题,目前,医院已实现了对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和治疗,形成了辅助生殖技术中西医结合辅治四大处方,有效结合中医内服法和外治法,帮助数万名患者更快更好地达到期待疗效。

      为危急重症孕产妇筑牢生命防线

      胎盘早剥、羊水栓塞……这些凶险的孕产妇危急重症,越多越多的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近年来,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二孩、三孩妈妈并发症和合并症逐年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所增高,产科面临的危急重症也越来越多。许多危重情况无法早期预见,可一旦发生,威胁的是两个生命。

      二孩妈妈邹女士至今回忆起凶险的那一刻仍心有余悸。2022年4月的一个凌晨,邹女士持续腹痛一个多小时,被紧急送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值班医师陈莹莹迅速检查,发现产妇胎膜早破,宫口已开1厘米,已经进入产程。邹女士一孩是剖宫产,术后导致疤痕子宫,当时病情危急,必须马上手术。

      医院迅速启动特殊患者绿色通道救治流程,将产妇紧急收入病区缓冲间救治。

      妇产科主任谈珍瑜紧急调度,产科副主任孔小娟、副主任医师邹芝香、主治医师尹飞鸿立即赶往医院,快速完善术前准备,产妇被迅速转运至医院负压手术间。

      产科团队、麻醉手术科、新生儿科等科室多学科、多部门紧急联动,迅速开展抢救工作。

      手术中发现,产妇子宫下段已不完全性破裂,羊水、胎脂进入膀胱及子宫周围间隙中,胎盘粘连植入伴出血,情况十分危急,稍有拖延,产妇和新生儿都有生命危险。

      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2个多小时的紧急手术,邹女士顺利分娩,母婴平安。此时,时间已经指向早晨七时,阳光洒在奋战了一夜的医务人员身上,格外温暖。

      精准高效的病情诊断、严密完善的应急机制,绿色畅通的抢救通道,勠力同心的多学科配合,是邹女士顺利分娩健康宝宝的关键。该院妇产科制定了严密完善的应急抢救预案,开辟绿色畅通的救治通道,多学科配合,中西医结合,危急重症孕产妇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谈珍瑜表示,构筑孕产妇生命安全线是每一位医护人员最重要的职责和最大的心愿。

      六十载求索奋斗,春华秋实;六十载步履铿锵,薪火传承!

      一路走来,“中医附一人”初心不改,始终弘扬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传承。

      放眼未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体员工将努力实现“中医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名医名科荟萃、综合实力领先”的医院愿景,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中彰显更大作为。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