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要闻(04)

返回版面

顺手买1件,是真实惠还是入“坑”?(辣味3·15)

  • 漫画/余宁山 漫画/余宁山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最近,经常网购的市民小武发现,各大电商平台似乎已全面铺开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顺手买1件”。“当我挑选了心仪的商品,准备去结算页付款时,就会看到一件由平台推荐、让我顺手下单的商品。”小武说,“唯一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得令人心动。”

      欢欢喜喜下单后,消费者收到货却表示遭遇了货不对板,以及“仔细想想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优惠”等问题。那么,“顺手买1件”行为是否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及其他合法权益?记者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前,对此进行了调查。

      吐槽 顺手买“套路”真多

      几天前,李女士在逛淘宝进行结算时,页面弹出了“顺手买1件”的选项。“7.8元10个防滑衣架”吸引了她的注意,考虑到有需求,她顺手购买了该商品。遗憾的是收货后,她发现衣架的质量远不如预期,“材质质感差且太薄,只要挂上湿衣物就会变形,无法支撑。”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婷近日也在网购春装。在一款连衣裙的订单页上,她被大数据“推荐”了一款耳环,原价15元,“顺手买价格”8.5元。小婷认为捡到了便宜,粗略看完商品介绍后便下单了。收到后,她发现这款耳环的质量差,“根本就是塑料的!”完全无法佩戴出门。

      “通常我下单购买商品前会先刷一下买家评价。”小婷说,但是“顺手买1件”的页面并未出现评价,导致她无法从其他买家那了解到商品使用的感受,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此有同感的张梁表示,在该区域下单的商品质量差就算了,还难以维权。“我在网上买个自行车座垫,结账时推荐我顺手买一把10元的小型车锁,想着就买了。回来发现这把锁只有密码没有钥匙,哪怕锁坏了也没有配备用钥匙。”他气不打一处来,“我当即联系客服表示不满,客服说是我没有看清细节,再一问退货,那边说退可以,运费自理。”

      最终,由于退货产生的运费高于原价,张梁表示劳神费力,只好作罢。“一旦‘顺手’了,可以说就被‘套路’了,也没有一点售后保障可言。”

      比对 优惠中“水分”真足

      打开淘宝购物平台,记者随机挑选了食品、服饰、家居用品等不同品种的商品并下单,结算页面均出现了“顺手买1件”的推荐。此外,每次推荐的商品都不一样,点开商品详情页,也不显示任何评价。

      但这些商品却有共同的特点:“看起来”比原价便宜一大截。如:标价129元的小丝巾,顺手价9.9元;更有一款标价358元的“专柜清仓文艺手链”,顺手价只要39元。

      真的如此物美价廉?记者展开一番仔细比对后发现,号称从129元降价至9.9元的小丝巾,去检索其原价本身就只要10.9元;号称原价358元的手链,顺手买仅需39元,经过搜索原店铺,其日常售卖价也仅为39.8元,且详情页未见标注任何“原价358元”的介绍。由此可见,“顺手”的优惠很有水分。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众多网友发帖表示,但凡消费者退出“顺手买1件”的页面去搜索同款商品,再回到原结算页面时,链接就会刷新,商品也被替换。“似乎故意让消费者无法看到之前页面,营造‘机会只有一次’的感觉。”不少网友留言:“这些商家就是想借助这个系统,让消费者不明真相地购买到劣质产品,进而帮助他们清理店铺尾货。”

      记者将消费者反馈的问题反映给淘宝平台,官方客服却表示,“顺手买1件”的推送内容是由系统大数据自动生成的,目前正在逐步优化中,期待未来能开放更多功能。

      提醒 可保留证据索赔

      “顺手买1件”作为近年刚开始流行的一种零售电商新玩法,却并非电商平台的原创,而是源自传统零售业。如,在超市的收银台前,往往会摆一些口香糖等不需要过多思考的常用商品,方便消费者“凑单”。

      然而,如今一些电商经营者却抱着“反正这些商品大多价格低廉,一般人也不会较真”的心态,胆大妄为。

      其实,出现在“顺手买1件”促销页面的商品,往往是大数据根据对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推算而进行匹配的,如果价格有相应的优惠,消费者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湖南元端律师事务所主任袁啸提醒,这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完全不提供相关信息的查询渠道。

      “《电子商务法》中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具有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的义务。在‘顺手买1件’这类促销模式中,由于消费者无法在付款前了解产品的评价等信息,平台和商家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在此情况下,消费者有可能买到劣质产品,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消费者要增强防范和维权意识,购买商品前要仔细查看商品相关信息,辨别真伪,切勿贪图便宜。”他建议,若消费者买到货不对板的劣质产品,且发现商家存在虚构价格等行为,可保留证据材料,要求商家换货、退货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及时向经营者销售商品的平台投诉举报。

      虽然过去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电商平台起到了带头作用,如率先施行七天无理由退货等规则,但时至今日也要看到营销模式创新带来的新问题。若是任由经营者利用大数据来销售低劣商品,对平台和消费者来说都不公平,甚至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连带平台积累的消费信任也将受创。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