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三年多来城市创新能级稳步提升,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扬帆远航

科创,长沙鲜明的标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今年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踏着时代节拍破浪前行,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也引发广泛关注。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为湖南描绘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其中勉励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三年多来,长沙以科技创新为核,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更“新”。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0.54个百分点,达3.2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3700家,增长90.5%,总量达7889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200亿元,增长256.1%;新增科创平台超1300家,人才总量达315万,创新能级实现显著提升。

      回望三年多来的科技创新之路,长沙坚持走深走实,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使得长沙科创频频出圈。科创,正日益成为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越来越鲜明的标识和气质。

      培育新动能

      水稻60K多功能液相育种芯片“稻芯一号”研发成功,为培育水稻优异新品种提供高效基因型鉴定技术支撑;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发的山羊50K液相育种芯片,将提高我国在山羊新品种创制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今年以来,华智生物捷报频传。

      上个月,长沙发布了2023年度“新设研发机构50强”名单,华智生物全球生物育种芯片及智能装配研发中心赫然在列。

      生物育种事关种业振兴、粮食安全。

      “相比国外垄断的固相基因芯片,我们自主研发的液相基因芯片成本更低,检出率和准确率更高。应用场景已从水稻、玉米扩展到200多个新物种。”华智生物分子育种技术智创中心总监唐顺学介绍。

      聚焦“国之大者”和产业发展需要,长沙深入推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一批原创引领性科技成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近年来,长沙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9项,省“五个100”科技创新、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等175项,实施市级“揭榜挂帅”项目、科技重大专项96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51项。

      从不断刷新“中国产量”的超级杂交水稻到频频展现“中国算力”的“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从北斗卫星遨游“深空”到“地下蛟龙”大型盾构机,从炭/炭复合新材料到彰显“长沙力量”的全球起重能力最大履带起重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领跑世界。

      光电材料超精密加工装备、碳化硅纤维材料、金属基压敏芯片及压力传感器、深海深空用高性能钛合金及部件、海岛/岸基大功率供电系统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攻克,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长沙何以能?答案在开展有组织的技术攻关,“上下联动”,构建“高端人才领衔、领军企业主导、创新平台支撑”协同发力的承担主体链条,有效整合起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攻关。

      以创新平台为例,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增至2609家,其中国家级142家。叫得响的平台越来越多,除了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省级四大实验室和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批市级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日益成为“中流砥柱”。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长沙实现了技术合同、创新平台、科技项目近80%来自企业或在企业布局。

      塑造新优势

      仅需10秒左右即可初步判断废墟中有无幸存者,并在几十秒内锁定幸存者坐标……看上去就像一个小行李箱的雷达生命探测仪,如今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健康养老、医疗监测等领域。

      背后依托的是中南大学梁步阁团队的微功率超宽带雷达技术装备,其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竞品。学校以微功率超宽带雷达技术15项专利、3项软著和3项专有技术作价1亿元增资入股湖南正申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建设先进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智能传感器发展高地。目前,相关产品让我国在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领域达到国际领跑地位,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变科创优势为发展胜势,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应有之义。

      在这方面,长沙可谓不遗余力,不仅连年推出政策组合拳,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更是明确实施成果转化增效工程,并且明确了研发成果用于全球的战略定位,就是要让更多的研发企业(中心)、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实现应用和产业化。

      成效在显现。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06亿元,同比增长46.5%。其中“三技”合同成交额57.55亿元,同比增长40.71%。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既要突出企业需求导向,增强成果转化的牵引力;也要创新制度机制,增强成果转化的推动力;还要做实服务平台,增强成果转化的保障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长沙近年来以产学研形式实施的重大专项占比提升到60%以上;揭榜挂帅项目按照“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社会答题”的组织模式实施,企业负责出题、出钱和转化成果,高校院所负责攻关,双方紧密合作、抱团攻坚,联合攻关重大技术难题。

      转化机制方面,持续强化“政府引导+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协同联动”。与长株潭16所高校共建“市校(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联盟高校2699项科技成果在长转化,孵化企业110余家。同时深化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创新合作,引入市外优质创新资源在长转化。

      竞逐新目标

      经过多年努力,长沙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创新能级有待提升、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短板。

      去年6月,省委前瞻谋划,提出将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不仅成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而且成为湖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沙快速推动部署,深入走访调研,广泛征求建议,一个多月后即出台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通过加快实施七大工程,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顺利开局、有力推进。

      近一年来,长沙创新资源加速集聚,97个企业研发中心落地开工。创新布局更加优化,“一城一区三基地”研发集聚区加快建设。产业赋能有力有效,攻克多项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以及一批自主可控技术。在长高校“三技”合同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49.7%,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发放68.5亿元,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更加紧密。

      “今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深入推进‘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建设,认真落实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十项重点任务,从广泛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着力赋能新质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塨介绍。

      记者了解到,今年长沙将加快推动高性能GPU、量子测量、超高清视频算法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成果转化的加速,培育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以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敢为人先的长沙乘风破浪,正用创新实干追逐远大梦想——

      到2025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展望2030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初步建成。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