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一部精彩的中西文明交流简史

  •   《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张国刚 著/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2024年1月   《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张国刚 著/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2024年1月

      王帆 董琳

      一本篇幅不大的新书《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今年在读书圈流行。

      本书自先秦而至明清,自内陆而至海洋,追寻先人足迹,通过周穆王西巡、张骞通西域、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徐光启译介西方科技著作等记载,讲述古老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碰撞及相互滋养的历史进程,可谓是一部精彩的中西文明交流简史。

      中西文明交流史曾有四次大高潮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历史的文明,其繁荣延绵离不开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三千年来中西交流从未中断过。官方使节没有了,民间商贸关系犹存;陆上交通阻隔了,海上往来仍在。

      本书作者、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国刚梳理了中国与西方3000年的文明交流史,讲述古老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碰撞及相互滋养以及交流互鉴的历史进程。作者认为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曾有四次大高潮:汉代张骞通西域、盛唐西域文化汇集长安、宋元时代天方海舶丝路繁荣、明清西方科技及宗教势力东来。这四次大的高潮,都包含着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这本书,可让人们迅速了解认识先秦至明清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对话、碰撞、融合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

      《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讲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它对中华文明传承的珍贵贡献。张国刚教授以详实的史料,澎湃的笔力书写出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代,从内陆到海洋的种种生动的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书中呈现了中西文化的深厚渊源,这种历史的交融,既是对古代智慧的致敬,也是对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呼唤。

      引发人们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思考

      张国刚教授保持着敏锐的感觉、广阔的视野、旺盛的文气、独立的视角,他将中西文化的交流,透过古往今来历史印证的知识表象去探索,与熠动交映成辉的悟性佳构去表述,不仅赋予了中西文化关系史新的内涵,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思考。这种独特的历史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启示:文化的交流与共鸣,正是推动中西交流进程的强大引擎。

      书中所提到的“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是我们当代人应该追求的目标。在这个信息爆炸、文化碰撞的时代,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尊重差异,欣赏多样性。只有在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下,文化交流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走向一个更加包容、理解、和谐的世界。

      《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让历史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时间事件横纵轴,而变成了多条由一点出发的放射线。一部书令读者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思维的差异化永远存在。我们客观地看到全球化绝对不是一个新命题,其背后贸易、货物的流动,思想、文化的碰撞已经绵延千年。

      历史从来就是一个“多元互构”体系,相互影响,跌宕前行,人类作为其中沧海一粟,不过想通过解构这个体系,从而让自己多一分智慧以及对未来的理性认知。

      《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是一部可能改变人们历史视野和角度的书籍,这部书会令我们不再局限于那些历史故事的表面之上,使人物、使事情、使各个朝代这些飘散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立而又分散的气泡被一根五彩斑斓的绳索串联起来。没有一件事是完全独立偶然的,也没有一个民族国家是能够独立说明自身历史问题的,所有的历史现象应该放到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比较和考察。

      《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重理论、成系统而又多有史料的佐证,有描述、有多幅彩色插图而又不乏精辟的警语,是一本可以给我们温暖和力量的指引之书。它可为普通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精髓提供一个指引,更是为当代文化交流提供的宝贵经验,这估计也是这本并不厚的书之所以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