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天华成此景丨晚报头条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即日起,长沙晚报以“调查报告”的方式,通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将镜头和笔触对准具有典型意义的乡镇和村庄,分享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讲述基层一线的奋斗故事,展现长沙乡村的崭新图景。

近年来,天华村聚焦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处处青山碧水、花果飘香,呈现出一片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长沙晚报通讯员 盛磊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薇频 颜家文  

  天华村位于长沙县北部的青山铺镇,与汨罗市弼时镇交界,面积11.1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民小组,全村1128户,人口3167人。2014年,天华村被确定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12户,山多、地少、路烂、环境差,曾是这个偏僻山村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天华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学习和传承刘少奇同志的天华调查精神作为传家宝,合力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并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通过“党建+旅游+扶贫”模式,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实现富民。天华村迎来了化茧成蝶的变化:“白改黑”的6公里沥青路连接11个村民小组,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全新打造的国家3A级景区天华山景区游人如织。全村除1户3人外,其余均已脱贫。全村人均纯收入由每年仅1万元左右增长到3万元,而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人均不足4000元增加到了1.3万元……金秋时节,天华村仿佛一处梦中桃源胜地。青山碧水间,点缀着一幢幢二层小楼;房前屋后,花果飘香;田间地头,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59年前,刘少奇来到这里,一心破解人民吃不饱饭的难题。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探访,见证脱贫攻坚生动实践,描摹小康路上动人风景。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今年我家收入在5万元左右,奔小康绝对没问题!”巍峨缥缈的天华山脚下,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大沙里组贫困村民彭德林夫妇在自家院子里熟练地吆喝鸡鸭吃食。长沙晚报通讯员 章帝摄

  引人入胜新农村

  这几年,村里以完善设施、整治环境为抓手,改变村容村貌,培育乡风民风,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舒适宜居、引人入胜的幸福家园。

  共圆安居梦。以前的天华村,不少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入村入户道路差。村里像样的房子不多,还有10多户住的是危房。部分村民要到水塘挑水吃。如今,全村组组通公路,60%的组实现道路亮化,今年又有8个村民小组的亮化工程即将动工。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100%,全村的危房户已经全部清零,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两层小楼房。3个组自来水由城镇管网统一供应,其余家家都打了水井。群众的入户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村里还建起了两个文化广场,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扮靓小山村。天华村原来是生猪喂养密集区,养殖污水常年直排,沟渠、水塘臭气熏天。垃圾随风刮,房前屋后脏乱差。近年来,村里引导生猪科学养殖,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全村的生猪养殖大户已全部退出,“旱改厕”清零。有6个组进行了生态组改造,提质改造了荷花园,打造了文书塘片区,生活污水入管统一排放,垃圾有专人清运。村民们生态环保意识强了,纷纷利用房前、屋后、路边的空闲地栽花种树,打造“美丽庭院”“美丽菜园”,屋场庭院环境优美整洁、花果四季飘香。今天的天华村,是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

  唤醒文明风。村里的变化,地里的变化,引发心里的变化。村民们自发组建徒步队、门球队、秧歌队、舞龙队、广场舞队,美丽屋场内有歌有舞,有说有笑。通过弘扬移风易俗新时尚,广大村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已经蔚然成风。大屋场组村民常美元是一位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子女都有出息。1961年刘少奇来天华村蹲点调查,王光美来到她家,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临行前,塞给产后身子虚弱的她一斤红糖。常美元老人过世后,子女在办理老人后事时不设灵堂,不收分文礼金,不摆一桌宴席,仅仅开了一个简朴的追悼会。村里还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法律知识,开展扫黑除恶活动,村里未出现刑事犯罪、农村黑恶势力及参与邪教组织的现象。

  “一栋好房屋;一套好用具;一栏好猪;一群好家畜;一园好蔬菜;一塘好鱼;一块好山;一天三餐好饭菜;一人有几套好衣服;房前屋后有一片好风景。”刘少奇在天华村蹲点调查后,提出了农村兴家立业“十个一”规划。如今,在天华村,从小康户到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十个一”已是鲜活的日常生活场景。建档立卡贫困户彭均双家的小楼敞亮整洁,客厅摆着一台50英寸的平板电视机。3年前,她家被列入县里的危房改造户,获得了危房改造补助,建起了新房,屋后还有一园好蔬菜。房子建好后,村组的人都来围观,开玩笑说这像是“小康户”的房子。

  美丽转型新农业

  过去天华村以传统种养业为主,走进新时代,天华村产业经历了美丽转型。村支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带领全体村民,从村里的资源禀赋出发,实事求是,定下了“旅游+扶贫”的总基调,通过“党建+旅游+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一是整合旅游资源。天华村,村以山名。这里有万年松等远近闻名的“天华八景”。另外,天华村有独一无二的宝贵红色文化资源,刘少奇曾在这里蹲点调查18天,并在此作出了解散食堂的重大历史决定。这里还孕育了著名的工运领袖杨福涛等革命英烈。经过广泛调查研究,长沙县、青山铺镇党委政府确定,天华村的发展,天华村贫困户的长效脱贫,就是要聚焦在“红色”文化资源和“山”字上做文章。天华村从传统的种养型向全域旅游型转型。从2016年开始,天华村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建成了天华山景区。2019年,天华山创建3A级景区,目前正在全力冲刺4A级景区。现在,红色的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绿色的天华山景区、蓝色的浔龙河源头响水坝,已经成为天华村全域旅游的亮丽名片。在长沙县的规划下,一条连接福临镇、开慧镇、弼时镇的红色旅游线路正呼之欲出。近两年,天华村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天华村充分整合长沙警备区、长沙晚报社、市住建局、长沙县检察院等后盾单位的资源,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兴村富民,4年来累计整合项目资金超过800万元。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全产业链,大力推进观光休闲农业,建成了4个休闲农庄,打造了3个集中民宿民居点,发动3户致富带头人进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村一品”。

青山铺镇天华村将老旧村部升级改造成青山铺镇消费扶贫产品展示中心,将当地特色农副产品进行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助力脱贫攻坚。 长沙晚报通讯员 盛磊 摄

  三是做好旅游扶贫和林下养殖结合文章。采取“村委会+农场+贫困户”的模式实施,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产业,栽种苹果、黄桃、锥栗和柚子等果树,免费发放鸡鸭鹅等家禽幼苗给贫困户饲养,这些扶贫产品全部在景区内和线上销售。2017年底,破破烂烂的村部旧办公楼,摇身变成靓丽的特色农副产品展厅和游客接待中心,并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青山铺子”。今年天华村将其升级为青山铺镇消费扶贫产品展示中心,在向游客销售的同时积极搭上“电商快车”,与长晚优选等电商平台签约。如今,“青山铺子”消费扶贫中心平台年销售额200余万元。依托军芳家庭农场建立贫困户农产品加工、销售链条,每年收购农副产品价值400万元,产业、就业、产品销售机制得到长效保障。

  “搭帮党的好政策,今年我家脱贫奔小康绝对没问题!”51岁的彭德林是省定贫困户,家里有一个智障小孩,以前全家仅靠他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现在他在家里搞起了林下鸡鸭养殖,妻子也被安排在天华山景区公益岗位上班,他还加入了村里的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家庭年收入估计突破5万元。

  奋斗致富新农民

  在天华村,比勤劳、比致富已经成为新风尚。村民们都相信,只要干部群众铆足了劲,拧成一股绳,用双手去努力奋斗,就一定能脱贫奔小康。

  家庭主妇变成创业明星。门前一片荷塘,远处一脉青山,屋后还有一栏栏凤凰鸡。军芳农场创办人杨芳的家,风景很美。但在镇村扶贫干部看来,这里最美的风景还是客厅墙上密密麻麻张贴的帮扶贫困户信息。杨芳在政府号召退养转产时,转型干起农田生态种养、林下经济、特色经济作物等生态农业。由于坚持品质,土特产逐渐打开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杨芳想到发动周边农户来养土鸡土鸭,她负责收购。镇扶贫工作站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天华村支两委规划建设鸡舍和场地,鼓励帮助她注册军芳农场并迅速发展。随后,又帮助农场实现产业转型,由原来的养殖大户变成了加工特色农副产品的“扶贫车间”,既满足了贫困户务工需求,又确保贫困户农产品保底收购,每年与军芳农场签订养殖协议的贫困户越来越多。如今,农场每年收购农副产品价值400万元,杨芳也光荣地入了党。

  从“躺着等帮扶”到“追着村干部找活干”。过去,一些贫困户抱有等靠要思想,对通过自己奋斗过上好日子不敢信、不敢想,更不敢干。如今的天华村人,精气神大不一样,每个人都活络起来了,都主动干活、积极找门路。

  “不怕身体差,就怕志气短,躺着等帮扶,这事我不干!”尽管命运多舛,建档立卡贫困户彭刚生仍一脸的要强。见到记者时,他正拿着竹竿守护着一群鸡鸭。彭刚生早年从工架上摔下,身体里植入钢架,再也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去年又因在石棉瓦工厂打工落下的职业病再次入院治病,落下了一身重病,彭刚生一度灰心,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下,彭刚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搞起了林下生态养殖,很快就收到实效。

  “老彭,你放开手脚去养,销售我们一起想办法!”针对彭刚生年轻时做过牛贩子懂牛识牛的特长,天华村在产业扶贫过程中,鼓励他养牛致富。如今,他喂养了1000只鸡鸭、10多头黄牛,承包了20多亩水田,每年纯收入10多万元,还享受了医疗救助、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小额信贷以及危房改造等帮扶模式,不但脱了贫,还凭借一技之长成为小有名气的养牛技术顾问。在彭刚生们的带领下,村里奋斗光荣、互帮互助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党建引领新“三农”

  “学习是最好的纪念,也是最好的传承。”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沈裕谋说,刘少奇在天华蹲点调查的故事,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现实启示,即深厚的为民情怀、认真扎实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忠诚担当的勇气。长沙市、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及扶贫工作队,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刘少奇天华调查精神为魂,凝心聚力,创造创新。

  党员干部信心足。天华村扶贫,长沙市、青山铺镇明确了专门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天华村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第一书记、驻村队员、扶贫专干为主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天华村党总支书记陈伟说,天华村以党建为引领,蹚着“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贫困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一定会把“风景”变成“钱景”。在天华村,一名党员联户5户,为群众办实事5件,全村党员联户工作零盲区、全覆盖,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乡风文明的“示范员”“宣传员”“信息员”。党员常佳德2016年起担任民间河长,常年骑单车巡河巡堤,4年骑坏了3辆自行车;党员彭建均是村里群团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每周四固定开设中老年教育网络课堂,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员杨厚伦说,如今党支部开会,话题主要是谋划产业振兴乡村,大家都七嘴八舌献计献策,明显比以前热闹了,党员更像党员了。

驻村第一书记王建刚(左)和贫困户在一起。

  驻村帮扶决心大。作为后盾单位,长沙警备区主要负责人积极推动天华村的项目建设,根据天华村制定的村域发展规划,把现场推进会开进了村里的田间地头。驻村第一书记王建刚和贫困户“真情对对碰”,成为不少贫困户的“孝顺儿子”,而带着母亲扶贫的忠孝两全梦想却未能实现。3个年头驻村扶贫,他本有两次机会可以回城,但由于镇村干部的盛情挽留,他一再选择了留下。每到节假日,长沙晚报社微信群里就响起了王建刚为贫困户带货的叫卖声。近三年,长沙晚报社累计消费扶贫近30万元。去年报社新食堂开放后,还与天华村签订供货协议,每月由天华村供应优质稻米1000公斤。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天华山下的小康图景,每一幅都由奋斗绘成:村里有了第一个村域发展五年规划;天华山景区盛装开园;长沙县天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面向市场,规划和统筹天华村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荷花园提质改造成功,实现了“荷花+”观光产业新模式;文书塘组精品蔬菜示范园美丽亮相,这个既是菜园又像公园的美丽乡村示范园,为天华村全域旅游再添一抹亮色。

  当地干部群众坚信,只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继续把爱民为民当成执政之本,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把实干担当作为兴业之道,就一定会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唐薇频 颜家文】 【编辑:谌程】
关键词:长沙乡村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