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溪湖区域:湘江西岸崛起产城融合长沙样本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9日讯(记者 张洋子)天气晴好,开车经过西二环龙王港桥,就可望见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如芙蓉花般盛放在左前方,工地上人来人往,一派热闹景象。

  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而北至岳麓大道,东达潇湘路,南至云栖路,西至西三环,以梅溪湖国际新城为中心,涵盖麓谷、大学城等总规模约79平方公里的这片“大梅溪湖”区域,不仅是湘江新区的核心区,更在建设长沙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在新一轮城市竞争背景下,大梅溪湖区域始终践行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遵循新城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的理念,为长沙发展迈向更高层次担当重任,正成为城市竞逐中强势崛起的有力竞争者、产城融合的长沙样本。

  A 产业融合,助力区域快步崛起

  何为产城融合?实际上就是统筹建新城、兴产业、聚人气三者的关系,做到新城规划建设到哪里,产业经济就覆盖到哪里,公共服务就配套到哪里,市民安居乐业就到哪里,达到人、产、城三者和谐共进。

  产城融合中,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岳麓区“十三五”战略中,提出坚持以产业高端化助推现代化进程,促成产业组团的竞相发展,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健康养生业、金融业、检测认证产业、现代农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

  而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战略平台在岳麓区交会叠加,无疑为大梅溪湖区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历史性机遇。无论是匹配湖南湘江新区核心区的战略地位,还是增强区域竞争实力,都必须通过产业融合加快产业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大经济总量规模。

  现在,驱车从河东过江,无论是风景如画的梅溪湖国际新城,还是企业集聚的麓谷,一幅恢弘的产业画面已徐徐展开:

  以麓谷为龙头的国家级产业园区,经济实力领先,园区每年收入增速超过10%。2015年,麓谷企业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在全国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列第14位,中部11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经济实力列第2位。目前入驻企业超过一万家,其中过亿元企业达到143家,过10亿元企业25家。上市公司39家,世界五百强企业25家。2015年,片区新增各类企业3363家,增长高达60%。重点引进了5家大型企业,如中国通号投资50亿元建设长沙产业园,中国联通投资50亿元建设长沙云数据基地,乔治海因茨投资20亿元用于通用飞机制造等。这里有国家级创新平台60余个,省级创新平台300多个,孵化平台60多万平方米,万人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6位。

  除了麓谷,其他产业集群也在高速同步发展,并取得傲人的成绩。比如聚集了恩瑞集团、中冶长天、高铁国家工程实验室、景嘉微电子、中瑞海设计等一大批优质企业;引人注目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以来,共孵化企业460家,转化科技成果千余项,涌现了山河智能、伯云新材、湘能线缆、双鹤制药等一批上市企业和继善高科、一派数控、业翔科技等一批明星企业。

  B 城市进步,奠定片区发展基石

  作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引擎、西高地,岳麓区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实现“人、产、城”三者共进,就要坚持“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发展战略,践行新城国际化、产业高端化、城乡一体化、治理现代化和民生普惠化“五化同步”,加快建成秀美气质更迷人、创新气势更磅礴、发展气场更宏大、国际气息更浓郁的“四个新岳麓”。

  作为岳麓区的发展“排头兵”,大梅溪湖区域集合了“山、水、洲、城”四大城市元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目前,全区网络化、立体化交通体系基本成型,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城市人口承载能力、产业吸纳能力逐步提升,国际气质充分彰显。

  岳麓居民林秀香告诉记者,住在这里很方便:要去政府办事,离长沙市政府、湘江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三大行政中心都不远;交通出行,片区规划的4条地铁线路、城际轻轨以及湘江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交织成立体化交通格局,“九纵五横”骨干路网构筑便捷高效的路网系统。其中,已通车的地铁2号线通达东西,已投入使用的湘江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可实现地铁、长短途、快速公交等快速出行。

  “买东西再也不用跑到河东了。”白领荣女士周末最喜欢逛家门口的步步高梅溪新天地。目前,大梅溪湖区域已经成为长沙商圈发展主阵地。从银盆岭商圈、溁湾镇商圈,到金星路商圈、大学城商圈,再到梅溪湖北岸商圈、步步高梅溪新天地商圈,为城市商业繁荣提供着发展范本。

  在这片区域,事关民生的教育与医药资源同样丰富。除了名校云集的大学城,包括长郡滨江实验中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长郡梅溪湖中学、周南梅溪湖中学、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师大附属高新中学、明德麓谷学校、长沙市一中岳麓中学等名校云集,形成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站式全周期”的优质教育模式。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沙市第四医院等三甲医院、专科医院也坐落于此。规划中的健康医疗城,目前已引入法国居里研究所、韩国忠清北道(省)国际医疗协议会、普仁国际医疗中心、恒大、亿达、中民投等品牌,将形成集医学研发、健康管理、康复养老等功能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宜居更宜游。区域内绵延起伏的岳麓山和碧蓝如洗的梅溪湖,早已是市民最爱逛的休闲好去处。而在梅溪湖打造的各种大型活动也成为长沙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如每年的元宵节灯会、国际马拉松比赛、国际自行车比赛等等,极大地提高了片区的美誉度。

  C 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加速度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湖南“一带一部”新定位、长沙打造“双引擎”“双高地”等多重政策红利释放,为产城融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产业的发展、城市的进步、红利的创造,终究离不开人的因素。拥有出众的山水资源、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湘江西岸人流导入潜力巨大,让大梅溪湖区域成为育人才、聚贤能的高地,极具人口、人才吸附力。

  自身打造的人才培养基地,为片区可持续性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保障。环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名校坐落的大学城,聚集高等人才近40万人,本科在读34万人,研究生4万人,占全市比重分别为63%和80%,每年为长沙创造“留长”高等教育人才约3万人。另外,大学城还有高校教职员工1.65万人,其中两院院士占全市比重为52%。

  高新区更是通过产业集约化和政策扶持,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5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2万人左右,较2010年增加2倍,年均增速为全市同期增速的2.7倍,全省的3.9倍。根据规划,接下来将在区域内形成双创经济新高地,把高校云集、人才聚集、智力密集的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

  “一个城市吸引新成员的到来,依靠的是机会、希望和商业魅力。”著名经济学家柳思维认为,要以人的尺度规划城市。如今的大梅溪湖区域内,已经汇聚起庞大的产业集群和丰富的城市配套——产业带来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在这里集聚,城市带来的住宅、办公、商业、休闲等业态在这里组合,人口于此安居乐业。最终,无论人们处在哪个生命周期,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享受到最好的配套。湘江西岸,这片产城互动、产城一体的产城融合示范标杆,已经呼之欲出。

【作者:张洋子】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湘江西岸 湘江西岸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