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奋力实现创新链全面赋能产业发展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3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晴 胡益虎)抓项目、强科创、兴产业。近日,以“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 落实强省会战略”为主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举行了集中签约活动。现场,大科城发布了今年重点推进的“五个十”项目,与省、市多个园区开启“飞地”共建,多个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落户,打通从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实现创新链全面赋能科创产业的发展。

项目为王,夯实科创之基

记者了解到,大科城今年全面开启“项目建设年”活动,通过“五个十”项目,提升大科城科技创新输出能力和承载能级,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高峰。这“五个十”项目将围绕基础支撑、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科创服务、创新平台5个类别,涵盖了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疗、轨道交通等多个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

当日开工的湖南大学·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就是大科城今年的创新平台类重点项目。同时,该项目也是长沙市十个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之一,湖南湘江新区“五个十大”项目十大创新引领项目之一。

“项目将结合长株潭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大科城的优越环境,发挥湖南大学在半导体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独特优势,搭建完备的公共测试与技术服务平台。”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张吉良介绍,目前,研究院的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确保2022年5月内可入驻办公,并同步完成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功率器件研究中心建设工作。预计年内孵化或落地1-2个功率半导体企业,助力长沙市的“半导体材料-器件-芯片-装备”产业集群实现千亿级的跨越式发展。

大科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罗予武表示,大科城将以“五个十”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服务链、平台链“五链融合”,进一步打造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的科创生态体系。

携手共建,共同打造飞地科创园区

湖南湘江新区近日出台的《湖南湘江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2022-2024年)行动计划》,锚定了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创新能力担当引领、改革开放实现突破等主要目标,在科技创新方面明确了创新引领推进行动等重点任务。

作为产业发展主阵地,打通产学研通道成为产业园区加快构建“5000亿园区、千亿产业、百亿企业”产业格局的重要抓手。

今年起,大科城将走出岳麓山,与新区所辖的望城经开区、宁乡高新区、岳麓高新区及浏阳经开区、金霞经开区、临澧高新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全面开启“飞地科创园区”共建合作,以更大格局赋能全省、全市园区和科创产业的更大发展。

据了解,飞地科创园区建设,主要是多园区在技术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与产业转移、产业发展基金等方面合作,通过整合科技成果、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本等资源,促进科技项目落地转化与孵化,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多方将围绕一条产业链、一个团队、一个研究院、一个基地、一个政策等“五个一”,共同打造“飞地科创园区”。

“此次签约架设了园区和科研院所的重要桥梁,推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的在园区转化,是一次强强联合,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发挥大科城在创新这方面的纽带作用,发挥园区在产业孵化上的优势,包括企业在产业链建设的自身优势。” 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剀表示,此次签约实际上也是促进企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会进一步整合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加快科技成果在长沙的园区进行快速转化,实现更高质量的产业发展。

科创生态优,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目前,湖南湘江新区提出打造“四个新区”,正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为龙头,加快推动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建设,全面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战略支点。

“2015年回国后,我和团队便致力于研制埃米材料,建立了中南大学埃米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深圳埃米迦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究中心。” 集中签约活动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谢辉教授团队领衔的“埃米材料与生物制剂研发应用及产业化项目”作为6个成果转化项目之一完成现场签约。

“从前我不敢估计新药的开发时间,但现在,各方的支持让我更有信心。我们尽力争取在五到十年内完成新型药的临床试验与上市。”谈及医用埃米材料与生物制剂的发展前景,谢辉信心满满。

岳麓山下,梅溪湖畔,科技创新、技术交易、科技成果转化激活了“双创”的一潭春水。

2021年,大科城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新增市级及以上重点科技创新平台27个,招引博士以上高端人才1107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17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9.25亿元,新增技术合同登记1788件,新增科技成果转化663件,新增科创企业2172家,新增天使投资企业50家,获得天使投资金额2.1亿元。

背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这个湖南最大科创引力场的新区成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湖南湘江新区去年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万余家;新增A股上市企业3家,总数达42家,占全省的36%、全市的54%;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新增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11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400家,新增600余家,占全省的22.6%,全市的47.3%。目前,新区提出打造四个新区,其中打造前沿创新新区是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为龙头,加快推动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建设,全面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战略支点。

刚刚落幕的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新区根据“一事一议”等产业扶持政策向相关企业兑现扶持、奖励资金4.67亿元,以“真金白银”的扶持奖励资金全力为企业稳健增长、创新发展“添薪加油”,政策兑现的背后,正是湖南湘江新区汇聚优质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培育内生动力、释放创新动能的战略谋划、政策定力与精准施策。

项目为王,科创为先。湖南湘江新区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为龙头,着力提升科创竞争力打造前沿创新新区,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春天进发。

【相关新闻】

完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助力“双碳”目标

湘江早报3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想)“通俗一点说,比如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余能使用到80%就要‘退役’,我们会对这些动能电池里的电能和残留金属进行高质量再应用。”谈起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集中签约活动中成功签约的储能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中国五矿长沙矿冶研究院新能源循环利用项目总经理熊伟用一个易懂的案例向记者讲解了该项目的主要运营内容。

随着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新能源产品的面世,特殊动能电池的运用也日益广泛,但如果不妥善处置,使用后电池内的残余能量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不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我们首先会对里面剩下的电能进行梯次利用,将电能‘吃干’,接下来再对里面的关键金属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实现将余能降维地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包括民用电力储能、配电市场等。”熊伟介绍,通过团队目前的技术手段,10000吨废旧电池可实现回收镍、钴、锂、锰等金属3800吨,从而可减少前期200万吨的原矿开采,大大减少了由采矿、选矿长流程所带来的碳排放,对于“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降低了对关键金属进口的依赖。

在长沙目前已形成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电池包封装与制造—储能电池终端应用—回收再利用”较完整的先进储能材料上下游产业链中,储能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的应用是产业链的下游一环。

作为储能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的实施主体,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拥有67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新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分别有60余年和30余年的技术沉淀,同时进军先进储能等研究方向,孵化了金瑞科技等上市公司,拥有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良好的科研条件。“通过本次项目签约,将更好地推动我们的产品服务于更大的市场,对‘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意义。”

据悉,目前,长沙矿冶研究院已与湖南公交集团开展系列合作,立足新能源汽车动力市场等方向,公司未来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助力长沙逐步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国际知名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聚区。

【作者:贺晴 胡益虎】 【编辑:贺晴】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