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学会旧址内一张合影 浓缩了一位农妇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视频)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虹 通讯员 卢浩

  基地概况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新民路周家台子,是中国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的策源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小平、陈云同志分别为旧址题写“蔡和森故居”“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思想理论的探索和干部队伍的准备,被誉为“建党先声”。

旧址内的蔡和森故居。通讯员 卢浩 供图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在此成立新民学会。新民学会初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其后确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方针。

  在“五四”运动前后,新民学会发动组织了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组织湖南各界人士,声援北京学生“五四运动”。新民学会的核心成员毛泽东、蔡和森等还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创办了文化书社、成立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筹组了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底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代表长沙早期组织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

  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分设故居复原陈列和《新民学会——建党先声》专题陈列,是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员党性教育的最佳场所。旧址房舍为竹木结构,青瓦屋面,槽门悬挂“沩痴寄庐”匾额。旧址陈列有新民学会举行成立会的堂屋,蔡和森的房间及妹妹蔡畅和母亲葛健豪的居室。专题陈列以全新的展示形式和大量的文物、照片、资料,再现了新民学会及其会员的活动情况和历史功绩。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学生们在旧址内朗诵毛泽东诗词。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藏品故事

  在专题陈列室内,一张新民学会法国蒙达尼会议后的珍贵合影引起了记者注意。照片上,远远近近、或坐或站着20多个人,乍一看大多是青年学生,仔细瞧,却发现稍远处的人群中,有一位年龄较大的妇女。

新民学会法国蒙达尼会议后合影。通讯员 卢浩 供图

  她是谁?这次会议正式确定了“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的方针,她为何会出现在会议合影中?

  原来,她叫葛健豪,原名葛兰英,是蔡和森和蔡畅兄妹的母亲。在这位“革命母亲”的支持下,这个小家里的成员竟全部走上了革命道路,涌现出了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四位了不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从秋瑾那里受到了革命启发的葛健豪,认定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她一方面积极支持自己的子女求学,另一方面觉得为了济世救民,自己也应该有知识有学问才行。葛健豪将珍藏已久的出嫁首饰卖掉,凑齐学费,携子女一同进省城长沙求学。当她报考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时,学校觉得她年纪太大不让报名,葛健豪很不服气,叫儿子蔡和森写了封状纸告到长沙县衙,知县觉得她是一位不寻常的女性,就在呈文上批了“奇志可嘉”四个字,令学校破格录取,在省城长沙一度被传为佳话。

葛健豪在法国(中间拄拐杖者)。通讯员卢浩 供图

  “当年,葛健豪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义,一家人现在去留学,将来回国就可以干一番事业。”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讲解员易样介绍,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掀起高潮,葛健豪对此热情很高,不仅动员自己的儿子女儿去,自己也带头报了名。于是,年过半百的她携子女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是1600多名留法学生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这也是为什么她出现在了新民学会法国蒙达尼会议后的合影中。

  为了做改造社会的“健将”、打倒封建的“豪强”而改名叫“健豪”,支持儿子蔡和森与向警予、女儿蔡畅与李富春的自由婚姻,对蔡和森、周恩来等人在法国的建党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1925年回长沙办学校并担负为党传递信件、联系接头等任务……在那个到处是白色恐怖的年代里,这位来自湖南双峰县农村的妇人,踩着被裹成畸形的双脚,把孩子们送上了革命道路,被当时的舆论界称为“20世纪惊人的妇人”,自己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入党却被写入党史的女性。

【作者:洪虹】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新民学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