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侗族音乐文化“老树开新花”,这所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被赞“很专业”

音乐学院的师生走上侗族文化表演的大舞台。均为长沙学院音乐学院供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8日讯(通讯员 李璇 全媒体记者 周和平)“胡子哥哥、玫瑰花姐姐、嘟嘟姐姐……你们明年还来好么!”在临别之际,刚满7岁的“童声侗听”公益课堂学生王尹晨抱着大学生老师的胳膊,迟迟不肯松开。

        暑假期间,作为长沙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活动组成部分,音乐学院19名师生组成的“南楚韵·通道红”团队深入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开展侗族音乐文化传承系列实践活动。团队通过侗族民歌数字化保护、民族演艺节目扶持、留守儿童公益课堂、村校与校团共建实践基地等形式,推进高校与乡村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的合作,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老树开新花”,助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

舞台上,师生们一展音乐专业身手。

数字保护,创编教材,侗寨唱新歌

        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选择契合的歌曲素材,创编侗族民族教材。来到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南楚韵·通道红”团队的成员们发挥各自“音乐”专业优势,直奔主题忙开来。自2018年起,长沙学院音乐学院师生团队多次来到当地,开展侗族民间音乐的采风、调研工作,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并进行一系列的音视频采集、曲谱整理等数字化保护工作。

        通道县侗戏协会副会长吴共妮是侗族文化的传承人之一,近年来,致力于将侗戏中的经典曲段改编成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便于传唱。此次,“南楚韵·通道红”团队的到来,吴共妮放弃休息,协助团队的成员整理曲谱,帮助大家纠正侗语发音。该教材的歌曲内容既有经典传统侗族民歌,也有经过改编与再创作的童谣、通道转兵红色歌谣等。如今通过创新的侗族民族教材歌曲均附有相应的二维码,扫一扫通过二维码,便能获取歌曲的演唱音频或视频,这样大大提升了歌曲学习的便利与效率。

公益课堂上,让孩子们体验深厚的侗族文化。

        在通道县皇都村侗文化艺术团,师生与艺术团演员们同吃同住10天,反复观看艺术团的演出,并针对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展开探讨,提出建议与意见。在日常排练中,师生们专业出手,帮助艺术团演员改进演技,提升演唱与舞蹈水准,并一起完成两场大型演出。“音乐人专业素养确实不一样!”皇都侗文化艺术团团长欧俊楼与侗族大歌省级非遗传承人吴焕英对音乐学院的师生们一致点赞,并希望能建立长期的合作。

围坐一起,大家一起同唱侗族歌。

关爱儿童,公益支教,文化扶贫不停歇

        教授基础音乐知识、教唱侗族民歌……活动期间,“南楚韵·通道红”团队的师生们辗转坪坦乡五个村寨,为这里的留守儿童们送上了侗族民歌传承的公益课堂。

在平日村的村委活动室、都天村的村部会议室、皇都村的鼓楼、横岭村的小学教室、岭南村的风雨桥,结合音乐教学法,师生们相继登场,侗族民歌传承公益课堂点燃孩子们的激情。精彩的课堂引得路人、家长们驻足观看,不少村民们跟着一齐歌唱、舞蹈。在团队驻扎的皇都村,每天清晨、午后、傍晚,师生所住的客栈楼下都会围着一群孩子们,他们唱着、跳着、嘴里喊着老师同学们的名字,表达他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那种情感上的肯定与依恋,令团队成就感倍增。

孩子们尽情表演侗族的民族文化。

        通过公益课堂的学习与训练,孩子们都能较好地完成3-4首侗族民歌的演唱。在平坦乡皇都村,还组成了童声“侗”听小合唱团,并将其推向皇都民族演艺舞台,《筑塘歌》《敬酒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现场千余名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当地一位村干部更是激动地拉着团队师生的手:“非常感谢你们能给孩子们这么好的表演机会,这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侗族传统民歌传承下去的希望。”。

        活动期间,长沙学院音乐学院先后与通道县平坦乡平日村、都天村、横岭村、岭南村签订了村校共建协议,并在各村举行了长沙学院“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授牌仪式,与皇都村侗文化艺术团签订了共建协议,以求持续开展音乐文化传承与文化扶贫工作。

长沙学院在当地授牌创新创业基地。长沙学院音乐学院供图

【作者:周和平】 【编辑:肖彪】
关键词:长沙学院 通道侗族自治县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