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学校:“小石必破大水缸”丨信仰之光①

  编者按

  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湖湘大地上校园里的先生,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传播革命理想的先驱。

  如何用孩子们听得懂的声音,来讲述这些应该永流传的革命故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即日起,本报推出“信仰之光——长沙红色基因学校探访系列报道”,展示长沙市一批具有深厚红色基因文化的学校,讲述那些年在校园里发生的影响着中国进程的那些人、那些事,让孩子们理解这些先烈为革命可以付出一切的信仰,让这些故事像光一样,永远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岳霞 通讯员 潘志强

  红色记忆

  秋收起义部队在此会师

  浏阳市文家市镇里仁学校,已有180年的办学历史,始建于1841年(清道光21年)浏阳八大书院之一的文华书院。1912年,同盟会成员刘咏球先生将文华书院改建成里仁学校,并确立了“以文会友,为国储才”的办学宗旨。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此会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杨勇将军曾就读于里仁学校。近日里仁学校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浏阳秋收起义红军小学”。

里仁学校和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长期开展“馆校合作”,学校最经典的教育项目之一是重走“红军路”。   校方供图

  红色传承

  新生第一课就是“认识学校”

  作为土生土长的文家市人,革命先辈们的红色传奇故事,口耳相传,很多故事里仁小学六年级1506班的王梓萌并不陌生。而作为“小小讲解员”的她,最喜欢的还是“小石头砸烂大水缸”的那段革命故事。

  1927年9月20日,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后,毛泽东在里仁学校操场,面对1500多名秋收起义部队官兵,用“我们好比一块石头,蒋介石好比一个大水缸,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会打烂蒋介石那个大水缸”的比喻,阐述“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信念,并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战略思想。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史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里仁学校旧址操场,也是毛泽东讲述“小石头砸烂大水缸”革命思想的现场,现在已经成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小石头砸烂大水缸》情景课堂。

  “小小讲解员”是里仁学校和纪念馆“馆校合作”研学实践活动,每次在纪念馆跟游客讲这个故事时,王梓萌必定要站在毛泽东当年站着的那块台阶上,仿佛能穿透近百年的岁月,吸取到那个目光如炬、意志坚定的伟人身上无穷的力量。

  29岁的吴盼是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也是土生土长的文家市人。在她的记忆里,仿佛这些伟人从未离去:毛泽东住过的小院里的石榴树,亲手种植的板栗树,仍是亭亭如盖;家里爷爷最信奉的就是“毛爹爹”,“家里到处都是毛泽东的铜像、贴画、吊饰,神龛上供奉的都不是财神,而是‘毛爹爹’。”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壤,到处开满先烈用鲜血浇灌出的胜利之花。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里有一幅油画,画中主角除了在台阶上讲演的毛泽东,围墙上还坐着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那就是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和共和国开国将军杨勇。

  这片土地的孩子,甚至血脉里,就天然地传承着英雄的家国情怀。里仁学校第25任校长周荣桂,家族里就有好几位老人都是革命者。1993年上演的电影《秋收起义》,就曾经在文家市取景。“当年我还在读初中,还被选为‘红小鬼’群众演员。”里仁学校第29任校长杨庆林回忆道。

  讲好红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里仁学校的新生到校第一课,就是“认识学校”,学校的历史、校歌、校赋、校训……都将是未来六年,孩子们要出口成诵的内容。

  校长说

  让学生知所来,方知所往

  “红色文化自然成为学校最宝贵、最丰厚的教育资源。我们要让这片土地上成长的孩子,知道他们父辈坚持的信仰,和他们未来要承担的历史责任。”现任校长杨庆林表示,学校以党建+校园红色文化模式为载体,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课题为主线,正积极打造党建红色文化校园。

  学校和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长期“馆校合作”, 开展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如参加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清明祭英烈”“传承红色基因、争做革命传人”建国70周年快闪录制、“浏阳融媒体学习甘厚美先进事迹录制”等,同时,有效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电子班牌等空间多渠道传播红色文化,让孩子们在无处不在的红色文化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学校最经典的教育项目是重走“红军路”——通过军事化训练的方式、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果敢的作风、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团体性拓展,让‘红小鬼’们深度体验红军生活,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品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杨庆林介绍。

【作者:记者 岳霞 通讯员 潘志强】 【编辑:彭雨纯】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