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您资助我读书,我考上您的大学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叶正芳)“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们,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光和亮。”今天,郭海玲对晚报记者说。

  郭海玲是长沙理工大学2022级新生,而她口中的“你们”,正是5年来一直资助她学习和生活、同样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的爱心人士。

9月14日,曾铃(左)与郭海玲在图书室交流学习。均为全媒体记者 周数邑 摄

  5位同窗好友组团助学

  2018年,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师曾铃在微信群里收到大学同窗刘陈发来的消息,由此得知了郭海玲的故事——这位来自株洲市茶陵县浣溪村的女孩,2014年父亲郭华东因意外从高处跌落造成高位截瘫,一生与轮椅相伴,当时她只有10岁,弟弟只有5岁,家庭陷入困境。

  当时,在浣溪村扶贫的刘陈即将回到株洲工作,临行前想继续帮村里做点事,便把郭海玲的故事告诉了曾铃、李海宝、唐静、田宇鹏等大学同窗好友。5个人不假思索,当即决定大家每年资助郭海玲家庭5000元。

  就这样,5个人和郭海玲一家正式“结缘”。5年来,每年的寒暑假,他们都会相约来到浣溪村,和郭海玲聊学习,和家里人话家常。

  “我在重庆山区出生和长大,很小的时候父亲因意外去世,所以我更能感同身受。”曾玲告诉记者,自己在长沙理工大学求学、工作,读书期间做家教挣生活费,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与关怀,也深知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钱不多,我们不能让孩子因为经济困难而放弃读书,只要有书读,这个家庭就有希望。”

对于未来,郭海玲准备考研继续求学圆梦,并在自己经济独立的时候,也去资助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光和爱继续传递下去。

  7年来轮椅父亲艰难送学

  让曾铃等人动容的是郭海玲一家人的顽强不息。

  高位截瘫后的郭华东没有一蹶不振,不仅在短时间内学会生活自理,还改装了一辆三轮车便于出行。为了生计,母亲张孝敏外出务工挣钱,但夫妇二人不曾放弃,仍努力生活、坚持送孩子上学。

  “家里离学校有9公里,都是山路,路很窄,只能容一辆车同行,也很不好走,一下雨路上全是泥巴。”郭海玲告诉记者,每周五下午,父亲骑着三轮车把她和弟弟接回家,周一大清早再把他们送到学校,7年来,寒冬酷暑,风雨无阻。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郭海玲只能在家里上网课,但是家里在深山,别提网络信号了,有时连电话都打不通。每到上课时间,郭海玲都要去山顶找信号,一堂课下来,常常冻得手脚冰冷。“有一次家里漏雨,一位叔叔来帮忙修补屋顶,无意间发现屋顶的信号是满的。”郭海玲回忆道,当时父亲特别开心,还想出来一个好法子——用竹竿把手机撑到屋顶,接收到信号后,再在家里用另一部手机连接热点,就这样把上网课的问题解决了。

9月14日,曾铃(右)与郭海玲在图书室交流学习。

  爱心与感恩的双向奔赴

  对郭海玲来说,5年来,叔叔们带给她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资助,更是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海玲这次没考好,不要责备她”“需要复习资料,我们给她买了寄过来”“要有好的成绩,也要有好的身体,高考不单纯考知识,考的也是心理素质,你肯定行”……父亲的手机上,仍然保存着和曾铃等爱心人士的聊天记录,郭海玲怀揣着感恩之心一路拼搏向前。

  “553分!”高考成绩一出炉,曾铃等爱心人士收到了郭海玲一家发来的喜报,更让他们意外的是,孩子报考的正是他们的母校长沙理工大学。

  “我想,这就是缘分。5年来,我们没有向郭海玲一家谈起自己的情况,没想到长沙理工大学是她的第一志愿。”对于这位新晋小师妹,师兄们既意外又欣喜。

  “村门口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村里的土泥巴房变成了崭新的楼房,田里还种下了经济作物。”今年7月,曾铃亲手将学校2022年首封本科录取通知书送到了郭海玲手中。当天,曾铃欣喜于浣溪村的变化,也对郭海玲的未来充满期待,“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很关键的一环,希望你勇敢去闯、去拼搏,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

  “学校很大很美,每天一大早图书馆门口排起了长队,大家都好努力。现在我正在竞选班级的生活委员,也在准备今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郭海玲来说,大学生活既新鲜又充满期待。对于未来,她准备考研继续求学圆梦,并在自己经济独立的时候,也去资助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光和爱继续传递下去。

更多内容

>>麓山快评丨山区女孩考入资助人母校,是缘分更是传承

【作者:刘俊】 【编辑:王金文】
关键词:长沙理工 资助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