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宝藏教师 | 光明小学杨伊:用18年为孩子打造一座“山中花园”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 实习生 陈雯)近日,记者一走进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光明小学,便看到美术老师杨伊带着孩子在画画。他们的“画布”很特别——是操场的台阶、学校的墙壁,也是花坛的四周、废旧的轮胎;他们的“画室”也不一般——不仅仅在学校,还在村里的山林田野、河流小溪。

  今年是杨伊来到光明小学的第18年,“80后”的她带着孩子把学校“画”成一座“山中花园”,也为孩子编织了一个“七彩梦”。

杨伊和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从设计师到乡村教师

  其实,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杨伊并不想当老师。

  “我从小跟着妈妈在学校里长大,看着她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当时觉得这是一份很枯燥的工作。”说着,杨伊不好意思地靠在妈妈黄金华的肩头。

  黄金华是一位乡村语文老师,教了36年书,从以前的望城区龙塘小学,到后来高新区金桥小学,教语文,也当班主任。她说:“我一直想让女儿当一名老师,但是她有点‘叛逆’,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室内设计师。”

  可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杨伊没有感受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更多的反而是压抑、消沉,于是在妈妈黄金华的提议下,她参加了教师招聘考试,与光明小学结缘。

杨伊(右)和妈妈在一起。全媒体记者 刘俊 摄

  成为了老师之后,杨伊慢慢地在自己身上看见了妈妈当年的模样。“我也开始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像妈妈以前那样,奇怪的是,并不像小时候那样觉得枯燥无味。”杨伊告诉记者,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纯粹的眼睛,开始明白身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通过自己的眼神、动作、话语,给孩子们带来正向的引领。

  “18年了,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杨伊笑着说道。如今,那个不愿意当老师的女孩变成了热爱教育事业的“工作狂”,“在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妈妈常说的那句话,‘教书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项事业’。这句话,妈妈当年用行动告诉了我,现在我也用实际行动来传承。”

今年3月,光明小学的孩子们在樱花树下办画展。长沙晚报通讯员 欧阳慧 供图

  从乡村小学到“山中花园”

  杨伊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光明小学时,学校只有一排土砖房,在树林里显得灰灰暗暗的,旁人看来的“缺点”,却让杨伊打开了美术教育的新思路。她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教室外的地上、墙壁上画画,到校园外的山林里写生,用画笔和颜料点亮学校的每个角落,将学校“画”成人人称赞的“山中花园”。

  “十多年前,画画对于乡村孩子来说就像‘奢侈品’,有的家长说‘不务正业’,有的家长说浪费钱,有一次孩子哭着来告诉我,说自己的美术书被家长撕了扔到菜地里。”杨伊告诉记者,这里的学生每天身处在大自然中,看到朝霞晚霞、绿树鲜花,但是他平时感受不到这份美丽,自己希望能通过画画,让孩子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随时随地观察到生活中的美,培养乡村孩子们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与热爱。

  有一次,杨伊想给孩子们办画展,特地请当时的校长朱国强腾出一间教室,杨伊带着孩子们慢慢细细地画画、布置,不管是谁提出了新的想法,大家一致通过后,便兴高采烈地去干。临近尾声,朱国强问杨伊:“还需要什么,只管开口。”杨伊环顾教室四周,想了想说:“这时山里的银杏叶应该落下来了,用来布展应该很美。”朱国强二话不说,骑上小摩托,车上挂着一个麻布袋,在山里忙活了大半天后带回来一整袋银杏叶。杨伊记得,那次画展办得虽然朴素,但是非常成功,孩子看到自己的画作被展出时兴奋不已,家长在欣赏画作时也改变了最初的偏见。

校园既是孩子们的“画布”,也是他们的“画室”。受访者供图

  学校的美术教育得到了各方的支持,长卷、油画框、颜料等都是学校出费用,学生只要想画随时可以画;让家长意外的是,学生有了兴趣爱好,文化成绩更好了;孩子们发现了自己的创造力,从而不断肯定自己,展现出了自信……渐渐地,光明小学的美育成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孩子们的艺术作品也逐渐走出校园,在博物馆、美术馆展出,不少作品在国家和省、市大赛中获奖。

  如今,在湖南湘江新区教育局等各方的支持和资助下,光明小学大力推进校园数字化美育建设工作,已建成了数字美术馆和AI实训教室。杨伊也兴奋地谈起未来的计划,接下来,学校门前的葡萄园将被打造成劳动教育基地,后山将开设儿童自然艺术教育基地,校园内还将建一个阅读花园,“我们希望‘以天地大美来培育乡村少年’,打造一所精神上与美学上的‘贵族’学校。”杨伊说。

孩子们在学校花坛的四周作画。受访者供图

【作者:刘俊】 【编辑:易隽】
关键词:杨伊 光明小学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