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镇头,“塑形”“铸魂”带来新变化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娟  实习生 王吉如 通讯员 龚枳宇

来到浏阳市镇头镇,只见沿途郁郁葱葱,天是蓝的,水是绿的,空气是清新的,如在画中游 除署名外,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拍摄

      近日,记者从长沙出发,驱车不到1个小时,便来到浏阳市镇头镇,只见这里郁郁葱葱,天是蓝的,水是绿的,空气是清新的。这里是浏阳、株洲、长沙三地交界要塞,九曲浏阳河在这里“画”了个弯,蜿蜒奔向长沙。近年来,镇头镇以农村“五治”为密钥,“塑形”“铸魂”两条腿走路,趟出了一条乡村善治新路子,带动美丽乡村精彩蝶变。

蝶变一:随手扔变随手分

      “全国都在搞垃圾分类,我们可不能拖后腿。”8月1日,在镇头镇双桥村,记者偶遇“红马甲”王辉桥,他天上顶着烈日,敲开村民罗利强家家门。在镇头镇双桥村,记者偶遇“红马甲”王辉桥,他敲开村民罗利强家家门,宣讲垃圾分类知识

     “怎么个分法?”老罗起了兴致。“煤灰、果皮堆沤处理;玻璃、橡胶、废纸、一次性茶杯等进入可回收垃圾桶;电池是有害垃圾,用塑料袋装好……”王辉桥说得认真,老罗听得仔细。

      “党员挨家挨户敲门,叩开群众心门。”双桥村党支部书记罗伏中介绍,每个党员联系5户农户,既是宣讲员、更是监督员。

      “每个保洁员联一个片区,全村9个保洁员,各自划分 ‘责任田’。”罗伏中告诉记者,全村实行包户分片网格式管理,按照一个保洁员负责150户的标准,定期上门回收垃圾,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闭环。

       党员力量、巾帼力量、五老力量、村民力量,向垃圾分类靠拢。镇头巾帼宣讲队的“女能手”们,走村串户,上街头,进商铺,“地毯式”宣讲垃圾分类。村民彭建刚退出养殖业后,将闲置的猪圈无偿捐赠出来,用于建设村级垃圾分拣站。

       “以前随手扔,现在随手分,垃圾量直线下降。”保洁员罗孟方告诉记者,通过二次分拣,垃圾总量减少了近五成。镇头镇双桥村,保洁员正在对啤酒瓶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拣。

       有队伍、有制度、有经费、有设施、有奖惩……垃圾分类定期晒出“红黑榜”,目前,镇头镇按照“五有”标准,11个村(社区)配齐了人均年龄55岁以下的专职保洁员队伍和电动收集车,新增6000余套垃圾分类桶。

蝶变二:给“母亲河”洗澡治病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跃龙河是浏阳河一级支流。说起几年前跃龙河的“体质”,双桥村村主任罗军山直摇头:“和臭水沟一样,蚊虫满天飞,路过都要掩着鼻子走。”

       沟渠塘坝等“毛细血管”,历来是治水的真空地带。近年来,镇头镇挥出一套治水“硬拳头”:引导畜禽养殖业全面退出;集镇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村组配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在位于双桥村的溁波居民点,新建的农村分散性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每天可处理生活废水80吨,覆盖谭家组、树山组、圳上组及溁波小学,惠及村民及学生约1040人。双桥村溁波居民点,新建的农村分散性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每天可处理生活废水80吨,出水水质达到地表Ⅲ类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一直是治理的‘盲区’,污水横流带来生态的破坏。”镇头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左峰告诉记者,这样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周边住户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三格化粪池、沉淀池、厌氧池、曝氧池、人工湿地等层层净化后,达到地表水3类标准。

       沟渠塘坝净起来、活起来、美起来,为“母亲河”洗澡治病。截至目前,浏阳河镇头段500~1000米范围内养殖已全面退出,跃龙河流域沿线1000多亩稻田实施农业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根治污水顽疾。今年5月,长沙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数据,浏阳河镇头镇金牌村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蝶变三:“人情债”瘦身减肥

      2018年以来,镇头镇全力推进一户多宅清理工作。截至目前,已拆除一户多宅667栋,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今年,镇头镇预计将完成1200座普通厕所改造。

      如果说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旋风”带来的变化是“塑形”,那么治风带来的,则是灵魂深处的唤醒。这场潜移默化的“铸魂”革命,正在重塑乡土人情。

      说起3年前的“人情债”,跃龙村村民个个摇头摆手:遇上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棚子搭起来、鞭炮响起来、流水席吃起来。办酒的名目五花八门:满月要办、乔迁要办、升学要办,不是整岁,夫妻合起来也要办……

      流水席上吃什么,关系到主家脸面,家家爱上比阔气,打肿脸也要充“胖子”:提前要摆预备餐,桌上要发整条烟,凉菜热菜备齐20道,光海鲜都有六七样,礼金跟着水涨船高,少则三四百元,动辄七八百上千。

     “经常是客散了,菜还在上,浪费一大半。”村民王雀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亲戚请客要去,左右邻居请客也得去,一个月吃上七八场酒,那都是家常便饭,一年光礼金支出就有三四万元,这些年,村民们家家吃怕了。

      变化得从一年前说起。罗氏宗族是跃龙村的大家大族,2018年2月9日,罗氏家族正在筹备5000人规模的家族团年宴。“5000人是个啥概念,整整500桌,一顿饭吃下来,花销就得20多万元。”镇头镇党委书记孙谦敏锐地意识到:这虽然是民间自发行为,但如此大规模的聚会活动,难免产生不好影响,且与镇里大力倡导的文明节俭之风相背离。

       经过耐心劝导,这起筹备多时的“巨无霸”团年宴,最后以协商取消的方式告一段落。热心的罗姓村民们,将已采购回来的数万元食材捐赠给敬老院和当地困难群众。

       这场被叫停的团年宴,在当地传为佳话。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罗红艳介绍,一年多以来,镇头镇全面推进“文明办酒,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让群众既经济“减负”,又及时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之风,为心理“减累”。

       自家婚事嫁娶和丧事,以文明节俭的方式操办,村民们约定俗成定下“七个标准”:参加酒席规模控制在300人以内,礼金不超过200元,席面菜品控制在10个以内,不配备整条香烟、不上高档酒水饮料、单桌酒席标准不超过500元,婚礼车队和殡葬车队规模不超过8辆……

       跃龙村铁山组村民彭国强的女儿大婚,镇村干部几次登门劝导,红白理事会送上“礼金不超标”告示牌,放置在办酒主人家礼金登记处,倡导乡邻之间礼金不超过200元。

       虽说是村里首个竖牌子、降礼金的,跟以前相比,吃了点“亏”,但想想以后迎来送往礼金“瘦身”,彭国强还是觉得很划算:“担子轻了,图的就是心里爽快。”

       83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黄明山逝世后,“当天即火化遗体、不摆铺张流水席”;柏树村桥湾党小组组长李建辉的父亲过世“席面简单办,不用海鲜、整条香烟,礼金一律200元”……

       跃龙村党支部书记胡福仁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从1月启动试点以来,跃龙村共收到村民操办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申报备案十余起,一场宴席左邻右舍参加的少说也有40余人,办酒人收受礼金少了,乡邻的负担轻了。

       目前,镇头镇红白喜事请客办酒的范围和规模“瘦”下来了,全镇摆酒席数同比下降40%,酒席成本由1200元/桌,压缩到500元/桌,成本价压缩了一半以上。全镇20多个红白喜事理事会,共劝阻大小酒席宴会1200余起,为村民节省开支3000万元。

【作者:钱娟】 【编辑:王金文】
关键词:农村“五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