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理发师(有声)

 


  因头型怪异,但凡理发后都羞于出门,很少有理发师能根据我的头型、职业、阅历甚至心情设计出适合的发型。遇到周师傅,这种尴尬消失了,“新头三天丑”成为翻过去的理发史。

  周师傅在单位家属区开了一家理发店,据说已经快20年了。第一次经同事推荐,说在6栋第一单元靠西边的一楼杂物间,没有招牌,也没有店名,只有一个通行于理发界的闪亮滚筒。店外与家属区上世纪90年代的装修风格融为一体,店内却非常整洁干净。说是理发店,其实是由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杂物间改建而成,周师傅和他妻子两人用力经营,周师傅负责操推刀,妻子打下手,给顾客洗头、染发,做些辅助性工作。

  进门,理发椅上坐着一位老者,眯着眼睛享受来自头顶“靓化工程”的舒适。旁边的沙发上坐着一位等待理发的中年男子。周师傅的妻子见我进门,迎了上来。我有点犹豫不决,是否要耐心等待,便问“需要等多久?”。周师傅停下手中的活,说还需要18分钟,先洗个头吧。

  我到洗头台上躺下,任由流水清脆声、头发摩擦声、泡沫挤破声在耳边响起,舒适的水温、适当的指力,让人有种渐入睡眠的带入感。洗完头,周师傅已经在给老者做鬓毛的修理收尾工作,周师傅的妻子将我引到理发椅上,敏捷地将我的头发吹干。只一会工夫,老者理发完毕,被周师傅的妻子引到洗发台上,那名中年男子便到了另一把理发椅上,周师傅操起推剪开始在中年男子头上除旧换新、化繁为简。他们夫妻俩在紧张忙碌中无缝对接,待理完中年男子的头发,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时钟,正好过了18分钟。

  到我上椅了,“师傅,我的头型能理得精神点吗,理成像鸡蛋尖那样的平头。”周师傅看了一眼,推剪开始在我的头上驶过,行云流水般流畅,我闭目享受。“你后脑勺的白头发有一大片了。”周师傅提醒我,我只是会心一笑。“写材料的吧?”我的心为之一颤,那些急于脱颖而出的缕缕白发直接透露了我从事的岗位。“写材料的人虽然辛苦,但进步快,来我这里理发的好多大领导都是写材料出身的。”话题一打开,我们便天南海北地聊开了。

  周师傅说,他初中毕业后从湘乡一个山村到长沙来打拼,做过零售、跑过配送,后来进入这一行。年轻时总在学习中,理发的时候,喜欢听顾客讲故事,这些故事在推剪的“嗡嗡嗡”声中修剪成顾客想要的发型。理发单调枯燥,年复一年的劳作,收入在交付门面租金后逐年有增加。剪好每一个头,才能让蓬头垢面的顾客光鲜靓丽地走出理发店。听故事的过程也是体验不同人生,用手中的推剪和听来的理念慢慢开始一段新的都市生活。

  周师傅凭借长年积累,把握住了长沙购房的黄金期,买了两套房子,生下两个女儿。大女儿高职院校毕业后,在长沙成家立业,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女儿还在读职业中专,让她掌握一门技术,将来好在长沙有立足之地。周师傅今年50岁,他在湘乡老家建了一栋小别墅,再过10年,他就会放下推剪,回老家享受生活。

  听别人的故事越来越多,他的脑袋里装下的故事开始慢慢溢出,每个来他店里理发的顾客都愿意听他讲,他青年时的迷茫,中年时的拼搏,以及渐入老年的释怀,都在他的推剪中留下开垦的痕迹。他的故事鼓励着自己一直坚守职业梦想,在推剪的来回推送中,完成每一件自己认可、顾客满意的发型,完成一个个微弱的心愿。听他讲故事的过程,一缕缕蓬松粗犷的头发应声掉下,一段匆匆的岁月轻轻流逝,他听懂了顾客对每个细节的要求,那是他们心中所要达到的理想发型。

  周师傅的故事又讲完了一个章节,我的发型基本成型,一次堪称完美的理发经历。洗掉碎发,吹干,我走向门口,周师傅向我道别,我回头表示感谢,期待下次再次聆听他那未完待续的故事。

【作者:李零】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