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前晚报11篇报道 长沙掀起学雷锋高潮

  50多年来,“雷锋”的名字早已响誉全球。而在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之前,雷锋只是军内一个先进典型。鲜为人知的是,1963年2月,为了学习和发扬这位从长沙走出去的优秀青年的高贵品质,长沙晚报就在头版及其他重要版面,浓墨重彩地推出了一系列雷锋先进事迹报道。

  毛主席题词之前,晚报已大力宣传雷锋

  在雷锋因公殉职之前,也就是在1961年-1962年间,其事迹在军内的《前进报》和辽宁的几家地方报已有见报。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后,对雷锋的宣传掀起了一波小高潮,但还未造成全国范围内的轰动效应。

  1963年1月,国防部批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全国主要媒体开始加大对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的宣传力度。同年2月1日,长沙晚报启动声势浩大的对雷锋的宣传报道,先后刊发11篇报道。报道形式多样,有消息,有通讯,同时配发评论和雷锋日记摘抄。这一系列报道内容丰富详尽,位置显要,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力促进了学雷锋活动在家乡广泛开展。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这一天起,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之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

  雷锋纪念馆已接待观众3200多万人次

  很快,雷锋的名字就响遍全国。

  50多年来,在题词精神的鼓舞下,一个由亿万人民群众自觉参加的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发展,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赢得了亿万人民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激励了几代人健康成长。

  据统计,湖南雷锋纪念馆自1968年建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3200多万人次。雷锋,这个优秀的长沙青年,他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被人铭记;他身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将永远营造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

     【人物简介】

  雷锋,原名雷正兴,湖南长沙人,1940年12月18日生,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如今“雷锋”二字已经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

  感动指数

  ★★★★★★

  感悟&祝福

  近日,记者联系了雷锋纪念馆的第二代“活雷锋”谭荒芳。“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学雷锋。新时期学雷锋,应该和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各行各业学雷锋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而不是停留在扫扫马路、扶扶老人等‘传统项目’上。”谭荒芳说,年轻人学雷锋,应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有“甘当革命的螺丝钉”的精神。雷锋精神其实很朴实,是一种平凡中的伟大,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学雷锋要自信、自觉、自然,它应该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

  文图/长沙晚报记者 颜家文

【作者:颜家文】 【编辑:张萌】
关键词:雷锋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