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历史步道 见证毛泽东梁启超们的“那些年”

  文/任大猛 图/徐晖铭

  泰安里周南女校,毛泽东与新民学会会员合了一张影

  规划中的长沙历史步道,真正称得上连贯畅通的部分,都在明清时期就有的老城区。从湘春路旁西园北里进入历史步道,稍一转折,才行数百米,眼前豁然开朗,这就是泰安里。明德中学和周南中学在很长时期,都把校门朝向这条小巷。那时的明德中学与周南女中两两对望,一到放学时段,青年男女学子如潮水一般涌入这条小巷。直到上世纪50年代,李觉将军将毗邻周南女中、朝向北正街的一大片房屋捐赠给周南中学作为校舍,此后周南中学才打开朝向北正街的校门。近年来北正街改扩黄兴北路,周南中学重新把校门恢复为很久之前的朝向泰安里。当周南中学面向历史步道打开它的大门,这座百年名校仿佛又穿越时空,回到历史中它有过的辉煌时段。

  97年前,即1919年11月16日,26岁的青年毛泽东,曾穿越历史步道,进入泰安里。在周南女中校内,毛泽东与新民学会会员合影。在这张合影上,雄姿英发、高大英俊的毛泽东站在后排正中(第五排左四)。这张合影最前排还有6位新民学会的女性。坐在前排最中间(即第一排左三)的那位女性就是陶毅,即萧子升在《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中提到的毛泽东爱慕过的陶斯咏。当年陶斯咏在周南女校内任教员,翻查新民学会的资料,“恰同学少年”的毛泽东与陶斯咏在思想观点上多有相通。1921年阳历新年第一天,长沙城内“大雪满城”,新民学会会员在距离泰安里不太远的潮宗街文化书社内召开新年会议。会议中,新民学会会员以起立方式表决新民学会未来之路。当时陶斯咏就与毛泽东保持同一观点,均以起立表决赞成以“改造中国及世界”作为新民学会的共同目的。

  在毛泽东领导新民学会期间,青年毛泽东与周南女中联系十分紧密。当年,新民学会女会员共有19人,其中14人即周南毕业生或在读的学生。知名者有向警予、蔡畅、陶毅(陶斯咏 )、任培道、劳君展、魏璧、周敦祥、熊季光、熊叔彬、吴家瑛、贺延祜等。毛泽东与周南女中创办人朱剑凡亦为好友。朱剑凡为毛泽东老师杨昌济留日时的同学,受杨昌济影响极为欣赏毛泽东,1919年底,毛泽东与朱剑凡又同为前往北京的“湖南驱张请愿团”代表。1920年夏,从北京回到长沙的毛泽东,暂时无业,曾短暂住在周南中学内的朱剑凡家中。

  走入长沙历史步道,在寻常泰安里的巷陌中,可以感受到“革命、青春与浪漫”的气息,昔日一批又一批新民学会的会员,就从泰安里走出去,走出长沙,走向世界,寻找“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

  三贵街时务学堂,少年狂生杨度与梁启超展开大辩论

  循泰安里,沿历史步道南行,过寿星街,从潮宗街转连升街,就是三贵街。三贵街27号的天倪庐内泐碑保存有梁启超题写的“时务学堂故址”几个大字。

  时务学堂大门原本朝向小东街(今中山西路)而开,但时务学堂旧址不幸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三贵街天倪庐中这处梁启超的题字,标明了时务学堂在长沙历史步道中的历史坐标,弥足珍贵。

  时务学堂,本为陈宝箴、熊希龄、梁启超等一群时代精英创立的新学堂。当年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的梁启超才25岁,后来成为民国初年国务总理的凤凰熊希龄,其时被委任为时务学堂提调(即校长)也才27岁。至于蔡锷和杨树达等40名学生,按规定必须为13至20岁之间的少年人才能报考这所新学堂。

  今天长沙博物馆内保存有近现代文化名人长沙人章士钊的一封手札,记述章士钊在少年时代考录时务学堂的一份追忆。当然,章士钊参加了时务学堂第一班的考试,却未被录取。时务学堂第一班考试录取人数定额仅40人。报名之初,数天之内登记人数即逾两千。《新知报》后来更披露,时务学堂第一班应考报名人数达4000人。从4000人中取录40人,可见难度之大。这4000名少年考生,在1897年的秋天曾以一种青春的姿势行走于太平街,按要求前往太平街上的贾太傅祠作考前照相及体检。作为老师、时年27岁的熊希龄就在太平街贾谊故居悉心照料前来参加考前准备的学子。当时省城之内的太平老街,满城充溢青春的活力,小东街头亦飘荡起改良的新风。

  1897年底新开办的时务学堂,初一出现,即吸引了湖南所有知识分子的眼光,它也以其青春力量振奋人心。1898年,在湘潭过完春节、自负才学且目空一切、23岁的杨度,从湘潭乘船到长沙前往营盘街盘乐园湘绮楼向老师王闿运拜年。但杨度来到湘绮楼时,王闿运已乘船去了衡阳。独居长沙的杨度,在长沙城内打听目前在省城内最知名的人物是谁。杨度的湘潭同乡、著名矿商梁焕奎告知,目前长沙城内最有名的人物是一位青年才俊,名叫梁卓如梁启超,此人为康有为弟子,正主讲时务学堂。杨度闻讯,马上跑到小东街时务学堂,找到只比自己大两岁的梁启超,并与之就《春秋》《孟子》等学术问题展开辩论。事后,杨度在日记中记载:两人“论辩甚多,词气壮丽。卓如(即梁启超)初犹肆辩,后乃遁词。然而其人年少才美,乃以《春秋》骗钱,可惜可惜”。杨度自认为在时务学堂的辩论争赢了梁启超。不过,历史的发展却是杨度后来连老师王闿运的话也听不进,一心只想追随曾为时务学堂总教习梁启超等年轻人的步伐,离开湖南,离开旧学,前往日本留学去。

  今天的时务学堂故址,虽仅剩一方小小庭院,时务学堂所有旧迹,也只有梁启超留下的一方小小碑石,但时务学堂的名号,却与毛泽东与周南中学的故事一样,让长沙历史步道承载起沉甸甸的历史厚度,并且让长沙这座城市的历史熠熠发光。那些发生在历史步道上的青春故事,那些从梁启超、杨度,到毛泽东、蔡和森等追寻少年中国的梦想的近现代人物的故事,人们走过步道知晓了感受到,都忍不住会爱上长沙城。

【作者:文/任大猛 图/徐晖铭】 【编辑:张萌】
关键词:长沙历史步道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