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居湘:闲话爱晚亭

余劭劼 摄

  庄居湘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今年长沙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结为友好城市30周年,长沙将以爱晚亭为原型按1∶1比例制作湘江亭赠送给圣罗保市,并将安放在圣保罗市费梭公园(Palen  Park)。这是一件多么别出心裁的礼物啊。

  2007年,我曾在美国街头漫步,忽然看到街边挂着几盏中国红灯笼,心底倏地生腾出一种亲切温暖。我想,如果在美国的公园徜徉,一抬头猛地看到一个飞檐斗拱的中国亭子,也一定会有同样的感觉。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中,亭是极富观赏性的一种点式小品建筑,碧瓦红檐、四面凌空、小巧精致。亭,又名凉亭,也叫亭子,源于周代。起初,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据刘熙《释名》:“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无论在中国历代诗词,还是中国历代绘画、戏曲里,都能找到亭的影子。李白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白居易有“高亭仍有月,今夜宿何如”,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近现代奇才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以及范宽、黄公望、文征明等历代山水画家的笔下无一没有亭。亭自古以来,就已入诗入画入歌入戏,成为文学艺术作品里人们抒发情感的意象。如果说红灯笼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符号,那么凉亭则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个符号。而那些历经数代诗人吟咏、学者撰文、画家泼墨、伟人关怀、日月浸润的凉亭,就不再是仅供游人歇息赏景的建筑艺术符号了。中国四大名亭,无论是因欧阳修《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的安徽滁县的醉翁亭,还是取白居易诗“与君一醉一陶然”命名的北京陶然亭,抑或清朝乾隆帝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的杭州西湖湖心亭,以及毛主席题写亭名的爱晚亭,都是聚天地精华、缀人文珠玑之瑰宝了。

  十余年前,我曾在湖南大学读书。上学的那两年,一有闲暇时间,我就会到岳麓书院看看,然后到爱晚亭坐坐。爱晚亭坐落在岳麓山清风峡内,坐西朝东,南西北三面环山,丛密的竹木和玲珑山石围绕,尤其到了秋冬季节,层层叠叠的红枫渲染出别样的风采。我常静坐于爱晚亭,感受爱晚亭——这岳麓山的孩子,被岳麓山宠爱地搂在怀中置于膝上;有时又觉得爱晚亭是岳麓山的精灵,岳麓山因有了爱晚亭而更加具有精气神。爱晚亭东侧是一口清澈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光云影,沿着池边小路往东走约两三分钟,就是岳麓书院后门。爱晚亭看上去就是岳麓书院的后花园,二百多年来,整日被岳麓书院传来的琴声书声萦绕,使得爱晚亭由内到外都散发出一种浓郁的书卷之气。

  爱晚亭与岳麓书院不仅只有一门之隔,而且血脉相连。因为它就是226年前时任岳麓书院山长(院长)的罗典所建。罗典是湖南湘潭人,早年在四川及朝廷做官,1782年他以60多岁的高龄始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且五次连任,主持岳麓书院达27年之久。罗典学识渊博、才高气洁,在他的主持下,岳麓书院发展达到一个高峰。虽然他是科举出身,但他反对把学生束缚于科举之业,而要以造士育才为本。他非常重视书院的环境美化,在书院内精心策划建设了“书院八景”。罗典在讲学之余,经常到岳麓山中游览,一墙之隔的清风峡则更是他常去的地方。他爱这里的山清水秀,更爱这里的红枫漫野。于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他请来匠人,在此建了一座精巧的重檐攒尖八柱方亭,取名“红叶亭”,后改名为“爱晚亭”。

  如果你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许听导游讲过清朝诗人袁枚与罗典为“红叶亭”改名的一个民间传说。历史上,袁枚是清朝江南大才子,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弟子,女弟子尤众。传说,罗典对袁枚标新立异的诗文以及招收女弟子的行为尤为反感,`一日袁枚到了长沙,罗典不愿见他又怕他找上门来,因此在书院门口贴出对联:“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请退之。”子路是孔子学生;韩愈字退之,谥号“文”,故称韩文公。此联意思再明白不过:袁枚你不是子路、韩愈,罗典不想见你。几天后,袁枚果然找到岳麓书院,见门上对联明白罗典用意,但还是递上拜帖,罗典却称病不见。袁枚只好悻悻离开,并在爱晚亭抄写杜牧《山行》一诗,特意将“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爱”“晚”两字漏掉,以此讥讽身为山长的罗典将晚辈拒之千里。罗典听闻十分惭愧,便将“红叶亭”改名为“爱晚亭”。这种传说显然不太真实,袁枚出生在1716年比罗典还年长三岁,考取进士也比罗典早十余年。有据可考的是,时任湖广总督毕沅与罗典有多年的交情,是他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诗句,将红叶亭改名为“爱晚亭”。

  不知从哪朝哪代开始,亭,逐渐成为人们聚会特别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处。传颂千古,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就是人称“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多位文人墨客聚会在浙江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之后的神来之笔。二百多年来,多少文人志士,也都曾先后来爱晚亭游览、聚会。青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常和挚友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在爱晚亭聚首读书,谈论国事,探求革命真理。1952年爱晚亭重修时,已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应时任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约,欣然提笔为亭名匾额题写了“爱晚亭”三字。爱晚亭因毛泽东的题名更是名声大振。

  爱晚亭,是长沙人的共同记忆,亦是湖南人的共同骄傲。我在外地求学期间,曾收到一张印有爱晚亭图片的明信片,全宿舍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都伸长脖子好奇地争相传阅……

  亭,是中国独特的建筑艺术,而爱晚亭位列中国四大名亭,是亭中之亭。它是长沙、湖南乃至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不仅如此,爱晚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无形瑰宝,由它来担任长沙的文化大使,实至名归。                                                

【作者:庄居湘】 【编辑:曾茜】
关键词:爱晚亭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