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进军:亲家

  亲家姓陶,住邵阳城步。

  初会亲家,心中忐忑。闻其不仅兄弟姐妹众多,还有四个子女,膝下承欢子孙满堂。我们即将迎娶的是他最小的千金。而我儿形单影只一独苗,面对这样的大家庭能否伯埙仲篪,融洽和睦?

  为迎接我们的到来,亲家杀鸡宰羊忙得不亦乐乎。一大帮亲戚帮厨的、待客的、招呼小孩的、照顾老人的,里里外外、有条不紊,举手投足让人如坐春风。陆游有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其欢快、淳朴的民风民俗大抵不过如此吧?

  当我们商讨婚事细节时,亲家公语出诚恳:“他们两个好才是真的好。其他我们没有任何要求。”甚至连娶亲之日来长沙的亲戚都限制了人数。“人来多了,你们麻烦。”说话做事颇有军人风度。

  之后才得知,亲家公真的曾经是个军人。驻守边关多年,经历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磨砺,目睹过亲密战友遇雪崩瞬间阴阳两隔的惨景,内心早已非常强大。转业时他放弃留一线城市的机会,回到这偏远的故乡尽一己之力。

  亲家的大度,让大大咧咧惯了的我如释重负。遵照亲家的意思,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儿子结婚时,亲家母给我们全家包括我高龄老妈每人做了两双鞋。一双是塑胶底的呢绒面拖鞋,男女颜色各异;一双是手工纳底的棉鞋,厚实的千层底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针脚,红绒布里子黑色灯芯绒布面,中间夹着软软的棉花,脚一踏进去就如同进了暖炉,软乎乎、暖烘烘的。鞋底前掌和后跟还加了防水的橡胶,足见用心之极。

  儿时见过做鞋子。衣服剩下的布头、下脚料,还有实在不能再穿的破衣烂衫,扯掉线头,一片片大小均匀排列在纸壳上,层层用米饭粘贴,浆成一张张硬布垫,晒干后再剪出一层层鞋底。荨麻去皮后漂洗,分丝别缕搓成麻线,再用麻线一针一线地纳鞋底。每下一针,都需用锥子钻洞,故一双鞋底纳成,做鞋人手上都要留下诸多血泡与老茧。如今什么都有买,亲家何必费这么多心思?

  某日,与壮族友人闲聊谈起此事,才得知,做鞋送亲家是部分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认可对方是家人;二是寄寓新婚夫妇在日常生活中安安稳稳、踏踏实实。

  亲家公首次来我家做客时,我随意说,儿子新房已经装修好,婚后一起住还是各自住随他们小两口心意。亲家公立即接口道:养儿防老。住在一起照顾你们是应该的。这句看似平淡的话,却有一种温暖直抵我内心。

  亲家习惯勤劳耕作。退休后不仅在自己花园里种满蔬菜,还租用县城郊区菜地,分门别类四季耕耘。其三个女儿都在长沙,亲家要么不顾旅途劳累,大包小包地来长沙送这送那,要么将各种时蔬、瓜果搭客运班车托运过来。春韭、春笋、莴笋、香椿、辣椒、番茄、冬瓜、南瓜、红薯、玉米……春夏秋冬时令各异,样样少不了我的一份。目睹这瓜果凝清露、绿叶醉春秋,就掂量出春华秋实的厚重。这厚重中的烟火味是人间一首永不衰败的歌。

【作者:姚进军】 【编辑:黄能】
关键词:亲家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