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难舍东风路

  初识东风路是一九七八年。母亲把小学毕业的我,从原长沙县范林公社高桥大队接走,准备送往武汉的爷爷那里读书,途中在长沙中转逗留了两天。

  印象中,母亲带我来到东风路,也就是烈士公园西门对面的长沙汽电厂,住在锦娥小姨的家。小姨家在一排平房的中间,面积约50平方米,房子是那种站在门口,一眼看穿客厅卧室厨房的三进深直筒房。进门的客厅搭了个隔楼,楼上是表妹的卧室,下面才是客厅兼餐厅。

  出汽电厂就是东风路,它南起营盘路,北至下大垅,是双向二车道的水泥路,唯一高层的建筑就是烈士公园中的烈士塔。

  晚上,我和母亲躺在客厅的地铺上,清晰地听到进出火车的汽笛声和“哐当”的金属碰撞声,我倒是觉得新鲜悦耳,但终究敌不住瞌睡,不久就入睡了,母亲却是被吵得一夜无眠。

  东风路的印象模糊而遥远,留在记忆中的不多,但小姨严肃的面容和表妹活泼的笑容还历历在目。

  再识东风路,是本世纪初。我辞去干了多年的公职,下海经商八年后,有了一些积蓄,便在东风路的四季花城买下了首套住房。其错层结构,还是改革前沿海城市深圳的一家设计公司的杰作,当时也是属于“吃螃蟹”的先驱设计。

  站在临街的阳台上,眼前一片开阔,早就不是当年的情景:东风路变成了双向四车道,巍然屹立的湖南省博物馆吸引着众多游览者,尤其是节假日排队的参观者,成为东风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免票的烈士公园,人流如梭。韩国和欧洲游客,常常聚集在西门谈笑风生,周边的居民也常常在这里下棋打牌、休闲散步、健身运动。

  东风路两边的楼房似雨后春笋,鳞次栉比,二十层以上的楼房比比皆是。我依偎着东风路,幸福地居住了七年,亲眼目睹了这条朴实道路的点滴变化。

  三识东风路,是今年初。湘西经商十年的我,在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买了一间商铺,为集中资金,我在网上发布了出售四季花城房屋的信息,没想到次日有人约看房子。

  于是,我再次回到了东风路,开着进口越野车,行驶在久违的东风路上,平整的双向多车道和新设的隔离式公交车专用道,在茂盛的树荫下,像时光隧道。港湾式的公交车站,竟然挂了多达15条公交线路牌,新辟的人行道和移步数十米就设有的庭院式休息亭,充满人性的关怀,东风路显然已成为一条样板干道。

  除旧立新的省博物馆,彰显汉唐风韵。提质改造的烈士公园,绿荫更多,路灯更亮,步道更宽。德雅路横穿东风路连通了湘雅路。6号地铁线的烈士公园站,正在地下安静地施工,原来的火车北站和它的铁轨,已被高大宽敞、形态时尚的商业裙楼覆盖。

  当年较为时尚出众的四季花城,已被周边高大的建筑物淹没,即使站在房顶瞭望,也目不过百米,后来居上的建筑群,挡住了我的视线,就连烈士公园的烈士塔也被消失在房屋森林里。

  已过80岁的锦娥小姨,住进了附近的公园九号楼盘的3居室,时常到烈士公园散步。表妹经过多年打拼,已是一家装修设计公司的总设计师,经常开着宝马X5在东风路附近的工地忙碌。表妹最骄傲的还是在美国当教授的儿子,成了家族中学问最大的学者。

  时光流逝不过40年,东风路的巨大变化,是长沙发展的“里程碑”;是标注我人生广度和深度的“书签”;是城市化进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见证者”;更是老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记录仪”。

  端详着客厅墙上“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自勉横匾,我忽然升腾起一种难舍的情结,东风路有我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感慨。于是歉疚地对前来看房的夫妇说:“对不起,这房子不卖了,我要留着自己住!”

【作者:陈坚】 【编辑:黄能】
关键词:东风路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