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庆红:漫步寻芳踪

  昆仑有积雪,蓬莱常遗寒,每个夏日,我都想逃离这座“火炉”,去到昆仑、蓬莱。

  偶有朋友提议,晚上去江边随意走走,或者选一躺椅,一杯茶、一把蒲扇,摇啊摇聊啊聊,或许暑气就会渐渐退隐。可我离开了空调,就像鱼离开了水,连呼吸都困难。

  但某年的那个夏天却不一样,因为他的邀约,我欣然移步骄阳似火的七月。

  他从另一座城而来,不仅是为我,更是为我居住的这座城。但这无妨,能为见心仪的女子而找这样不俗的理由,我自然是欢喜的。

  他是来读“城”的,自然,我们该用心和脚步丈量这座古城的兴盛与沧桑。于是就随意地走上了街头。那时,处处蝉声阵阵,聒噪至极,可与他确认过眼神后,自此,蝉鸣亦成了夏日里最动听的乐音。

  走着走着,他提出去长沙的几座旧公馆看看。其实,我早就想踏上那陈旧却暖心的木地板,走入那些曾是人声鼎沸门庭若市的公馆内,听听公馆主人的笑声、叹气声、踩在木地板上的脚步声 ……

  然而,待我们走到几家公馆门前,大门都紧闭着,没有关闭的,多半是住了很多户人家的大杂院……今天的人们,对长沙民国时的公馆生活已全然陌生。新中国成立后,旧公馆主人如黄鹤一去杳然,这里就成为单位集体宿舍,或者街道办事处的所在了。我们如今只能看到一些名字,如:戴岳公馆、任邦柱公馆、任理卿公馆、孙常均公馆、伍毓伦公馆、蔡杞材公馆和王季范旧居等十多处公馆与旧居。

  因为很想了解民国时候的更多历史,而公馆是最为直接的体现,所以我们在开福区文昌阁找到一个朋友,他那里有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先生整理的一些关于公馆的资料,我们就在朋友办公室的藤椅上专注地读着这座城的历史。一阵雨过,带着微微润意与花香的凉风徐徐吹来,甚是惬意。

  陈先枢先生痴情于长沙历史文化的寻访和研究,1982年至2016年34年间,他编著和参与编著的与长沙历史文化有关的图书共136部:老建筑、老照片、老报刊、老风景、老字号、名人、名校等等长沙的古早事物。

  据陈先生的资料发现:目前,长沙已有23栋公馆列为历史旧宅,得到保护。

  旧公馆四周一般环以4米高的厚墙,成功阻隔了外界对墙内生活的窥视。人们对于长沙旧公馆的了解,仅限于这里曾经住过某位名人,至于名人在公馆里的生活却所知不多,直到今天深入旧公馆调查,才发现确实有很多秘密藏在公馆中。比如坡子街121号的一处公馆,后栋设有金库暗室,室口隐蔽,高宽各一米左右,暗道曲折,壁厚达70厘米。而从房屋的界碑“伍厚德堂私墙私脚并无寄缝,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即1946年)季夏勒石”,人们才能更明确地知晓这里原来就是长沙钱业“四大金刚”之一的裕顺长钱庄老板伍芷清的公馆。

  从当前长沙留存的公馆来看,从晚清开始,长沙就已模仿西洋式建筑,但纯粹的西式建筑却很少见,只是造就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公馆,如唐生智、何键、李默庵、李觉等达官贵人的公馆都属这种类型。

  这些或保存完好或业已废弃的旧公馆见证了长沙历史,依然能隐约闻到那时的人文气息。世界著名城市学家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里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长沙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经历三千年历史城址不变的城市。由这些匠心独具的建筑亦可看出这座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朋友的办公室出来,我们信步踱到了湘江边。择椅坐下,一江碧清的水在眼前铺开,对面霓虹闪烁,“红庾黄菊有深味,碧涧丹崖俱净颜”的岳麓山衬得这一江水更是灵动。

  相见,可有千万种理由;自然,不相见,亦有千万种理由。有了这座城的美景与人文,我们自然有了更多相见的借口。

【作者:曹庆红】 【编辑:黄能】
关键词:长沙 公馆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