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 与清风鸟语共生

  ■陈小亮

  “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迟子建先生曾悲叹环境恶化之下情感无处安放的痛苦。人类快速发展,对自然产生极大影响,二者从来不是两个彼此割裂的原点。而若想在这蓝色星球上持续发展,使灵魂有所依托,我们就必须守卫自然。

  《吕氏春秋》中有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以此警戒后人——人与环境关联之密切,如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地发展,人类必将自食恶果。可现实是,在发展的进程中,为了扩展居住地盘,填满无底欲望,人类不断侵吞广袤的原野,恣意掠夺自然生灵,似乎浑然忘却了先人的忠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指出,1990年至2015年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中,森林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整整下降了一个百分点,相当于整个南非的森林消失了。更有资料显示,物种灭绝速度惊人,平均每小时就有一种植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自然选择,适者方能生存。但当人类肆意篡改自然界的规律,错把自己当成万物的主宰时,所营造的环境根本不给自然选择的余地。而这过程中人类也受到了惩罚,自然灾害频发就是自然母亲在给人类敲响警钟。

  曾被《走出非洲》中一句话如雷击般打中:我征服了一切,却站在墓群中间。倘若人类继续无节制破坏自然环境,万物终将覆灭于人手,人类也只得走入自掘的坟墓。

  “灾难,在一棵大树的倒下开始,福报,从一棵草木的成长起步。” 我们痛心地目睹土地沙化使黄沙四起,却也惊喜地看到半个世纪的坚守之下,塞罕坝人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沙漠变绿洲的绿色奇迹。梁从诫先生与其追随者创立并发展“自然之友”组织,二十多年间为中国生态平衡和环保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著名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高呼:“我们要与其它生物共享我们的地球!”在欧洲,巴黎气候协定得到世界的响应。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生态环保意识正不断觉醒,人类正在做出改变以保护我们的自然家园,而且一定可以与自然和谐共生。趁清风鸟语还未走远,我们要永远留住这一切。

  眼下正如火如荼推进的城市垃圾分类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旧时一股脑地焚烧填埋,造成了严重的空气和土地污染。那些被用作填埋垃圾的土壤,也许几百年也无法恢复到其原来的样貌,那里的生态环境几乎遭到永久性的破坏。而将不同的垃圾分门别类进行处理,能够很有效地减少对垃圾的野蛮式销毁,废物利用的同时也是在保护自然环境,慢慢地恢复生态。某次看电视时,主持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十分赞同:“垃圾分类不是要把我们的生活变得复杂,而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是的,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变废为宝,不仅生活会变好,整个世界都将更富有生机。

  尽管环境保护这条路还很长,但我们已看到了前方闪烁的灯火,指引我们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前进。维特根斯坦有言道:“一个时代的疾病只能通过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治愈。”守卫自然不是随口说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整治就立竿见影,而是一个漫长又浩大的工程,需要一代代人乃至全人类一起行动做出改变。

  “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让我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治愈快节奏发展带来的阵痛,在向前奔跑时不忘与自然携手,愿我们都能与清风鸟语共生共存。

【作者:陈小亮】 【编辑:黄能】
关键词:自然 环境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