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长沙城的旧书店

  ■雨花亭长

  生活在长沙,业余时间,我爱走进旧书店翻翻,一切均因我囊中羞涩,但我希望能略微显得有点品位。长沙的旧书店,我常常去的有:窑岭湘雅二医院旁边的、师大新民路上的、铁道学院里面的、定王台的特价书店 ……

  我和湘雅二医院旁边的旧书店有一定的渊源,转悠的时候最多,上周我还在这里遛了一圈。窑岭的这个地方,在过去好像有很多家旧书店,但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后目前窑岭也只留三家“钉子”旧书店了。窑岭这个地方是人车川流不息的市中心,四通八达的街道织成网。每时每刻这里都会有五颜六色的身影经过。人民路修路时,书店前的街道显得狭窄,并且还抬高了这里马路的地势,书店更加凹进去,像是地下室。但是人们就是从窑岭这最喧嚣的街道,走入地下室一样的店内,却有一种曲径通幽,收获一份暂时的宁静的感觉。而这也似乎是老天专为旧书店能在繁华的窑岭留下几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定环境中的人需要一个慰藉的工具,住进医院时尤其是这样。妻子生女儿时是高龄产妇,为防孕期糖尿病产生意外,妻子早早就住进了湘雅二医院。她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大男子汉的我送完饭,只想早早地离开气味浓郁的病房,钻进旁边的窑岭书店。书店内,从旁人的只言片语中,我能感觉到,来窑岭这里淘书的,病友的家属似乎不少,五湖四海的人,南腔北调,有的病人家属会淘一本书,同时也为病人淘一本书,打发时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身体好了,心理上也更加健康了。

  二十年前袁家岭新华书店二楼半,那半层楼中有个特价门市部,价格也大多在半价以下。这些书都是新书,没被人使用过,比窑岭的旧书要干净,它们只是时代久远。我在袁家岭新华书店的这个特价柜淘过一些书,货真价实。可惜这几年,我已经找不到这个特价柜了。

  很久以前,新华书店在水风井设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旧书店。我进去就是几个小时,不买点书是不会离开的,几本习字帖是那里买回来的。这里是风水宝地,卖旧书那微薄的利润确实难以支撑起昂贵的租金,这书店在水风井销声匿迹,也是情理之中。在芙蓉路省新华书店旁,过去也有一个特价书店,现在也已经关门了,真是太可惜了。

  前几年,每年11月份我都在河西参加高级会计师的年度培训。中午能休息两个多小时,不管是有阳光的晴天还是阴冷的雨天,我都会到新民路树达旧书店去看看。这是一对老夫妻开的旧书店,由于电子书的兴起,有一年老板告诉我,他的旧书店生意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他打算搬到岳麓书社那条巷子里去,还留了电话给我。我买旧书从不谈价,可旧书店的利润难以维持生存,这个行业也在不断萎缩。这几年,不搞培训了,我也就没再去支持过那家旧书店了。

  常说买家不如卖家精,旧书市场未必如此。读书人的事,商人未必能定好价。前年,我在教育考试院参加培训,吃过中餐后一个人溜进那条巷子,一个杂屋间开的小书店,其貌不扬。房子小,书堆得杂乱无章,就我一个顾客,也显得压抑。一进场我就瞄上了那套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本的《脂砚斋全评石头记》,翻了翻,原来的价格就不菲,里面有前主人打过的记号,从字体上看,估计是教授级别以上的“大腕”。我不动声色地摸起一本可要可不要的书问老板价格,老板是厚道人,价格适中。我转而问这套书的价格,老板掂了一下,估计是按斤收来的,说出的价格低得让我心中窃喜。我立马买了就出门,赶紧闪人,害怕老板反悔追上来加价。

  每本书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喜欢不同时代出版的书带着那些时代独有的风韵。淘旧书的人都希望有一些意外的发现和惊喜,我在旧书网上也淘书,可没有进实体店那种乐趣。长期面对电脑,出来漫无目的地走动,不期而遇一家旧书店,进去晃悠一两个小时,比吃方便面酸爽多了。

  对于长期起早贪黑、走街串巷搜罗、更新旧书的店家,有空时不去遛遛,我觉得似乎对不起老板。如能碰上刚刚大批从图书馆淘汰的旧书,下手快、准、狠,“捡漏”的喜悦不亚于中奖。尤其在店里突然听到那些请店家去收旧书的电话,作为顾客的我就像听到一顿美味大餐将摆在面前,我被这消息勾引得垂涎直滴,我想,下周日我一定要来看看。

  城市没有几家旧书店,似乎欠缺点文化底蕴。长沙这座城市文化底蕴毋庸置疑,可惜很多铭心牵情的旧书店在慢慢消失。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有新生有消亡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举步移目只有钢筋水泥时,心中还是会有遗憾。

  风景仅留下记忆是不够的,灵魂得有场所来收留,毕竟杜甫需要茅屋,我们的心灵也需要书屋。我期盼政府在某些方面对旧书店能稍微有一点扶持,让它们也能有尊严地生存,让照亮城市一些角落的文明灯盏永不打烊。

【作者:雨花亭长】 【编辑:黄能】
关键词:书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