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奔跑

  胡启明


  世界上幸福的事

  从来都独立成章

  一座韶峰

  雄踞韶山冲上

  默默见证

  既往荣光

  不夜的山村

  筹划美好明天

  追赶太阳

  ——作者手记


  这个季节的韶山冲是绝美的。

  雨后斜阳,绿草茵茵,蛙声如鼓,山前山后有一湾泉水淙淙流淌。一垅被刚刚洗涤过的红杜鹃舒展开来,或在山崖上倒挂,或在路边盛开,一簇簇大胆地张扬自己,那微黑的花蕊摇曳着,期待山风轻轻拂过。

  其实,韶山冲并不很长,大自然恩赐他们一条极美丽的河流。韶河,原名云湖河,曾有人做过九曲十八弯的诗意描绘。它发源于韶山冲的西方,滴水洞涌出的清泉,一路上越涌越大,穿过山涧。后又有诸多小溪加入,且还有地下阴河蕊珠汇集,水势渐大,太阳底下,波光粼粼,如同散碎金银一般,款款向北奔去。河的两旁是开阔平坦的田野,生长着青青的庄稼,仿佛是柔软无比的巨大的绿色地毯,中间拥着一条河流。设若遇上极晴朗的早晨,天空蔚蓝明亮,浮云疾疾飞逝,刚刚醒来的山峦,生气勃勃,群群结队的白鹭自由飞翔……这时的韶山冲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迷人的景色使人愉快,让你的心灵有无限眷恋……

美丽的韶峰见证着韶山在小康的路上行稳致远。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1

  想见毛春山,还真有点儿难。连连拨过去几个电话,总算约定一个见面聊聊的时间。老书记毛雨时总是乐呵呵地说:“春山啊,为村上一摊子事,忙得有时连我都难见到他的人影呢。”他说这话时,就见一脸得意的笑。

  当然,对于毛春山,我并不陌生。早在上十年前,我随中国作协采风团去韶山采风,就与他有过几次接触,印像颇好,那时他就已是韶山村党总支副书记。2016年3月韶源村、韶北村与韶山村合并的第二年,支、村两委换届选举,72岁的老书记毛雨时将“接力棒”放心交给他了。这时,随着党员数的增多,韶山村党总支也升格为党委了,毛春山任党委书记,毛雨时转任韶山村党委第一书记。

  到底是韶河水养人,红土地育人,与十年前相比,毛春山仍显得那么年轻、干练、稳重。

  “书记,这么忙啊?”一见面,我便笑着问他。

  “你上次来呀,只有一个村,现在三个村一合拢来,场合就大了,大大小小的事也就多了哩。”毛春山的话没一句外交辞令,实实在在。

  于是,我们的话题就先从并村一事聊起。

  2016年,韶山乡党委要求韶山、韶源、韶北三个自然村合并成为一个韶山村,谁知这一合,韶山村由原来的1500多人,一下猛增到4600多人。谁知这一合,就很快合出了尖锐的矛盾。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其实,这并非是意料之外的事。合村这阵吧,三个片区无论是经济基础、资源资产都极不平衡。说穿了,也就是一个贫富落差问题。显然,韶山片的百姓持反对意见的占了多数。

  往往这个时候,村党组织就成了关键的关键,村民看党员,党员看支部。他们首先是统一支委成员的思想,这一关必须过。大家分头下去走访三个片区原有的村干部,这样的思想工作需要耐心细致。最终,他们又逐一深入到每个党员和村民组长家中……在这个节骨眼上,也就一个鲜明的主题,必须让大家都站在伟人家乡长远发展的高度来想事情。

  不记得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化解了多少激烈的矛盾,甚至平息了多少直接上门兴师问罪的风波,终于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韶山村在上级党委政府规定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合村任务。

  合村是成功了,然而怎样使韶山景区走上高品位发展道路,更好地展现韶山独特的良好风貌,接待好来韶山的每一位客人,这仍然是摆在支村两委一班人面前的一大考验。

  他们决心要在核心景区做几件大事,那是从来没有过的,轰轰烈烈的大事。

  “一要拆除故居旁边以及毛泽东纪念园周边村民经营许多年的非正规营业摊点,对故居景区进行彻底的环境整治;二要拆除滴水洞景区片区凌乱的门店和杂摊;三是将原有的利益格局打破,配合韶山市实行景区交通换乘;四是开展大规模拆违控违,民居环境改造,厕所革命,净化景区实施杆线入地。”毛春山一边说一边打着手势,然后干脆站了起来,眼睛里闪着一种激动的光芒。

  这毕竟是韶山村合村后描绘的另一幅壮丽的幸福蓝图。

  村上自然知道,如此伤筋动骨触及景区内居民既得利益的大事,必定要有壮士断腕的气概,因为这接踵而来的矛盾将会比合村的矛盾凸显得更为复杂、激烈。单以故居旁边拆摊和滴水洞外围整治的两件事而论,就使得原本红红火火做生意的200多家农户,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做生意了,这意味着每户每年要减少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经营收入,还得转型另谋差事哩。

  再说景区交通换乘吧,那更是全景区商业布局的重新洗牌,将会触击到更多人的利益受损。美丽乡村建设绝不是一句空话,如同练武一样,也必须讲究个内外兼修,这毕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远景工程。村上既要考虑村民方方面面的诉求,又必须要为韶山的未来发展谋划。难度不小,压力山大啊!

  都说韶山村党组织真不愧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每每遇上紧要关头,全村几百名党员都齐刷刷地始终冲锋在前,吃亏在前,谁也不掉队。

  毛春山深有感触地提到一件事,他说:那次故居周边拆除摊位行动中,刚开始进展极缓慢。后来党员李定洪带头当众就拆了自己的摊位,他的这个举动一下就让村民受到极大震动。你党员自己都带头拆了,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接下来,一道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韶山村的开放与包容,韶山村的党员讲奉献,牺牲自我的精神是有传统的,是有大气场的。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话题,毛春山聊得风生水起,就像门前的韶河水滔滔不绝。党的十九大以后,他们始终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突出每个党员的先锋作用。他们实行了党员网络化区域管理,设立党员服务驿站,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重修村规民约,不断探索“德治、法治、自治”结合的战略,他们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首位。

  说到老书记毛雨时,才接过重担不久的毛春山,总是满怀感激。他说:“从党的十五大起至党的十九大毛老书记连续五届是全国党代表。他为韶山村奋斗了一辈子,功不可没。为了让韶山村人过上幸福的日子,33年的艰辛工作,他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大家都尊重他,爱戴他,村上的大小事,村党委一班人都喜欢去请教他。尤其是对我来说,总感觉老书记身上有学不完的东西呢。”

  砥砺前行,向幸福奔跑,把主席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他们的初心、责任、使命。

  “田里优质稻,塘里鱼欢跳,山上羊群笑。”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是韶山村党组织百年传承1925年毛泽东亲手创建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光荣传统,带领全冲人民,历经沧桑,历经漫长的血与火的洗礼方才描绘出来的。

  2

  梦想≠幻想。

  韶山支、村两委的人,还有一个十分宝贵的传统,无论是哪一届,都在合力做着同一个梦,那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们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抗争与心血,全都没有离开这幅他们自己描绘的幸福蓝图。

  2006年,他们出台一个《韶山村总体规划》。这个规划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提升韶山村对外形象。人家到主席的家乡看看,怎么变化不大啊,或者说,“山河依旧”呀?韶山村人自古以来就顾脸面,他们怎么会给主席丢脸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村庄。”支委们说。

  城里不是流行什么“步行街”“商业街”吗?我韶山村也创建了一条“农民街”。

  尖卜组村民自筹资金386万元,还真的说建就建了起来。

  游客说:这太不简单了。

  这个“不简单”是由村上超前发展思维创造出来的。

  当全国许多城市提出要打造什么东方的“威尼斯”“巴黎”“华盛顿”等等气壮如牛的口号时,韶山村却低调摆出了“一户一景点”的妙棋。“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村党总支不惜耗资180万元,对旅游景区及公路沿线的200多栋农民住房,以统一风格色调全部进行外装修,达到与自然景致的和谐,实现楼房四周植树种花,郁郁葱葱,花香袭人,鸟儿声声脆,空气十分新鲜宜人。

  过去只能遥望的景致,如今现实却在眼前。

  哦,这些年来村上也委实是有些积累了。村民说:“建个村部办公楼吧,要创建韶山集团,对外总得像个样子啊!”说来,历史上韶山村就没有过办公楼房。

  算了吧,建栋新的办公楼太贵了。乡政府不是要新迁地方吗?不如就买了这栋旧的,简单装修一下,也好让村民有个议事的地方。书记和他的一班人还是不忘提倡“细水长流”的主张。他们有他们的想法:你花那么多钱建得再堂皇富丽,村民们也得不到实惠,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不失气魄,但绝不讲排场。书记说:“钱要用在刀刃上。”

  那么,他们的“细水长流”究竟要“流”到哪儿去呢?

  村民心里最清楚。

  我曾和村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有过一段很有意味的对话。

  “你们家的厕所好干净啊,都铺了雪白的瓷砖哩,和城里一样。”我赞叹说。

  “现在洋气的说法喊洗手间,不叫厕所了。”他及时纠正了我的说法。

  我又问:“那以前叫什么呢?”

  “叫茅坑。”他说话很快,“我屋里有个亲戚是城里人,要是他热天来了,日头还没落山就赶紧提前去解手,他怕。”

  “他怕什么呢?”我赶紧跟了上去。

  “莫讲他,我们都怕,一到天黑,一群群的长脚蚊像打青霉素针一样,钻得你麻辣火烧,只好打农药,农药打多了它也不怕,呵呵,如今的蚊子也有了抗药性哩!”说完,他自己倒先笑了起来。

  “现在环境不是好了吗?”我说。

  “还不是搭帮村上啊,我们村上最替老百姓想事啦!”小伙子挂着一脸的豪迈。

  原来,村上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投资120万元进行了改水改厕。韶山村有456户(合村前),改厕农户超过90%,自来水到达446户,即便是住在高山分散的农户,也喝上了清洁的井水。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后,村民参合率那是100%,有病看个医、就个诊不在话下哩。

  村上就是一心一意要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他们将集体致富和村民致富“捆绑嫁接”,总是让利给群众。早在1993年开始,整个村子农户的“三提五统”上交款就全免啦!交还是要交的,只不过是由村集体经济统一上交去了,如今村上也有这个能力了。

  韶山村的老人,一天到晚咧着嘴、笑眯眯的,他们没有理由不高兴。因为村上已为他们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了养老金制度,依照60~90岁不同年龄段,分别发给300~600元生活补助,一视同仁。谁家的孩子考上高中或大学的,村上也给奖,高中800元,大学2000元,名牌大学10000元……

  村上说了,以后还要往上涨。

  这叫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的日子唱着过,韶山村人啊,乐得又哦嗬喧天地唱起了山歌哩。

  3

  不知从几时起,有一种观念似乎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旧眼光总以为城市一定要比乡下好,起码交通发达、购物方便、文化丰富、环境卫生。好像农村就永远穷和落后。这样的偏见。让韶山村的人理直气壮地不服。

  201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24元,446户人家(合村前),仅剩一户还没建好新楼房,人平居住面积足有53平方米,电视、电话、空调入户率超过95%,仅手机便有1000多台,汽车80辆,中巴车3台,私家小车70辆,假如平均计算,每六户就拥有一辆小车,至于摩托车已是以往自行车的数了。

  记住,这还是十年前的一个大略统计呢。

  科技进农家,沼气、太阳能也用上了。污水、垃圾统一排放,统一运送,一切都有了规矩。

  想读书吗?村上有阅览室、图书室,藏书上万册,中外名著、农业科技、栽培技术……应有尽有。村民还自筹资金,添置了龙灯和狮灯,两支腰鼓队,两支中乐队,还有文艺宣传队,长期活跃在冲里冲外。

  老年人不是没有健身的地方吗?村上兴建起一个门球场,农大哥也和城里的老干部一样……

  嘿嘿,你看哪点比城里差呀?

  你住高楼大厦,我住花园式农家,你那几十个平方米挤一屋人,我家里宽敞得可以搭个戏台;你那钢筋水泥结构光秃秃的,我们这里鸟语花香,四季如春;你购物方便,我这里也有大超市;你出门交通快捷,我们也告别泥巴路,抬脚就上公交车。柏油、水泥大道四通八达,南环、北环车轮滚滚。清清渠水绕山村,天然氧吧大花园。不相信?请来韶山看,让你羡慕一万年!

  “有女莫嫁韶山冲,十户人家九户穷。”那早已是老黄历啦。

  说来蛮有意思,现在韶山冲的女儿反而“嫁不出”。

  村民毛泽卫的女儿毛京花,在湖北找了位“金龟婿”,对方是独子,家里条件也挺不错的。谁料,过门没几天这小两口竟又折回到了韶山村。从此,再也没有离开。邹红梅、邹红霞两姐妹都在外村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可这两对小夫妻一合计,男方全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倒插门”,干脆住进了老丈人家不走了呢。

  据称,韶山村曾有二十几位待出阁的闺女留在娘家。村民笑着说:“急死人啰,以前的姑娘都想跳出去,外面的姑娘又不肯进冲来,这倒好,现在的妹崽又‘赖’在村里不肯嫁到别的地方去了哦。”

  还在十几年前,村党总支牵头,本着村民自愿,筹资上百万元着手引种猕猴桃,如果管理得好,他们盘算三年后就可挂果啦。按平均亩产1500公斤算,全村的猕猴桃产量会不少于25万公斤,保守点说收入将有50多万元。村党总支的人很牛气地宣称:待收获季节,当游客徜徉在伟人故里享受天然风光的同时,还能手提竹篮,到田间地头去体验采摘瓜果,尽享大自然赐予的无限乐趣呀!

  他们从天际剪来翡翠和云锦,织绣出一个名闻遐迩的生态文明村。

  韶山村人将这一新兴产业冠以“观光农业”,这是一个太有诗意的名称。事实上,从韶山村党总支部驻地至韶峰景区这一线,早已被定为了农业观光带,除猕猴桃,杜鹃园之外,村民还自发兴建了蔬菜大棚,绝无公害,从施肥到浇水都极有讲究,自然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啦。客人们兴趣一上,便自个儿到棚里去采摘下来,不一会儿飘着满桌的菜香,那可是城里人日盼夜盼的原汁原味的人间美味啊!

  幸福是一种情绪,幸福是一种感受,幸福是一种奋斗。

  4

  思想是一种力量。

  韶山村人用这种力量去创造许多的幸福快乐,也把幸福快乐带给别人。

  改革开放初期或中期,一切都在迅速地变化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像水漫金山一般盛满了一个偌大的中国,哪怕连版图上最偏远的荒凉的山沟或小岛,也很快就晓得了“迪斯科”那种像一个人神经有点毛病的扭动。时尚现代文化的疾速推进,反而让中国五千年灿烂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和视野。

  这当然不能说是历史的进步。

  长久一段时间,韶山人在思考着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村民如今逐渐富了,已生活无忧,那么他们就会对文化生活必定有强烈的渴求。

  韶山冲原本就有一冲美丽的传说,仅一座韶峰就是千古神话。毛主席说:“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假如能把“韶乐”开发出来,这不是既继承抢救了韶山的民间文化遗产,又能对外展示出一个极重要的历史文化窗口么?

  韶山村的党组织对于看准了的事情,是从不缩手缩脚的,他们想得到就坚决做得到。

  2003年,这一年正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作为家乡人民他们要为主席献上一份厚重的“生日礼物”,更要为挖掘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艺术树立一座丰碑。

  不久,1400万元的投入,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韶乐”演奏厅就这样奇迹似地建成了。

  我是在“韶乐”演奏厅落成17年后的今天,才有幸欣赏到那种天籁之音的。我无法参透那里面的玄机,我只是感觉那空灵婉转、如丝如缕的旋律,如小河淌水,如清晨鸟鸣,如夜莺歌唱。我徜徉在上古仙乐美妙意境之中。我的思绪又仿佛借着苍茫历史的微光,跑到5000年前的传说中去了。

  据清同治年间的《湘乡县志》所记载:“相传舜帝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凤为之下”。

  另考,舜继承尧位后,渡黄河,经长沙,巡视天下,造福于民。一日巡至韶峰,但见群峰连绵,苍山如海,山花吐艳,一时竟被这秀丽山川所迷醉。于是,下令就此安营扎寨。恰恰这时,被手执弓矛的苗民团团围住。舜帝便率众奏起韶乐,不一会,竟凤凰来仪,百鸟合鸣。如此三个昼夜,苗人终于被优美的韶乐感化了,纷纷丢下武器,随着节奏翩翩起舞,化干戈为玉帛,“韶山”也因此得名。

  经查阅大量资料,方知韶乐后世即演变成宫廷舞乐,为天子宗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孔老夫子于公元前517年在齐国听闻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其至善、至美的艺术魅力所在。以后成为“华夏第一乐章”,遗憾的是续沿至清代便失传了。

  谁也不曾想到,这一度失传的瑰丽古乐,竟又在今天韶山村人的开发中重放异彩。经过严格的排练,终于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前夕,向前来为主席“贺寿”的中外客人奉献了这一华彩乐章。

  “咚咚”那清脆的编钟声,便拉开了序曲“韶韵”的帷幕。刹那,琴如高天流云,瑟如韶河流水,那种特别的自然元音,把你一下就领到远古时代。仿佛就出现一个画面:舜帝南巡,所到之处,社会和睦,百姓安宁。突然,曲风一转,琴瑟和鸣,26名舞者一身披挂着树叶织成的远古服饰,手持石斧,或执木棍,剑拔弩张,针尖对麦芒,眼见得一场“部落战争”即将打响,随着那一阵急过一阵的铿锵乐曲,把听者的心都简直吊到嗓门上了。这一阵电闪雷鸣过后,令人心旷神怡的优美乐曲又轻轻响起,引来了凤凰,也引来了百鸟之合鸣,唤醒了沉浸于荒蛮中的山民,血风腥雨的战场终于变成了歌舞升平的舞台……

  整个“韶乐”演奏是在最后一章“卿之歌”结束的,直到许久许久,听众还在梦幻般的乐曲声中找不到自我。

  可想而知,从浩繁的古籍史料中,要挖掘整理如此接近四千多年前的真实风貌,那是一个多么浩大纷杂的系统工程。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启示,一种对古老文化遗产的绝版珍藏。

  我也曾去过许多发达的地方,在那里所有的现代文化都演绎到了淋漓尽致,可唯独感受不到多少古文化的遗风。是那儿真不曾有过?不,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哪儿都有过风云际会的历史传说。可惜,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同程度地被急功近利的物欲所吞没了。

  然而,性情中的韶山村人就不一样,他们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他们的眼光可以穿透历史的尘雾,领受历史厚重的霸王之气后而深深地思索历史发展的轨迹,他们用热情的生命珍惜,用严峻的目光审视着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他们一边创造着现代文明,一边抢救和保护着古老文化。

  这就是一种十分可贵的胆识与魄力。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人类的生存按照两种方式:社会与自然。上帝给人们激情,社会给人以行动,自然给人以梦想。诗人的两只眼睛,一只看人类,一只看自然,前者叫观察,后者叫想象……常人只会呼吸,艺术家却会吐故纳新,吸收和向往。”

  谁能说,韶山村领跑的追梦人不是诗人和艺术家呢?

  采写后记

  小康路上 行稳致远

  韶山村是一个可以反复阅读的村庄。

  韶山村有着一个历经百年的党组织,是一个永远的坚强堡垒。

  我在韶山冲的访问已有了一些日子。临别,村上为我提供了一组亮眼的数据,截至目前,村上的可支配收入一年近1200万元,固定资产在7000万元上下,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万元,全村的小车超1200台……

  我终于读懂了韶山村人的张张笑脸。

  关于幸福这个词的诠释,虽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而韶山村人的理解却没那么学究和复杂。他们认为:幸福就是让每个村民都能得到实惠,过上持久快乐的日子,就这么简单。

  英雄的韶山村,在小康的路上行稳致远,越跑越欢!


【作者:胡启明】 【编辑:易隽】
关键词:韶山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