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康生活征文 | 去书苑读书

  ■梁艳飞

  城市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书苑,有些书苑虽仍冠名书店、书屋的名字,实际上是可以进入坐下来静静读几页书的,像长沙城内的止间书店、培荣书屋等都是。

  我在我们的城市步入一家书苑。进入书苑后,着实让我惊讶,随后惊喜。是的,惊喜,意外的惊喜。书店不算大, 全厅1000多平方米,进门迎面的是花卉工艺品小卖场,花草新鲜,香气扑鼻。大厅地面为灰色,中间摆着多层木制书架,前排为儿童绘画书,往里是科普园艺类,再往里是文学类专柜。厅左边为书店服务台,兼茶水饮品售卖收银处。右边为错层式,下沉五步台阶的高度,铺木色地板,与大厅明显区分开来。并列分设六个区间,墙体为清一色的原木书柜,整齐划一,分门别类摆放着各类书籍。每区间中间设有长方形书桌,供来人阅读。若需要,调整桌椅摆放方位,也可作小型会场,采访、表演、交流,无一不可。每区间沿墙留门,可自由穿行,方便查阅。右侧的上方,悬挂式设计,让大厅多出一层来,增大书店容积,由进门右侧台阶拾级而上。上层由立柜隔成一间间独立的空间,柜间存书,摆布艺沙发,小巧书桌,可供四至五人阅读。朝阳的一面为宽大的玻璃窗,阳光充足明亮。与其他书店相比,它以小取胜,主体以灰色与黑色为基调,配以原木书柜,色调和谐流畅,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清新典雅,古朴庄重,文艺气息浓郁。有身处闹市的大方优雅,又有似隐居山林的清静孤美,这间书苑与先前遇见的书店颇有区别与不同,丝毫不逊色其他书店。如此布局,必是费了一番心思,足见主人对书的喜爱与尊重。书可以养人,兼有一处好的读书之地,更能让人赏心悦目,欢天喜地。

  惊喜过后,我随手翻读一本杨绛的《我们仨》。她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年快乐而艰难、爱与痛交织的日子。

  再后来,我翻看了鲁迅的《而已集》。其中谈到读书,说有职业的读书,有嗜好的读书。说到职业读书,他说,“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说到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去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于赢钱,而在有趣……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由此想到我自己。我的读书,不是职业的读书,也不是嗜好的读书。它是我对生活的另一种表达,无风月,却含风情万种;无名利,却有万千惊喜。阅读于我,就是它填补了我的人生空白,适时清扫落在心头的尘埃,让我变得欢悦和安然。

  我和朋友每一次来到书苑,总能寻到不一样的收获。若隔一段时日不来,仿佛丢失一件物品。于是,清闲之余,来往的步子渐渐稠密起来。坐下,点杯可口饮品,任时光在一页一页墨香里纠缠不清。或静坐,仅一书相伴,一旁阳光照进来,目光氤氲,记忆沉浮,岁月美好。

  一本书诉说一个故事,一家书店装下整个世界。钱钟书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书店是一扇门,也是一扇窗。书店是一座城市流动的溪泉,滋养着每一位居民。灯火阑珊处,街光幽暗的拐角,一块招牌上,闪烁着那几个熟悉的字,总能给人别样的情怀与慰藉。人们早已明白其间的道理,对于知识的饥渴,对书店的热爱,与日俱增。

  在我们的城市,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了书苑,闲暇时,能离开手机读读书,也是好的。

【作者:梁艳飞】 【编辑:黄能】
关键词:我的小康生活征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