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月光里的歌谣

  ■高求忠

  少年时期的中秋节,是令人期待的,因为可以一饱口福。那时的月饼,有厚厚的壳,丰富的馅料,外包装也很简单,一般是一张薄纸,上面画着嫦娥奔月。每次吃月饼,都是先掰开吃馅料,然后再慢慢地吃饼皮,细细品味那种甜,包月饼的画纸也不舍得扔,拿来做范本临摹。

  父亲在工厂上班,业余时间还要做裁缝补贴家用。闲时,他就喜欢拉二胡,教我唱歌。我有印象的的第一首歌,就是《洪湖水浪打浪》。过节的时候,父亲兴致更高。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坐在简陋的桌子旁,父亲娴熟地拉弓拨弦,我用稚嫩的声音和着琴声,《我的祖国》《南泥湾》的旋律在小小的院落里回响。这唱歌的爱好,一直延续到现在。父亲沉默寡言,极少开怀大笑。但每每这时,我能清楚地看到,他眼角眉梢的笑意。

  那年中秋,父母带我去外婆家走亲戚。为了省钱,来去都是翻山越岭地步行。吃晚饭后出发,走着走着我走不动了。父亲牵着我的手说:来,爸爸教你一首歌。

  空气中是草木的清香,耳边是秋虫的吟唱,月光透过树枝洒下来,明暗交织,疏影横斜,大地铺上了一幅幅水墨画。走在这画里,父亲牵着我的手,一句句地唱着“春季到来绿满窗”,歌词里有这样一句:“醒来不见爹娘面,只见窗前明月光。”唱到这里,我不由仰脸看看父亲慈祥的笑容,心满意足。那个不一样的中秋节,那段洒满月光和笑声歌声的山路,一直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年岁渐长,对后来出的那种油腻腻的月饼早已没有胃口。过节对我来说,就是回来看看家人,尽尽孝道而已,长沙话经常说“两生三节”嘛。我甚至暗暗以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简直不如洋节浪漫,无人情负担。元宵、春节、中秋、端午,除了吃还是吃,除了走人家还是走人家,实在无趣得很。

  倏忽我已到中年。父亲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听二胡曲。有一次联谊会,开会前,音箱里正在播放《洪湖水浪打浪》的二胡曲,我跑到无人的角落,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又是中秋,仰头望月,月依旧,父亲的二胡已经随他下葬,琴声只在记忆里萦绕。那些在月光下唱起的歌谣,依然在耳边回响,当年唱歌的时候,我以为一切来日方长,我不知道这些陪伴的时光,是如此珍贵,如此短暂,如此容易流逝,而一旦失去,就永远不再回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再一次吟起这些古老的诗句,我才忽然明白:这些传统节日,承载的是满满的仪式感。这浓墨重彩的暖心时刻,淹没生命的苍凉,使所有的沧桑,都充满了温情。

【作者:高求忠】 【编辑:黄能】
关键词:中秋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