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有一种热情叫长沙

  ■辛辰

  “你是哪里人?”

  每每遇上这样的问题,作为“深二代”的我确实不知该如何回答。父亲是江苏人,母亲是湖南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就来到深圳打拼。我在深圳出生,在深圳长大,不会讲粤语,不会讲吴语,倒是因为从小到大跟随母亲和外婆生活,讲一口不算标准的长沙话。

  故乡?这个词对于自己很遥远,因为在我的理解中,故乡是与众不同的,是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的记忆。从很小的时候起,母亲每年都会带我回一次长沙,那时候作为一个深圳长大的孩子,喜欢干净宽敞的街道,喜欢高楼大厦,喜欢充满高新科技的城市,对长沙的唯一印象大概只有“邋遢死哒滴”。

  归属感?这个情感离自己很遥远,毕竟每天都沉浸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同行尸走肉。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喜欢一个人独处,愈发喜欢放慢节奏体验和感受生活……

  而这次来长沙,走出长沙南站,不禁感叹这几年长沙变化真大,绿化、卫生、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提升太多。从南站到酒店的路上,的士满哥一句:“前面的你开快点咯,再不快点老子擂你的屁股啦!”让我笑出了声。一路上司机各种七扭八拐,把其他车别了还要摇下车窗怼人家几句……这是“长沙模式”神策?

  这些天一直在酒店(东塘)、步行街和家(城南中路)附近来回穿梭,虽然路程不远,坐地铁也能到,但我总是执意扫一辆在深圳、珠海都骑不到的共享小电驴。这天心想是在长沙的最后一天,甚至直接骑了10公里去三馆一厅,即使被长沙冬日凛冽的风吹成了二愣子,也还是忍不住地开心。朋友笑我傻,哈哈,但我一直称之为“随性”。

  一个人路过步行街,被一家电商的员工拦下打广告,简单交流了几句,对方竟问我:“你是不是东北人?”我噗嗤一声笑了,飙了句长沙话,然后又说自己是广东人,对方也哈哈大笑……告别后,随即拿出手机和一个长沙同学发了条微信:果然在长沙普通话说得标准一点就会被认为是东北人了,以后我们一起说“塑普”吧。同学几乎是秒回,满手机聊天界面都是热情开心的“哈哈哈哈……”。多么有意思的共鸣!商铺外操着“塑普”、拿着“啪啪啪”(晚会用来鼓掌的那个玩具)吆喝拉客的员工,小吃店问着“美女,恰莫子咯”的老板,让我立马陷入了“长沙生活模式”。

  一直觉得在长沙玩不应该是游览观光式的,而是应在居民区小住一段时间,逛逛菜市场,四处溜达溜达,跟不同的人聊上几句,抑或是坐在湘江边吹吹风……把一切都慢下来,慢慢走,慢慢吃,慢慢寻,慢慢品。这几天都尽量在市井小巷找东西吃,没有暖气的店,甚至有些连店面都没有,烤着炭火,吃着宵夜。甜酒冲蛋、猪油拌粉、牛肉串、东瓜山香肠、蒜蓉烤蚝、小元贝、牛油串……已经数不过来这些天吃了什么了。长沙老板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不像海底捞那种形式化热情,一进门就能让你有种老友相见的感觉,让你有家的感觉。长沙人民的热情,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态度,绝不是强求得来的。最幸福的城市,不仅是因为房价低,哈哈。

  最后一晚,闲逛太平街,司门口。路过小时候常去吃的人民医院旁的松花江饺子馆,又路过小时候最爱的牛排馆,还看到了那位这么多年一直在司门口做手工花卖的有着烧伤疤痕的叔叔……

  时光虽逝,记忆犹在,终于的终于,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长沙记忆”。

  我好像爱上这座城了……这才是生活吧,感谢这个让我第一次体验到归属感的城市。

【作者:辛辰】 【编辑:黄能】
关键词:长沙 热情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