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浏阳民俗》:湖湘民俗记录与书写的力作

  田茂军

  一位土生土长的浏阳人,长期在浏阳生活,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熟悉这里的民风民俗。他充分考虑到浏阳的民俗地域分布以及地域内的差异性,对东西南北四乡的代表性民俗事项作了精当的选择,还对浏阳独有的民间习俗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客观忠实的记录。如对于五行八作传统工匠的调查与记录,还配上了一些工匠的工作照片,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特别是《浏阳民俗》这书还选择了一些黑白老照片,老风俗新写法,这就让我忍不住想要好好看看了。

《浏阳民俗》  刘正初 著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21年6月

  我对于浏阳的传统“谱匠”记录很感兴趣。在浏阳,从事印刷宗族家谱的工匠称为“谱匠”,民间尊称为“谱师”。书中介绍,清道光年间,益兴堂的创始人潘顺烈从江西学会木活字印刷术,成为湘赣边界著名的谱师,一传就是五代,兴盛时有 20 多人从事这个行业。木活字印刷出的族谱,版式古朴,工艺流程有制坯、刻模、拣字、排版、刷墨、覆纸、印版、勘误、折页、裁切、装订、盖印、编号等十几道工序。族谱一般30年或者50年一修。平时谱师班的人务农为生,接到印谱业务则集中加工。我多次到过浏阳考察,发现当地的宗族祠堂修建得相当壮观,一些家族宗亲在地方文化传承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对谱师制谱这一非物质化文化遗产还是第一次听说,希望下次有机会到潭湾村对“谱匠”的传承现状进行考察。

  写作《浏阳民俗》的刘正初本身就是写散文的,这本书便不像一般民俗志的单一白描,它没有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字里行间含着温情灵动的韵致,笔端散发出文学性的温馨与温暖。在具体的民俗物事描写中,作者善于将民间传说、典故、地方文化名人诗词,巧妙地融入其中,读起来感觉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如写文家市的老女桥,将明朝民间甘氏老姑娘捐资修桥的历史故事与碑刻文献引入,令人浮想联翩。书中写到枫浆桥、沿溪桥、新安桥、丁字桥等浏阳的历史名桥时,作者把它们与谭嗣同等浏阳本地历史英杰的关联、历史流传下来有关的诗词对联和故事都写了进来,其中还写到了桥会、义渡等传统的交通管理习俗,这都是十分难得的历史文化事项。

  本书更花费不少笔墨,写到了浏阳的系列美食和酒席习俗,令人心生乡愁的情怀,产生到浏阳旅游、亲身品尝的冲动。在这炎夏之季,一卷在手,细细品读,如沐春风,如饮美酒,真可谓身在外地异乡客,心在浏阳如家乡。

  著名民俗学家刘铁梁教授曾经指出,民俗志的书写,既要有一般民俗志的记录与再现特色,又要具有作为研究对象的选择性书写。围绕一些复杂综合的民俗事项,显然需要进行“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选择和自觉追求。本书在描述浏阳酒席中的文化礼仪内涵,也指出了其中的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写到家族习俗,作者浓墨重彩地肯定了和睦宗亲、教化抚恤、助贫兴学等积极作用,也重点写到了历史上发生的家族械斗、两姓长期不准通婚等负面影响;在写端午龙舟竞渡的时候,作者讴歌了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也提及了争强好胜引发的斗殴事件。殷鉴不远,值得警惕。

【作者:田茂军】 【编辑:黄能】
关键词:浏阳 民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