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惊雷,蛰虫和春天都醒了

  桃花冬眠太久了

  青蛙冬眠太久了

  独属于春的绿色冬眠太久了

  惊蛰到了,雷声响了

  蛰伏的所有脉息都惊醒了

  泥土有它自己的交响

  种子和着节拍律动

  笑容和希冀也一起扎根了

  雨后的天空,弥漫着苍茫的雾霭水气,一声雷鸣划破这雾霭,惊醒了宁静的夜色。今天是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节气“惊蛰”。立春过后,东风已经解冻;雨水一来,万物开始萌发;待到这一声初始的雷鸣,万千蛰伏沉睡的生灵们终于睁开了眼睛,急不可耐地扒开土层向外打量,它们看到了三月的阳光、以及同样被惊醒的、无比鲜嫩的天与地。

  种子的节日牵着乡愁

  惊蛰前夕的早晨,长沙宁乡县巷子口镇联花村。刚刚下过一场雨,层层叠叠的山峦间云雾氤氲,田野里蓄满了水,鸭子在其间觅食,轰隆隆的雷声远远地传来,像是天上的神仙在拉抽屉。眨眼间,绿豆大的冰雹又从天而降,“吧嗒吧嗒”落在田埂上。料峭的春寒还没有消褪,冷空气来来回回打着转儿,然而整个村庄却氲着节日般的生机和喜悦。

  惊蛰,对于古老的华夏民族而言,有着图腾般的意义。听老人们说过,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惊蛰未过,农作物种子下地是不会发芽生长的,一定得等到惊蛰的第一声春雷以后,种子才开始抽芽。所以,惊蛰,是种子的节日,也是春耕开始的日子。“春雷响,万物长”,成为祖祖辈辈数千年来信奉的农耕圣经。一过惊蛰,你会发现,生养我们的故土上,农人们吆喝耕牛的声音就在早春的晨光中嘹亮响起,温凉的泥土开始变得厚重而踏实。

  80后大男孩邓春,年少起就远赴英国生活,“节气”对他是个陌生的词汇。我问他:“在你心里,春天是什么?”他想了想回答:“春天,好像就是小时候蚯蚓从土里钻出来时那潮湿的泥巴的气息。”我有些意外,记起台湾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中让他沉迷的、惊蛰时节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境,那腥气。”惊蛰,竟牵着这样多的乡愁和记忆。

  自然的大戏正式开场了

  也许没有人能够拒绝这样的景象,一阵春雷后,所有的生灵全部复苏了,杨柳、泡桐吐出了浅绿色的嫩芽;木槿、桃花的蓓蕾惊醒了,嫣然微笑中透出醉人的芳香;那些蛤蟆刺猬蚯蚓蜗牛,听到了雷声的一声召唤,一个激灵全出来了,仿佛戏台上的一通咚咚锵锵的锣鼓敲打之后,大自然的大戏正式开场了。

  节气歌用美丽的句子诠释惊蛰节气里生命的冲动:“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到了惊蛰,我们便迎来了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这是真正的春天。

  古人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在惊蛰业已复苏的生命里,有着令人欢喜的桃红柳绿,也有引发疫病的百虫蠢动。二月二“龙抬头”正是在惊蛰前后,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也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在古老的民俗中,“龙抬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不仅要祭祀、驱毒、禁百虫,甚至将“龙抬头”作为春节的句号,过了“龙抬头”,“年”才算真正过完了。

  花朝节中的著名“花痴”们

  惊蛰时分,恰逢 “花朝节”。“花朝节”是百花的生日,它的节期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农历)二月二日、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日三种版本。

  中国人爱花惜花,也盛产“花痴”。说到“花朝节”,就要提到中国几个著名的花痴。第一个“花痴”是北魏夫人魏华存的女弟子女夷。相传女夷善于种花,后来升天成仙掌管天下名花被尊称为“花神”,民间也把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第二个花痴是武则天。据说花朝节就是在她执政时期盛行于全国的。这位女皇帝嗜花如命,每到花朝节的时候,她总要命令宫女采集百花,然后和米一起捣碎蒸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

  第三个花痴是个大男人。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农历二月的某天夜里,一群花精跑来向他诉苦,说因为风神的阻挠,她们没法迎春怒放。崔公子按照她们的指导将彩帛悬挂在花枝上,一朵花也没被风吹跑。于是各路花痴纷纷效仿。后来,姑娘们在花朝节的时候就会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三个“花痴”,三个春天的花事。花事,就是中国人的心事。花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寄托着人们的各种情愫:喜悦、离愁、悲壮、流逝。在春天为花设立一个节日,惊蛰时分的花朝节,古人过的是明媚喜悦的心情。

  2009年3月5日 惊蛰 于宁乡

  【节气备忘录】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春雷炸动,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卵化。这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楚楚私房菜】贝母雪梨羹

  古时候在惊蛰这一天是要吃梨的,因为惊蛰时分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梨和“离”谐音,也让病痛“离”身体远一点。惊蛰了,跟楚楚一同做一道贝母雪梨羹吧。

  将雪梨削皮去核,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冰糖和蜂蜜,搅拌均匀后,放上几颗川贝母,用文火慢慢熬煮。为了防止糖类粘锅使羹变糊,时不时地要搅动几下。浓浓的香味儿飘散开来,房间里充溢着梨羹的清香。酥软的梨羹绵软细腻,川贝的清心苦味被冰糖蜂蜜遮掩。慢喝细品,温情脉脉,让你感觉整个春天的空气里仿佛都飘着梨子般的甜香。

  【专家发声】

  物候:初雷已经炸响 青蛙还未出洞

  长沙农业气象试验站 宋忠华

  顾名思义,惊蛰就是指雷声惊醒了冬眠的动物,人们可以在惊蛰后不久看到冬眠复苏的动物或听到它们的声音,比如青蛙,在湖南的历史记录上,青蛙最早出动是1992年,在2月29日,最晚出动是1988年,在3月31日。今年,湖南各地已经炸响了春雷,但还未发现青蛙出洞的迹象。

  从植物多年的物候表现看,木槿在3月初芽开放,大约15天后开始展叶,泡桐的芽膨大通常在惊蛰前后,展叶要到3月中旬初以后。根据去年冬天和今年1、2月的温度及木槿今年的芽开放日期(2月23日)推断,3月8日前后,木槿会展叶,泡桐进入芽开放期。

  既然是惊蛰,自然与雷声有关,而后期天气与初雷(第一次听见雷声的日期)的早晚有一定联系,如果惊蛰前出现初雷,一般预示惊蛰后有一段比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就湖南而言,超过80%的年份在惊蛰前出现初雷,而湖南初春多阴雨天气验证了“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之说。湖南今年的初雷比较早,长沙在今年2月21日出现了雷声,岳阳等地在惊蛰前也出现了雷声,预示今年惊蛰后湖南可能以阴雨天气为主。

  气候:冷暖空气来去匆匆 3月气温变化无常

  湖南省气候中心 赵福华

  惊蛰表示地温回升,天气渐暖,春雷响动,冬眠蛰伏在地下的生物感到春意温暖,开始苏醒活动的意思。根据长沙近50年的资料,惊蛰节气,长沙地区平均气温为10.3℃,平均最高气温为15.0℃,平均最低气温为6.3℃。

  惊蛰节后,雷雨天气开始增多,冷暖空气来去匆匆,使得气温变化无常。雷暴是冷暖空气团的交汇所引起的一种强对流天气现象,常伴随强降雨天气的出现。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据统计,长沙每年初雷的时间平均在2月12日,最早出现在1989年的1月6日,最晚出现在1999年的3月26日。春雷出现的早,表明暖湿气流影响湖南的时间早,在这种情况下,强降雨天气将会造成同时段的降雨总量较常年偏多,近50年来,长沙每年3月份连续降雨日数平均为7天,连续降雨最久出现在1968年,持续了16天。惊蛰时节,朋友们要小心防雷。

  民俗:香港“打小人”,湘南“封鸟口”

  湖南省博物馆 陈华丽

  大多时候,惊蛰这一节气处于二月二“龙抬头”和二月十二的花朝节之间。“二月二”传统的民俗活动是“耍龙”,吃“龙须面”等;二月十二这天,簪花着锦的姑娘们则给花披红带彩,祝福万物勃发,世界欣欣向荣。

  而惊蛰这一名字本来就意味着蛰伏的昆虫在土壤中蠕动,故而这一天的民俗活动也含有生机勃勃的寓意。最有趣的是香港的“打小人”习俗。传统认为,各种污秽不堪之物,包含小人、白虎星君等也会在“惊蛰”这天开始蠢蠢欲动,因此在惊蛰这天,香港的鹅颈桥等阴暗的地方,会有很多市民在此“打小人”。

  湖南南部则有着一种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风俗“封鸟口”,乡人把小糍粑撒在屋顶上,让鸟儿吃掉,说是用糍粑黏住鸟口,这样小鸟就不会偷吃稻田中播种的稻谷了。这种习俗见于江永、江华、道县、宁远等地,各处的“封鸟口”在时间上有一些差别:有些地方在二月初一,有的地方则在惊蛰节。表现形式也不一而足:有些地方是把大糍粑掰碎了撒在屋顶、屋檐上,有的地方则为了这一天专门做了一种圆圆的小糍粑给鸟儿吃,还有一些地方把糍粑撒到田间地头,更是寓意“五谷丰登”。

  【古着】制个花签给百花过生日

  古时候花朝节这一天,人们会搞很多活动来庆祝百花生日,比如到郊外游玩赏花、扑蝶挑菜放风筝;比如女子剪彩花插头;比如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谓之“赏红”或“护花”;其中,占花名,抽花签是最雅致的一种,一边玩一边品花糕,品花茶,郁郁春色浓得化不开。

  占花名该怎么玩?花签可以自制,也可以借鉴《红楼》里的:一枝签上有画、题、诗、注四个部分。画:是某花卉的白描画;题:是用四字形容所此花的品貌特征;诗:是咏花卉的诗句;注即是酒令。或陪饮、或共饮,酒令大如军令,不可违之。

以上选自《岁时·廿四章——24节气的新闻笔记》,系独家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 储文静

      编辑 | 曾茜

【作者:储文静】 【编辑:曾茜】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惊蛰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