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华法师谈:庙宇,沉默的古镇解读者

  原题:庙宇,沉默的古镇解读者

  文/ 舒 岚


  “我们在古镇经常会看到庙宇,它可能是道家的、可能是民间的,也有可能是佛教的。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庙宇是古镇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妙华法师认为,庙宇,是沉默的古镇解读者。

  古镇中一个突出的元素就是庙宇。庙宇的文化因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战争年代,庙宇往往成为一方老百姓的避难所,因为宗教的态度是中立的。第二,在和平年代,它往往是一方百姓财产的集散地。这个集散地表现为庙会、民俗以及乡绅文化这三个方面。在一个古镇,如果没有一座庙宇作为文化和财产的集散地的话,那么这个古镇是没有灵魂的,是一个没有心脏的活体。第三,在一百年前,没有博物馆,没有文化局,没有文管所,庙宇就扮演了博物馆、文化局和教育局的角色。庙宇有塑像、壁画、民俗表演,它起到了传播和承载文化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古镇的庙会形式也被保留了下来,比如北京龙潭湖、苏州周庄和靖港古镇的庙会。我去过很多古镇,它们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它们总会有一座庙宇,不管大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庙宇以庙会为舞台和载体,把很多的民俗全都继承了下来。

  古镇里另一个突出的元素就是祠堂。如果把古镇看成一个古文化遗存的话,那么碑、庙、祠堂就是这些文化的载体。古代的儒家文化,在民间是潜移默化的,在儒学研究上,我们把他叫做隐形儒学。它是贯穿在老百姓生活当中的,贯穿在街坊邻里的交往当中的,贯穿在买卖当中,以碑庙祠堂为载体。首先,我们来讲碑。你做了好事,就给你立个碑,你贞洁,我就给你立一个贞洁牌坊,你有功名我就给你立个碑,这就是碑。通过这个碑,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古镇的文化沉淀。那么庙呢,浓缩点说就是让人心存敬畏,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关公往那一坐,观音往那一站,让你心中有所敬畏。祠堂是什么?祠堂就是以农业社会为底色,以封建社会为框架,以儒学为引导的一种社会形态。祠堂一进门就是“天地君亲师”,对“天地君亲师”我们要有敬畏之心。讲到“天”的时候,我们仰观天文,下察地理,要获得生命的灵感。“观天之道,知天之行,敬矣。”看到天道就知道生命应该怎么运作。“地”是厚德载物,为坤。大地像母亲一样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心存感恩。“天地君亲师”每一个都有它的思想内涵,又有它的形式,让老百姓切身地在这里感受儒家文化的教育,然后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在祠堂里头,不仅仅是表现了一种宗法谱系,它更像是一部立体的文化的书。

  带着浮根去看古镇是读不出什么东西来的,现代人看古镇的时候,看到的可能就是古老的房子,古老的街道,这是古镇的表相。古镇的血肉和灵魂在哪里呢?古镇里的碑庙祠堂,会渗透出这个古镇的文化。古镇的“古”是由它的文化和传承来表现的,还包括其文化对人的滋养。古镇对于文化人的养育,是多维建构的。沈从文是从哪里走来的?凤凰。可以说没有凤凰古镇,没有那样一个文化交通枢纽,就不会走出沈从文那样的人。

  不要把古镇建成一具躯壳,古镇必须找到它的灵魂。以铜官窑为例,铜官窑文化就是它的灵魂;以书堂山为例,欧阳询就是它的灵魂。一些重要的文化遗存一定要很好地保留,庙宇和祠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它将一些古文化和习俗通过具体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是可以抚摸的,是呼之欲出的,它凝成了一个古镇的灵魂,让整个古镇拥有了生命力。


  妙华法师

  禅宗沩仰传人之一,一诚和尚较早法嗣之一。1987年随明哲法师在青岛湛山寺出家;1988年在广东韶关南华寺随本焕老和尚受具足戒。1989年10月至2003年8月,在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任职;2004年起以著书、弘法为务。现任湖南省长沙市望城洗心禅寺首座。

【作者:舒岚】 【编辑:饶丽】
关键词:湘江古镇群 望城 湘江论坛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