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工业30条”第二批细则(11)推进“智能制造”

  长沙高新区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

  (2017-2019年)

  为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根据《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湘政发〔2015〕43号)、《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长政办函〔2015〕101号)等文件精神及中共长沙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部署,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试点示范,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抢占智能制造创新高地,实现“麓谷制造”向“麓谷智造”升级。

  二、工作目标

  到2019年,力争将长沙高新区打造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核心区,园区制造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一)大幅提升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在园区主导产业领域,争取纳入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或企业6个,制造强省重点项目达到20个以上,市级试点示范企业50家以上。通过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促进园区企业“两提升、四降低”: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升,研发和库存周期大幅度缩短,运营成本和产品不良品率大幅度下降。园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发展指数保持全国前列。

  (二)不断增强智能制造创新能力。在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虚拟现实、北斗导航等领域建成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0家,集聚一批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人才,攻克并掌握关键材料制造、先进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制造、自主控制、系统集成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抢占智能制造新高地。

  (三)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瞄准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领域,引进5个10亿元以上和20个2亿元以上智能装备产业项目,蓄强发展后劲。依托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创新转化核心区(西核)和麓谷园区,集聚500家智能制造企业,培育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在增材制造装备、机器人、智能驾驶、军民融合等领域开发出10项有重大影响力的产品,智能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围绕园区五大优势产业,引导并支持园区企业开展离散型、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进重大领域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

  1、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传统制造业关键工序自动化、数字化改造计划,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提高设计、制造、工艺及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发展层次,迈向中高端。依托威胜集团、红太阳光电、远大住工等国家、省、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成功经验,在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推广智能车间/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推进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试点应用,推动企业全业务流程智能化整合。

  2、网络协同制造试点示范。面对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整合资源优势,依托长沙工业云平台,重点面向增材制造、电力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中小微企业,盘活园区企业资源,提供“云智造”应用服务,推进新技术、产品及系统在重点领域的应用集成,实现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等环节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实现资源集中共享、技术协同攻关、市场合力开拓、成本明显降低。

  3、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在医疗健康等领域,促进实体医院与三诺生物、圣湘生物、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等生命健康服务企业(平台)的战略合作,整合资源,提供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依托御泥坊等跨区域网络平台的优势,引进优势网络平台企业,实现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提高企业快速、低成本满足园区企业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在家纺服装等领域,依托梦洁、多喜爱等企业,结合园区移动互联网产业优势,建立企业个性化需求信息平台和各层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提供企业所需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服务。

  4、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在工程机械等领域,依托中联重科构建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云服务平台,实现远程在线工况检测、运行信息自动采集与存储、故障预警、作业状况分析等功能。在节能环保领域,依托中冶长天、力合科技、华时捷环保等企业,发展环境质量远程监测、水污染及重金属在线监测等服务。在智能电力装备领域,依托威胜集团、华自科技、金杯电工等企业组建的长沙市智能电力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并网发电运行全过程自动控制,包括远程监控、自动控制、在线监测、故障诊断与分析、监控软件跨平台运行等功能。

  (二)建设智能制造创新高地。建设若干智能制造领域高端创新平台,集聚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整合现有各类创新资源,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新型传感、模块化控制系统设计、协同、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相关的核心支撑软件,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形成一批智能制造标准和品牌,支撑制造智能化和智能制造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1、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按照“急用先行”原则,充分发挥园区智能制造领域现有创新载体作用,围绕机器人、智能驾驶、虚拟现实等重点领域,推进新建一批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同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

  专栏1 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

  (1)依托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承担园区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实施,通过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IBM、西门子、CEC-IBM联合创新实验室、北自所、研究分院等),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组建共性解决方案团队,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方案,推动本地企业转型升级;以研究总院智能制造专业孵化器为载体,培育孵化智能制造领域新兴项目和产品;建设并运营长沙工业云平台。

  (2)依托3D打印技术研究院,开展激光/电子束高效选区熔化、大型主题构件激光及电子束送粉/送丝沉积等金属材料3D打印装备研发,提升非金属材料3D打印装备,加快3D打印系统和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工艺等技术的研发和孵化,拓展3D打印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

  (3)依托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对接政府、专家、研究机构和资本多方资源,建设人才聚集、技术研究、融资孵化、开放服务以及实验基地等五个基础平台,推动北斗信息安全领域检定系统、防护系统、检测系统等技术协同研究和成果应用。

  (4)在智能电力装备、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智能驾驶汽车、人工智能、低碳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紧密结合园区智能制造发展基础,筹建若干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高端创新资源,吸引一大批中青年英才,在智能制造前沿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引领全国、世界一流的智能装备,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化深度应用,强力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2、集聚一批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围绕企业及产业重大需求,进一步做优做强“555人才计划”品牌,面向全球引进一批从事智能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和智能装备研发的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对园区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开辟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实现精准引进。实施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实施能工巧匠培育计划,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支持职业院校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教育”、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加强机器人、自动化、智能控制等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的培养。

  3、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和品牌建设。围绕国家、省、市战略部署,依托园区优势产业和智能制造发展基础,鼓励和支持中联重科、威胜集团、远大住工、华曙高科等龙头企业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及联盟和社会组织合作,参与或主导工程机械、增材制造、智能仪表、装配式建筑、新材料(先进储能材料、金属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争取行业标准话语权,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强智能制造企业品牌建设,做强区域品牌,推动一批智能制造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品牌培育,引导企业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

  (三)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把握新兴产业趋势,集聚一批重大项目、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和专业孵化器,研发一批智能制造、革命性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以科技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发展和培育一批3D打印装备、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驾驶等专业生产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支撑长沙建成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1、引进一批智能制造重大项目。立足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招大引强”行动,紧盯世界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领军、标杆企业,重点引进高端芯片、工业传感器、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智能驾驶汽车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项目,吸引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形成产业集聚群,提高产业就近配套能力。鼓励国内外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带项目、技术、创意来园区发展。

  2、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针对智能制造不同细分领域,筛选、培育500家以上技术新、模式新、成长快、潜力大、有特色的中小微企业,充分利用资金、项目、政策等多种手段,给予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指导、帮助其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市场开拓、发展融资、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升加强,打造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智能制造企业梯队,提高产业集群的配套能力、协同创新和协同制造能力。

  3、建设一批智能制造专业孵化器。建设一批智能制造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促进成熟产业链与创新创业的结合,解决产业需求和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大力培育发展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智能装备和产品。定期征集园区产业智能化改造重大需求,结合智能制造领域前沿技术,面向全社会创新创业资源,每年筹办1-2次“智能制造挑战大赛”、“麓谷智能制造创新大赛”等。搭建开放合作平台,集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攻克制约园区产业发展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打造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4、提升智能制造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围绕企业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以长沙工业云平台(网络协同制造平台)、高新区征信平台等为支撑,做大做强科技服务、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行、大数据应用、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等现有或筹建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专栏2 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1)依托长沙工业云平台,高效整合政府、企业、人才、创新平台等资源,构筑一个开放聚合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政策服务、创新服务、产业指数等科技服务,促进技术、信息、资金等各类资源交互共享,营造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2)建设中国(长沙•智能制造)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申报建设集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国家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升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和产业化水平,显著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加快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

  (3)筹建大数据交易中心,依托联通、阿里巴巴、腾讯、微软等企业的支持,建设数据整合管理和互通共享的云服务平台,促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的整合。

  (4)筹建检测检验认证服务中心,依托长沙专业的检测检验认证机构和湖南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并整合相关领域检测检测资源,形成检验检测认证合力,建成服务湖南、辐射中部的智能制造检测检验认证服务中心。发起并参与制定工程机械、增材制造、仪器仪表、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

  (5)筹建人才培训和交流中心,依托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搭建智能制造高端学习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分层次对制造产业人才开展培训,营造良好的智能制造学习发展氛围;联合优势企业和高校,在产业园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

  (6)依托长沙智能制造展示中心,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展示园区推进智能制造的优秀经验和丰富成果,营造良好的智能制造发展氛围,扩大、增强园区推进智能制造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由管委会主要领导挂帅,相关分管委领导牵头负责,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局、经济发展局、招商合作局、重大项目投资局、信息产业园、创业服务中心、财政分局等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全面统筹调度本计划在园区的实施,解决智能制造应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保障资金投入。参与100亿元市级智能制造产业基金的设立,安排2亿元智能制造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工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中心、高端人才引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方面,支持园区智能制造工作的开展,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保障行动计划落实。

  (三)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构筑人才政策高地,大力培养和引进智能制造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入实施高新区“555人才计划”,创新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培养模式,建设企业化人才基地和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人才资源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搭建人才交流网络和服务平台。

  (四)营造文化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党政办公室(宣传部)牵头负责园区推进智能制造的宣传报道工作,以《高新麓谷》、高新区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等为主要载体,兼顾国内与高新区有关的重要宣传媒体,全方位报道企业、平台等智能制造模式、成效、“工匠精神”等,大力宣传智能制造的典型、创新专家及优秀个人等,营造热火朝天、百花齐放的智能制造氛围。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落实智能制造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一、事项名称:落实智能制造扶持政策

  二、申报对象:在园区工商注册,且税收收缴关系在园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三、申报时间:每年1月15日前受理上年度企业实际发生智能制造设备投入资金申请,每年组织申报一次。

  四、办理时限:自申报截止日起90个工作日内。

  五、设立依据:

  1.长沙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长发〔2017〕9号)第15条“推进智能制造”。

  2.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宁开管发〔2017〕28号)第二款第4条“鼓励企业购买先进装备”。

  3.宁乡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宁政发〔2015〕33号)第6条“支持企业技改”。

  六、申报条件和补贴标准:

  1. 当年购置(以设备的发票时间作为界定)的单台(套)除税价格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先进装备,宁乡市给予10%-12%的补贴。其中:单台(套)除税价格10-30万元(含30万元)的装备,给予10%的补贴;30-50万元(含50万元)的装备,给予11%的补贴;50万元以上的装备,给予12%的补贴。单个企业(集团)的宁乡市补贴金额累计不超过300万元。

  2.按照宁乡市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补贴标准,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顶格(300万元)享受宁乡市级补贴后,超出部分由宁乡经开区管委会按照超出部分设备总额(不含税)2%给予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七、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材料;

  2.装备采购合同、发票(复印件);

  3.设备全景及铭牌照片。

  八、办理流程:

  1、申报:符合条件的企业于每年1月15日前,向经济发展局提交申报资料。

  2、受理:经济发展局受理企业申报资料,会同财政局对申报资料进行会审。

  3、验收:经济发展局会同财政局、纪检监察室等部门进行联合验收。

  4、审批:经济发展局按程序报党工委会议审议。

  5、公示:经济发展局将审议结果在园区官网公示5个工作日。

  6、资金拨付: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财政局在7个工作日内拨付宁乡经开区相关资金。

  九、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经济发展局肖建辉

  十、承办人:企业服务处马婷

  十一、办理地点:创业大楼1302办公室

  十二、服务电话:0731-88981511

  十三、监督电话:0731-87218070

  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力推进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2017-2019)行动计划

  智能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为认真落实湖南制造强省和长沙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战略部署,加快我区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期为2017-2019年。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以推进智能制造为核心,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路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及“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优势,促进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质增量,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产品的智能化。重点建设以智能终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基地及以生物医药为主的智能制造示范区,不断强化园区生物医药在中部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强化以电子信息为主的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培育智能制造产业新的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合力推进长沙“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立足园区,放眼未来

  以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为基础,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园区现有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智能制造产业,提升全区智能制造水平。

  (二)加强研究,跟紧步伐

  以国家和省市的政策为指引,跟踪发展前沿,积极配合省市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及规划,发挥园区和企业积极性,形成协同优势,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企业为主,政府为辅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激发各方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辅以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引导,为智能制造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科学谋划,合理布局

  统筹规划,明确重点,整合资源,促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园区制造业水平整体提升。

  三、主要目标

  强化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增强支撑能力,进一步巩固我省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和产业化核心区地位,打造集生产研发、技术创新、项目孵化、研发外包功能为一体的国内先进、中部最大的现代化生物制药产业基地;促进园区电子信息产业由以生产制造为主向生产制造与研发应用服务相结合转变,完善、强化以智能终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形成具有优势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依托蓝思科技、尔康制药、蓝思智能、欧智通等优势企业,以优势制造业、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推动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构建产业发展新业态,建设创新创业迸发、产业优势显著、基础设施完备、平台支撑有力、公共服务完善的两化融合、产业与服务融合的“中国硅谷”。

  力争三年内,在浏阳经开区聚集智能制造装备设备制造企业20家以上;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覆盖率,新增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20个,新增智能制造技术改造企业10家,基本实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龙头企业的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相关产值规模达300亿元以上;以“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制造业全面应用“互联网+”;加快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培育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四、重点领域

  促进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发展,完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节能降耗等环节的应用;积极引导传统产业采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及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等技术,提升劳动生产率;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普及制造执行、资源计划、供应链、商业智能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综合集成。

  (一)智能制造装备

  加快发展自主智能制造技术和产品,大力培育和引进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培育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智能环保成套装备等相关智能制造技术;打造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装备整机、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的智能制造企业,立足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需求,提升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

  1.工业机器人。重点发展以蓝思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功能性机器人,围绕产业链积极引进机器人整机及核心功能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企业,培育一批配套协作企业,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

  2.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为重点,依托蓝思科技、欧智通、利尔电子等企业,培育具有“互联网+”特征的新兴业态,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核心基础产业;大力推动工业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发展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类智能产品,带动制造业产品向高端化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的综合集成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

  3.高性能制药装备及智能化医疗器械。引进、培育制药装备和医疗器械企业,补齐园区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短板。整合园区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产业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家用电子保健设备、医疗电子器械等,基于智能设备数据的沉淀,探索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4.智能环保成套装备。加强节能环保装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重点在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等方面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依托永清环保等环保产业龙头企业,以污染治理及资源利用环保装备为重点,着力发展脱硫脱硝工业烟气、水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装备等环境污染修复设备及生活垃圾资源化装备等技术,打造智能环保成套装备产业链。

  (二)主导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以长沙工业云为基础,全面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备智能化水平,扩大关键领域智能化应用,推进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全区智能制造项目库。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更新装备,引进智能技术,积极开展应用智能化、自动化机器的技术改造工作,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广现代制造模式,加快推进生产工艺流程改造。

  1.实施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升级。

  一是制造装备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引进和设备投资,加快应用以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为主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制造装备向智能化转变。重点支持在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环境污染重的重点环节实现机器替代。生产管理模式智能化升级。

  二是生产管理智能化升级。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提升两化融合水平,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节能降耗等环节的应用。推广采用智能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调度、自动识别、在线监控等智能技术为主的智能化生产,推进产品数据采集、故障诊断、产品信息可追溯的智能化管理。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不断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实现企业流程再造、信息集成、智能管控、组织优化,形成数据驱动型的企业,不断提升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生产服务智能化。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及宣传推广等工作,推动传统生产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鼓励企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发展。支持企业通过互联网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提供产品交付后线上线下(O2O)服务,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支持创建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中心,引导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

  2.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化升级。以尔康制药、迪诺制药等为依托,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新药研发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进行药物靶标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物筛选、药效早期评价。加强计算机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动药品生产线和质量检测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控制,推广应用生产执行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可控性。鼓励医药企业实施生产装置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密闭化改造,广泛运用自动控制系统,生产调度管理实现可视化,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生产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实现自动输送、自动采集、实时传送,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

  3.鼓励电子信息企业智能化生产。鼓励企业采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等实现设备联网;加强车间环境改造,实现生产自动控制、数据实时采集、产品在线检测,车间环境(热感、烟感、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自动智能监测、调节和处理,生产高度自动化,成品率不断提高。

  4.推进制造生产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变。拓展“互联网+”模式,助推以加农正和为代表的现代服务性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支持企业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发展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工程总包和系统控制等业务,引导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务发展。

  五、主要工作

  针对产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统筹考虑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明确方向,加强引导,推进重点任务实施,实现我区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技术改造力度

  发挥企业技术改造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各级扶持政策,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统筹用好用活技改专项资金,通过建立产业发展基金、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扶持优质技术改造项目。重点加强企业在装备、生产、管理智能化方面的改造升级。鼓励企业淘汰能耗高、性能差的生产设备,积极引进先进制造装备,在技改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二)鼓励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点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售后服务中的深度应用,选择一批智能制造基础较好的设备制造企业及智能化升级成效显著的企业培育为我区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对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给予支持和奖励,以典型应用促推广,全面促进智能制造工作的推进。

  (三)加强产业基础技术攻关

  引入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科研资源,加快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产业和企业创新,针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薄弱环节,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系统解决研发、设计、材料、工艺、检测和产业化等关键问题。

  (四)鼓励企业创新平台建设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集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充分发挥研发支撑作用,加强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以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究和攻关能力。

  (五)加强产业链招商

  依托我区智能升级改造的巨大市场需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强化以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着力引进一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集成融合的项目。积极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业,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品牌、市场、特色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实现智能装备及部件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并带动发展一批关键零部件或总成部件企业,逐步形成资源整合、创新协调、优势互补、产业链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六)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结合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加强与长沙市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的合作,发挥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长沙e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电子信息产业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园区科技支撑服务体系,提升区内检验检测、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的智能制造服务水平,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等智能制造资源有效聚集,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七)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推动园区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大力引进投行、证券、基金、担保机构等多方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尽园区的财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股改上市,加强园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金融安全区,提高银行对企业的授信。深化政银企三方合作,发挥园区企业互助担保协会作用,加大工作力度,优先支持智能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加强信息共享,搭建银企信息沟通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交流活动。积极引导和支持通过互助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上市等多种方式融资,探索服务于智能制造装备租赁、分期付款、风险补偿等的金融支撑机制,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智能制造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区内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共同研究智能制造发展相关问题。

  (二)加大政策支持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扶持智能装备产业园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研究出台扶持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专项配套政策;加大扶优扶强的政策力度,支持企业上市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对我区智能制造重大项目的支持,优先支持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加大对制造企业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服务保障

  建立健全智能制造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统一规划,整合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格局,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加快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试点推广工作,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较强的项目,加快项目审批速度,优先保障用地、用能及相关生产配套资源需求。

  (四)加快人才培育

  加大创新型团队、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计划。以重大项目建设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作为支撑平台,创造优良生活、科研和创业环境,结合各级人才政策,积极引进推进智能制造工作所需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才,组织重点行业专业技术骨干通过校企合作培训等形式,针对性地开展自动化与信息化专业培训。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探索建立面向智能制造的教育理念、学科体系和培训模式,培育一批新型产业工人。

  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局

  2017年10月9日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平高科技园

  管理委员会推进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

  行动计划及政策(2017-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市党代会决策部署,紧扣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总体要求,扎实有效推进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工作,加速推进园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一步引进和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企业,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湘政发〔2015〕43号)、《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文件精神,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及政策。

  一、指导思想

  围绕“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智能制造产业新的增长点,着力推动制造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长沙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贡献隆平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激发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发挥园区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形成公平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

  (二)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崛起。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的创新突破。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

  (三)坚持多方协调、系统推进。统筹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各方积极性,协调推进。针对制造业薄弱与关键环节,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互联网建设等系列举措,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四)坚持立足实际、分类施策。结合实际,准确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引导行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

  三、行动目标

  立足园情,根据长沙市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战略步骤,重点建设以生物育种和食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区,全力推进无人智能装备的生产制造及应用推广。不断提升园区生物育种产业在中部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做长做优做强产业链,将园区建设成为中国种业硅谷。园区新增生物育种、食品加工、智能终端产业领域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10家(个)。

  ——总体发展目标。力争在三年内打造标志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1个,引进智能制造企业10家,培育省、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5个,确保园区智能制造水平在全市走在前列。

  ——生物育种发展目标。力争三年内引进10家以上省内外知名生物育种企业总部落户,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

  ——食品加工发展目标。力争三年引进5家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50亿元。

  四、重点工作

  1、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认定和奖励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以典型应用促推广。编制一批实施效果良好,在行业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典型案例,全面促进智能制造工作的推进。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对认定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扶持。

  2、推进一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园区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园区智能制造项目库。引导企业加快更新装备,引进智能技术,积极开展应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技术改造工作,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广现代制造模式,支持智能装备、智能家居等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向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改造转变,促进整个产业链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普及制造执行、资源计划、供应链、商业智能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综合集成。推进信息技术在装备产品中的嵌入式应用,发展成台(套)、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提高园区工业产品的竞争力。

  4、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一是打造生物育种为主的中国种业硅谷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区

  发展生物育种产业,建设“中国种业硅谷”,重点打造高规格、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生物育种产业示范区。加强政产学研金合作,依托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等科研院所的优势,以国家水稻分子育种平台、作物全基因组育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内领先的基因工程育种平台,充分发挥 “长沙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积极推动作用,致力抢占国际生物育种产业智能制造制高点,着眼“一带一路”巨大的种业市场机遇,以“中国种业硅谷”为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的“芯片保障”。集聚引进以隆平高科、华智水稻、湖南农大、杂交水稻研究所为重点,吸引知名生物育种企业来园区设立总部,大力发展生物基因测序、生物基因芯片制造、生物基因育种产业为主的生物育种产业。

  二是打造食品精深加工产业示范区

  充分利用园区的品牌优势,以精制茶叶、婴幼儿食品、生物制品、保健功能食品等产业为主导,以茶业集团、怡清源、明园蜂业、英氏营养品等骨干企业和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精深加工环节集聚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有效促进食品产业先进产能扩张和提升规模经济效应,推动“互联网+”食品产业发展,引导食品企业加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业务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能工厂、食品安全质量追溯,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食品企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园区推进智能制造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机构人员组成,协同推进,帮助和支持企业开展改造工作,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工作。

  2、加强服务保障。建立智能制造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加快项目的环评、能评审批进度。建立健全智能制造项目跟踪服务制度,落实专门人员,及时了解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助企业与有关部门、院校和金融机构的对接,共同促进项目实施。

  3、加强宣传推广。把智能制造工作列入工业条线宣传重点,组织园区企业走出去,拓展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增强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智能制造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推进智能制造工作的良好氛围。

  4、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园区智能制造扶持政策导向,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改造与提升工作。强化招商支持,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生物育种、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园区优先供应土地。经园区可行性分析论证,履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并在招商引资协议中明确投入产出约定、确定土地退出机制与未达产达效履约补偿机制条件的项目后,土地出让底价可按国家确定的长沙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限价标准的70%执行。

  转型升级方面:园区企业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及产业链开展转型升级、二次开发的,实际投资额达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内,奖励5万元;实际投资额达1亿元(含)以上10亿元以内,奖励10万元;实际投资额达10亿元(含)以上20亿元以内,奖励20万元;实际投资额达到20亿以上(含),奖励30万元。

  技术改造方面: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技改项目且当年技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土地、厂房和基建费用)达3000万(含)以上的,经园区管委会评定后,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奖励。对申报成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企业或项目,优先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用电补贴方面:对园区符合能耗标准的重点先进制造业企业给予5万元-20万元的电费补贴。

  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三年行动

  计划(2017-2020年)和扶持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紧扣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扎实有效推进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工作,为加速推进园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一步引进和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企业,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湘政发〔2015〕43号)、《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文件精神,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园区“建设大城北,进位国家级”的奋斗目标,“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发展战略,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智能制造产业新的增长点,着力推动制造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长沙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贡献金霞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激发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形成公平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

  (二)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崛起。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智能物流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的创新突破。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

  (三)坚持多方协调、系统推进。统筹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各方积极性,协调推进。针对制造业薄弱与关键环节,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互联网建设等系列举措,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四)坚持立足实际、分类施策。立足区情,准确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引导行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

  三、行动目标

  立足区情,根据长沙市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战略步骤,重点建设以智能物流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以计算技术、军工智能装备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园区新增智能物流和军民融合产业领域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14家(个)。全力打造中国金霞物流谷,将园区建成中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物流中心、湖南对外开放高地、军民融合示范园。

  ——总体发展目标。力争在三年内打造标志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2个,引进智能制造企业20家,培育省、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10个,确保园区智能制造水平在全市走在前列。

  ——智能物流发展目标。力争3年内引进10家以上现代物流技术服务企业,引进和培育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物流装备企业1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军民融合发展目标。力争三年引进20家以上军民融合企业,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

  ——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力争三年内引进5家以上省内外知名建安企业总部落户,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四、重点工作

  1、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认定和奖励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以典型应用促推广。编制一批实施效果良好,在行业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典型案例,全面促进智能制造工作的推进。召开全区智能制造现场推进会,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对认定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扶持。

  2、推进一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园区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园区智能制造项目库。引导企业加快更新装备,引进智能技术,积极开展应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技术改造工作,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广现代制造模式,支持现代物流、装配式建筑等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向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改造转变,促进整个产业链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普及制造执行、资源计划、供应链、商业智能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综合集成。推进信息技术在装备产品中的嵌入式应用,发展成台(套)、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提高园区工业产品的竞争力。

  4、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结合园区实际,重点支持现代物流、军民融合、装配式建筑等产业智能化发展。

  一是打造现代物流智能制造基地。以长沙传化物流公路港、长沙新港、长沙货运新北站等物流企业为核心,进一步提高物流基础平台承载能力,努力实现三港互通、三链融合,形成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物流装备智能制造集群。包括以自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物流网络及流程设计、物流规划与咨询、供应链金融、物流运输技术、物流仓储技术、物流包装技术等在内的现代物流技术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现代物流”深度融合,运用物联网技术,培育物流装备智能制造产业,打造集智能物料搬运装备、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港口装卸设备、农产品智能物流装备等物流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全面覆盖,规模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50%以上,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品牌、市场、特色的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产业基地。

  二是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规划建设“长沙金霞军民融合产业园”,重点打造集海洋工程、银河计算机、民用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高规格、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军民融合产业园。加强政产学研金合作,主动与省科技厅、省创新院及国防科大对接,实现军用先进技术在园区成功嫁接。引进以卫星应用产品为主的通讯导航产业、以舰船配套设备为主的海洋工程产业、以计算机及网络应用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动力系统研发为主的民用航空航天产业,申报建立“海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院”。

  三是打造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以中民筑友为核心规划建设“长沙金霞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展示、服务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加快“装配式建筑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实现装配式建筑标准技术成果在园区转化,技术应用在国内外行业领先,吸引相关行业产业聚集园区。打造建安企业总部基地,充分发挥沙坪建筑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面实施“互联网+现代建筑”战略,建立基于“互联网+现代建筑”理念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和云服务平台,形成具有特色的“金霞建安企业总部基地”品牌。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园区推进智能制造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机构人员组成的智能制造指导小组,帮助和支持企业开展改造工作,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工作。

  2、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园区智能制造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改造与提升工作。凡经备案核准、建设规范,并已投入生产的智能制造企业,智能设备部分按投入额的10%予以补助,软件及技术服务部分按投入额的20%予以补助,补助上限不超过100万元。对申报成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企业或项目,优先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3、加强服务保障。建立智能制造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加快项目的环评、能评审批进度。建立健全智能制造项目跟踪服务制度,落实专门人员,及时了解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助企业与有关部门、院校和金融机构的对接,共同促进项目实施。

  4、加强宣传推广。把智能制造工作列入工业条线宣传重点,组织园区企业走出去,拓展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增强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智能制造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推进智能制造工作的良好氛围。

  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合力推进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园区《合力推进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7年12月25日

  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合力推进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2018-2020)

  行 动 计 划

  为实现创建千亿国家级高新区战略目标,促进园区制造业创新转型、科学发展,按照《中国制造2025》《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长办发〔2017〕2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园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湖南省“制造强省”战略部署,按照长沙市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要求,以“智造创新、育强引大、提质增效、跨越发展”为战略指引,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将园区建设成为千亿国家级高新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激发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发挥园区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形成公平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

  (二)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的创新突破。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

  (三)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统筹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各方积极性,协调推进。针对制造业薄弱与关键环节,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建设等系列举措,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四)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施策。立足园区智能制造产业基础,准确把握智能制造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引导企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

  三、工作目标

  建设智能制造特色示范园区的总体目标:通过招大引强、创新转型、创业孵化,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传感物联零部件产业,将园区打造成为以高端智能再制造装备、传感物联零部件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区。

  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

  ——智能制造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智能制造主导产业年产值370亿元以上,保持1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园区产值构成中占比超过60%。

  ——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培育50家(个)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示范车间),其中,培育5家(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示范车间)以及培育1家(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专项),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明显增强。

  ——推广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应用。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推广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争取在园区内7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中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推动制造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新模式升级转型,使园区企业的智能制造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引进和培育 “专精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推进“产学研用金”合作,并不断推广智能制造集成应用,推进18家传统企业“上云”示范,基本形成以长沙工业平台为支撑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

  四、实施内容

  (一)实行奖补政策,引导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设立浏阳高新区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并出台浏阳高新区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采取奖补的办法,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一是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企业新增智能制造工业技改项目且达产增效的,对当年技改项目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奖补。

  二是支持企业开展信息化系统建设与集成。对企业依托长沙共云平台建设如ERP、CRM、MES等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奖补。

  三是对智能制造诊断咨询进行补贴。对接受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咨询、精益生产咨询等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的企业进行奖补。

  四是支持本地企业配套采购。对本地企业采购本地其他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或服务的进行补贴。

  五是对智能制造品牌进行奖励。对成功申报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车间)、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专项)的企业进行奖励。

  (二)拓宽招商思路,致力招大引强

  一是壮大产业集群。紧紧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着力引进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力争三年引进智能制造企业25个。

  二是提升产业级次。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占用资源少的项目作为招商重点,继续加大核心汽车零部件、传感物联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力争在价值链上求突破,促进产业级次提升。

  (三)培育产业升级,实现提质增效

  一是实施梯队扶持。遴选50家优质企业,按照市级、省级、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专项)要求组成发展梯队。支持发展稳健的企业加大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竞争能力。不断将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培育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不断将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培育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专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实施精准扶持。进一步完善企业台账,针对企业不同类型、不同需求制订企业个性化的扶持方案,根据各个企业情况,对企业在生产制造、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管理规范等方面的弱点、难点进行点对点“保姆式”服务。针对行业不同发展情况、不同特点,制订行业共性化扶持方案,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企业共性问题。

  三是提升智能水平。依托长沙市工业云平台,加大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应用服务和信息服务;依托启泰传感、金丰林物联网,将传感物联技术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依托华恒机器人大力开发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依托宇环数控在提升创新能力基础上不断扩大数控机床相关领域的优势品种及市场;依托诚源电器、今朝科技、大唐节能等企业将智能电力装备、智能制药装备、智能环保装备技术提升至国内先进水平。

  (四)加强平台建设,营造创新氛围

  一是完善创新创业园的孵化功能。建设智能制造专业孵化器,成立创新创业主体,完成孵化器运营团队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中心组织构架、机构设置。以资本、技术为纽带,为初创型智能制造企业提供物质空间和服务支持,培育智能制造企业和企业家,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大力发展技术转移转化、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提供点对点、全方位服务。

  二是加快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建设。着重打造全国首家智能再制造研究院,整合技术研究资源,提升技术含量,开展智能制造以及再制造领域的技术项目研究,打造政产学研用创新创业示范平台。依托长沙工业云平台,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3-5个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智能制造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支持专家工作站吸收各行业精英,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技术方案选择和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实现突破。积极创建大学校地合作基地,不断创新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针对性地协同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协同育人实体性平台,使学校与产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加快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提高技术自给率。支持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技术需求,承接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企业由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企业、科技企业转型。

  (五)创新服务管理,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建设总部经济大楼为契机,引进生产性服务项目,如:研发、设计、物流、电商、仓储、金融等行业和企业,形成现代化服务体系。加快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确保在建三产项目投入使用,满足园区企业职工各方面需求。

  二是强化金融保障。搭建公共融资服务平台,成立金融服务中心,提供企业融资所需的公信力和担保,加强企业金融服务。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满足多层次需求。定期组织金融对接会、科技项目路演,持续引进海外、省市的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专业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的金融服务,提高和拓展金融服务水平和范围。

  三是优化效能建设。高效运行政务服务大厅,深化园区“一站式”服务,推行并联审批,畅通审批“绿色通道”,提高企业办事效率,确保审批提速50%。

  (六)强化人才支持,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发挥人才服务中心功能,打通高校向园区企业输送人才的渠道,有效保障园区高端智能制造人才引进和技工招聘的需求。

  二是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着力引进一批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精通企业管理和资本经营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三是培养一批适用型技能人才。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制度,拓展培养渠道,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管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园区管委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浏阳高新区智能制造工作推进小组,负责组织拟订和审议智能制造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组织推动智能制造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智能制造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管委会产业发展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完善创新体系

  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解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的鸿沟。围绕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建设重大科学研究和实验设施。支持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行业服务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智能制造产业予以支持。管委会每年整合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四)创新金融扶持方式

  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企业、社会资本,建立智能制造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建立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各类智能制造发展基金,鼓励社会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投向智能制造领域。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

  (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无序和恶性竞争。各相关行业协会要指导企业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抓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积极宣传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提升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引导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六)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支持国内外企业及行业组织间开展智能制造技术交流与合作,做到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园区设立智能制造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参股国外先进的研发制造企业。

  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关于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园区《关于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7年12月25日

  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促进园区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速智能制造企业在园区集聚,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以高端智能再制造装备、传感物联零部件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区。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结合园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条 对园区优先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优先供应土地,经园区可行性分析论证,履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并在招商引资协议中明确单位面积最低投资、税收、产出后,土地出让底价可按国家确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标准的70%执行。

  第二条 对于实际到位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园区可为其代建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可租可售。

  第三条 对实际到位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在园区范围内,其项目用地范围外,可按不超过工业用地总净用地面积的10%,申请商住地块配建人才房。

  第四条 管委会设立的产业基金重点向智能制造产业倾斜,对经管委会审批认可的优质智能制造投资项目,由产业基金按最高不超过其投资额的20%予以支持。

  第五条 鼓励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对当年进行智能化升级、购买智能化生产设备或系统投入较大的企业给予2-10万元奖励。(按《关于鼓励园区企业转型提质发展的若干意见》(浏高新管发〔2017〕16号)兑现)

  第六条 积极引导社会采购本地化,对采购园区内智能化生产设备或系统进行智能化生产线改造的企业,按照产品价值的1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租赁园区内智能化生产设备或系统的企业,给予不高于租赁费用10%的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万元。

  第七条 对参加省级以上部门或协会组织的专业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展览的企业奖励1~5万元。

  第八条 鼓励社会性担保公司优先对智能制造企业给予担保,降低实际担保费率。政府融资担保公司按照保本微利、公益为主的原则,优先为智能制造企业给予担保。在符合相关条件审核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助保贷”业务对智能制造企业给予支持。

  第九条 对建成投产两年以上、符合能耗标准且年用电量增长30%以上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园区对增量部分给予企业0.2元/度的电费补贴,单个企业年补贴总额不超过20万元。

  第十条 围绕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进企业试点示范。对新认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在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后奖励10万元;对新认定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在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后奖励20万元。

  第十一条 设立400万元的专项资金,采取分阶段限额补贴的方式,支持园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运用长沙工业云平台进行智能化改造。对2017年启动的示范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给予全额补贴,单个企业不超过50万元;对2018年启动的示范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5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不超过30万元;对2019年启动的示范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不超过10万元。

  第十二条 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鼓励园区企业及协会积极参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专业秘书处或主席单位的企业,奖励20万元;承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主任单位的企业,奖励10万元;承担国家专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主任单位的企业,奖励5万元。企业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奖励5万元。单个企业年度内本条款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

  第十三条 鼓励企业建设服务于行业的大数据处理中心或智能制造专业研究院,对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按其实际设备投资的10%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资金奖励。

  第十四条 支持智能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对新建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奖励60万元;对新建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奖励30万元;对新建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奖励10万元。此项奖励按照晋级补差的原则兑现。

  第十五条 鼓励智能制造企业建立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获批的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奖励10万元,对获批的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奖励5万元,对获批的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奖励2万元。

  第十六条 本意见所指的智能制造企业是指国家、省、市认定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或正在开展经园区产业发展局、招商合作局共同认定的智能制造项目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认定的智能制造孵化项目的企业。

  第十七条 本意见试行三年,即从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由园区产业发展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所设奖项与园区其他奖励文件类似的,不重复计奖。

  岳麓工业集中区

  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省委省政府“制造强省”战略部署以及《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文件精神,围绕长沙市电子信息、智能机器人、智能测控装置、高端装备等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长沙岳麓科技产业园)的检验检测、计量测试、标准制修订、检测技术和方法研究、高端人才吸聚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平台作用,加快建设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为主的配套服务支撑体系,为长沙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奠定技术基础,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抢抓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园区创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湖南长沙)的机遇,以“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辐射全球”为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链为主的配套服务支撑体系,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产品研发,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转变。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制造”质量技术基础综合示范区为契机,以长沙岳麓科技产业园为依托,以促进创新发展和智能制造为目标,围绕长沙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实际,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匹配的全产业链条配套建设发展,努力将岳麓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中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产业高地、人才洼地和创新硅谷。

  2.具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园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数量达到120家以上,实现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以上,培育20家以上千万级检验检测服务企业,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链从业人员数量超过2万人。新增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超过1-2个;新增国际互认的计量检测校准实验室1-2个;新增省级检验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

  (二)主要任务

  1.强化产业集聚引导。一是按照国家有序开放检验检测市场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战略、产业经济、科技发展需求,协调市委市政府编制《长沙市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长沙市检验检测产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二是鼓励本土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与国内大型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国际知名检验检测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股份制合作、共建实验室等多方式、多途径,吸引优质检验检测资源来长发展检验检测事业。三是重点创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采取对集聚区内的检验检测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给予税费减免、场地减租、融资支持、实验室建设与设备补贴等方式支持引导检验检测上下游相关企业机构发展。搭建标准化实验室和实验室信息共享平台,降低检测认证机构的培育成本,促进新兴领域检测产业的发展。

  2.推动全链延伸配套。一是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形成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和保险公估为主业,向产品全供应链模式转变。二是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发展。重点发展与检验检测密切相关的试验室规划建设咨询,试验室环境基础配套设施与试验台柜生产制造,仪器设备生产研发、租赁,试验室认证咨询等上游产业,鼓励检验检测下游产品认证、咨询、培训等延伸产业发展。三是加大企融服务支持力度。利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渠道加大对检验检测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检验检测服务业,并设立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在园区设立实验室的检验检测机构、认证认可、计量标准企业,强化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资导向。四是鼓励企业参与技术标准研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数据库建设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层次,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推动我市开放性经济发展。

  3.提升质量创新能力。一是推动质量创新研究。加强关键、共性检测技术攻关,推进重点仪器、关键检测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争取国家支持,利用区域科学创新资源建设质量创新研究院。鼓励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国内重要团体标准的制修订。二是强化资金扶持引导。充分发挥省市科技计划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质量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研发,鼓励与检验检测认证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成果申报长沙市科技奖项。三是实施“互联网+检测”工程。推动“互联网+检测”和“智慧检测”发展,依托国家超算中心、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建设质量大数据中心,研究质量大数据挖掘和利用,开发检验检测认证云,借助信息化科技打造建设虚拟化的检验检测集聚区。四是强化产业链的设备技术研发。加强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检测技术攻关和检测设备研发,促进“产学检研”一体化。鼓励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发挥各自优势,组建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联盟。

  4.培育释放市场需求。一是促进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支持和引导兼具经营性质的公益事业检验检测机构主动转企改制。二是强化政府公共质量服务与检验检测服务职能。创新公共质量服务与检验检测服务的供给模式,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检验检测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检验检测服务。三是努力调整政府的采购目录。协调市级层面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检验检测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检验检测服务,都应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对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检验检测服务,以及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项目,政府不得向社会力量购买。四是建立检验检测采信制度。在政府采购、验收或技术评审活动中对具有法律授权的公、私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的数据或结论实施依法采信。

  5.营造优质发展环境。一是搭建主体监管模式。推动地方立法,提起省(市)政府出台《检验检测条例》,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监管模式,积极争取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支持。政府对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实施分类监管;推行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良好行为规范与审核制度;建立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诚信与良好行为评价制度。二是简化审批流程。开展检验检测管理机制创新,改革简化现行的检验检测注册认证制度,对检验检验机构(实验室)由事前监管向事中和事后监管转变,简化申请程序,缩短办证发证周期。研究建立对已获证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拓展领域与增加新项目实行自行报备的制度。充分利用长沙市人才新政22条政策优势,加大引进院士、博士,以及国内检验检测机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来长创业。三是鼓励专业人才全方位发展。鼓励事业属性的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人员以兼职或停薪留职等多种形式到检验检测认证企业任职;支持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内自主创业,开办检验检测认证企业。

  6.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一是依托国家级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积极承接各类检验检测高峰论坛、峰会等,力争每两年至少举办一次检验检测相关论坛1个。二是鼓励本埠的知名检验检测机构在外埠设立办事处,让本埠机构“走出去”,扩大外埠检验检测市场。三是充分发挥省(市)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的聚焦优势,大力推广宣传“中部检测之都”品牌概念,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组织检验检测企业及机构,到省内外各大高校、人才市场等进行专场招聘,吸引检验检测高端人才,增强品牌建设的人才储备力量。

  三、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

  一是园区积极引导、协助企业单位申请国家、省、市、区各类专项资金,如发改口的服务业资金、科技口的平台资金等。二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设立国有控股担保机构,构建政策担保体系,分担企业融资风险。三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各类风投公司,大力引进金融服务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等。开展银企对接会、企业上市培训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着力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人才保障

  一是实施顶级人才引进计划。依托区内各高等院校、重特大项目,充分利用人才新政22条政策优势 ,大力引进在检验检测行业能明显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或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产业领军人才。二是实行优秀人才整合。对在检验检测行业具备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机构技术骨干和优秀管理人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三是实施名校优生工程。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国家“双一流”学科高校,以及海外名校,通过整体联动,大力吸引重点国内优秀毕业生以及海外留学生来创新创业。对引进的符合有关政策条件的各类人才可享受培训服务、医疗保障服务、子女入学、家属就业推荐等优惠政策。同时鼓励企业完善用人激励机制,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研发人员和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政策保障

  对入驻园区的外埠检验检测机构,给予税收、用地和财政资金扶持。一是税收政策。对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检验检测机构,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土地政策。对检验检测企业,享受工业供地价格优惠政策,探索“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方式,采取先租后让方式供应土地的,其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工作可在租赁环节实施;在承租方使用租赁土地达到合同约定条件后需办理出让手续时,经用地履约考核合格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应土地。三是财政政策。对新建的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提请市级财政按照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给予补贴,最高补贴不超过800万元;对新建为智能制造产业配套服务的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专题研究具体支持政策。

  (四)招商保障

  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一是加大推介力度。把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为主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产业转移省市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推介活动,加强与外界联系和产业对接,提高我省以检验检测为主导产业的长沙岳麓科技产业园在外的知名度。二是突出招商重点。围绕智能制造产业,举办形式多样的产业链合作洽谈对接活动,有序承接,整合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迈向中高端。同时,加强与本土检验检测企业的沟通对接,深挖上下游企业需求,实现产业链联动招商,以弥补园区检验检测产业链中游壮而不强、上下游链接薄弱的问题。三是完善服务水平。建设检验检测专业招商工作队伍,将事业心强、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熟悉经济、了解政策、精通行业的干部,安排到招商工作第一线。同时注重专业招商人员培养,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招商人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

【作者:】 【编辑:王娜】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