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年过八旬老人谢国恩 耗资100多万元创建农耕文化博物馆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9日讯  据今日宁乡消息,他,退而不休,热心公益,耗资100多万元创建农耕文化博物馆;他,调研走访,笔耕不辍,为宁乡市发展建言献策;他,年过八旬,不忘初心,用毕生精力践行为人民服务。他,就是大成桥镇大成桥村有着64年党龄的党员谢国恩。

图为谢国恩(后)正在为村民讲解农耕文化。

  退而不休

  甘当群众“孺子牛”

  “我一生是党培养的,要始终牢记当年入党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誓言,就算退休了,也应该发挥余热,为党的事业奉献力量,直到我做不动的时候为止。”谢国恩用朴实的话语跟记者不停地讲,表达他作为老一辈党员的忠实信念。他更是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始终坚定地恪守这个信念。自1955年入党以来,他时刻不忘履行党员职责,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退而不休,甘当镇村里的“孺子牛”。

  退休后,不少人说,劳碌了一辈子现在应该好好休息了。自1990年从双凫铺政府退休后,休息没几天的谢国恩就觉得自己心里空荡荡的,“一闲下来就觉得不对劲,总想找点事情做,为大伙的事情再出一份力”。于是,谢国恩忙个不停:走访调查原大成桥乡的五保户基本情况并予以帮助、通过所学专业知识为村民编写《致富有门》小册子、为村民义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撰写《大成桥志》,29年来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2012年,我编写了一本地方志,主要内容是大成桥60年的伟大变化。很多年轻人看了都不相信解放前有这么贫困,认为我‘文学夸张’。”谢国恩说,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不是“文学夸张”,2015年,他利用自家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收藏各个年代农耕文化实物1000多件(套),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供青少年免费参观,为培养青少年感恩社会情怀搭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平台。

  谢国恩说:“就是要用实物教育年轻一代,把过去农村生产、生活贫穷落后的状态用实物呈现出来,让年轻一代了解过去、认识过去,好好珍惜当下幸福美好的生活。”

  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夕阳红

  当地村民评价谢国恩是一个两袖清风、甘于奉献的人。“真是个好党员!”“真是个好人!”村民的赞誉,让他感觉付出是值得的。

  “谢老每月4000多元的退休金每一分钱都用在收藏上了,三四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没买过一双新鞋子,对自己一点也舍不得。”正在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观的党员张伏强告诉记者,谢国恩不是富翁,自创建农耕文化博物馆以来就十分节俭,鞋子底磨破了也舍不得换,但对于收藏“古董”却不吝惜。谢国恩为了收藏“古董”,将退休后做木材生意、开木工厂和房屋出租所得的积蓄100多万元,陆续投入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中。

  如今,谢国恩年过八旬,却不好好在家安享晚年,总是为了他人而四处奔走,热衷公益活动、帮助青少年,反倒比以前更忙了。“我现在还出去,实在闲不住。只要有人告诉我哪里有什么值得收藏的好东西,我都自己会去看一看,有适合的就买回来。”

  谢国恩说:“做一件事,就要认认真真去做好,只要能让群众受益,我自己受点苦没关系。”几十年来,为脚下这片热土到底做了多少事,连他自己都记不大清楚了,“发声不忘共产党,无私奉献夕阳红。”这是谢国恩记于心中并付诸行动的诗句。

  在记者与谢国恩交流中,他拿出一份家庭承诺书,上面写着“本馆所有文物不借、不租、不卖,留作永久无偿公展。”谢国恩的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这让他倍感欣慰。

  谢国恩总是说:“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要尽力为党分忧。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和责任为社会多做一点事。”

【作者:】 【编辑:姚碧姿】
关键词:宁乡 奉献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