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沩红色故事③丨刘少奇的人民情怀

  1921年5月的一天,有一群年轻人登上了一艘邮轮,离开上海港,经黄浦江驶向了大海,既向着莫斯科,也向着更远的远方,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旅程。这其中,有一位22岁的湖南青年,他——就是后来的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从这艘邮轮开始,在以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祖国、献给了人民!

  刘少奇曾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正因如此,他一生亲民、爱民,动荡年代为了人民的解放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和平时期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1925年,在刘少奇回长沙养病期间,遭到湖南反动军阀赵恒惕的逮捕。后经多方营救才保释出狱。在老家炭子冲日夜为儿子担忧的母亲,得知儿子获释的消息,步行走了100多里山路赶到了长沙,一心要劝少奇回家。为了让儿子不再“闹革命”,她甚至在儿子面前跪下了。从古到今,只有儿子给父母下跪磕头,哪有母亲给儿子下跪啊?鲁氏的这一跪,让刘少奇心头一震!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作为儿子,他也很牵挂年迈的母亲,他也想在母亲跟前尽孝,可是他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千千万万人民的解放。刘少奇只好含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再次踏上了革命征程。可没想到,那次离别竟成了母子二人的永别,而母亲下跪的那一幕也成了少奇心中永远的痛。什么是共产党人?是把千万人的解放至于亲情之上,是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忍痛辞别下跪的母亲!

  民族大义高于一切,群众幸福生活是刘少奇毕生的追求,他夙兴夜寐把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作头等大事。

  1961年,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回到家乡湖南,进行了为期44天的农村调查。一连几天的调查大家都不敢讲真话,少奇同志决定改变工作方法,不用社队干部陪同,用身边工作人员“两工换一工”的办法,直接从田间地头邀请了8位社员座谈。座谈会上,他脱下蓝布帽,向大家深深的鞠了一躬。他说:“我将近40年没有回来了,现在回来,看到乡亲们生活很苦,这是我的工作没做好,我心里很难受,对不起大家!”

  满头银发的国家主席竟然向普通老百姓鞠躬,社员们一时不知所措,少奇同志真诚的一席话,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于是大家纷纷把心中的苦水都倒了出来。

  座谈会后,刘少奇走访了几十户的农民家庭,一个个真实地数字、一件件亲眼目睹的事实,让他清晰的看到了,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大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根据人民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他作出了解散公共食堂的等一系列决策,终于扭转了困难局面,挽救了国民经济。

  在回湖南调查的这44天里,少奇同志有33天在农家吃住,召开了20多次座谈会,走访了11个生产队,写下了数万字的调查笔记。他给乡亲们留下了永生难忘的深刻印象,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主席体恤民情,心系群众的大爱情怀。什么是共产党人?是实事求是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一往无前只求群众受益!

  亲民、爱民、忧民、为民,刘少奇对自己的定位始终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评价:“刘少奇同志是心系人民、廉洁奉公的光辉榜样”。今天我们重温少奇同志的人民情怀,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以刘少奇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更大力量。


【作者:】 【编辑:姚碧姿】
关键词:刘少奇 楚沩红色故事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