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流沙河镇村民自编自写对联,抒发激情感党恩,传承德孝好家风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万寅 唐薇频 张禹

  “黄大姐,我们给你送春联来啦!”农历新年春节临近,宁乡流沙河镇党委政府特邀当地的书法家,为村民群众写对子、送春联,工作人员第一站来到了花林村戴家组的脱贫户黄望飞家里,帮她在大门口贴上红火的对联。黄望飞高兴得合不拢嘴,她望着对联一字一顿地念道:“旺志追赶新时代,辉阳普照小康家,横批是春风作序。写得真好,我们全家都很开心!”

  记者早就听说,流沙河镇是远近闻名的“对联之乡”,村民百姓自编自写对联蔚然成风。近日,记者走访该镇的瓦子坪、花林、鸿富等村庄,以及建在集镇上安置受灾村民的“同心村”、易地扶贫的“千手”爱心大屋,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对联,有的还请师傅用实木雕刻成楹联挂上门楼,成为一道令人回味无穷、遐思万千的风景线。对联,这种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在“千年古镇”流沙河扎根于沃土,已然成为宣扬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滋养淳朴民风,最具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载体。

流沙河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为脱贫户黄望飞(左三)送来对联,并帮她在大门口贴上。全媒体记者 张禹 摄

  脱贫致富住新房,感激党恩好乡风

  “我们老两口务农,两个儿子都身有残疾,大媳妇智障,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52岁的黄望飞看起来慈眉善目,却是这个老少三代八口之家的主心骨,她告诉记者,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她鼓起勇气发展养殖业,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的家庭收入都有七八万元,一举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记者走进她家的栏舍看到,大大小小有200多头花猪,她还流转了60亩土地,进行小龙虾、黑斑蛙的特色养殖。黄望飞信心满满地说:“我家今年应该有个大丰收,要让门口的对联名副其实,真正成为小康之家!”

  “凝集党心开方向,秉持信仰亮目标。”这是阳禄华家门口贴的对联,而一栋两层楼的联排小别墅就是他现在的家。35岁的阳禄华原来住在大田方村中元组,那里山多地少土壤贫瘠,而2017年的洪灾更是让他的住房受损严重,政府在核实具体情况之后,让阳禄华一家四口搬进了新建的“千手”爱心大屋,并为他家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桌椅、床铺等生活用品,一家人可以说是拎包入住。身居集镇机会多,阳禄华2018年打零工收入3万多元,他说:“跟党一起走,才有好日子!”

  走进鸿富村肖新飞的家,记者看到的情景与之前相比已大不同,这个曾经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家庭,在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呵护下,在当地镇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已经走出了贫困的泥沼。为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肖新飞请人撰写了一幅长长的对联贴在大门口——“喜改革开放减负扶贫为民解困,有干群努力便民分忧体现党恩”。

  “国逢大治千秋盛,民奔小康一路春。”“科技致富荣百业,精准扶贫惠千秋。”“家和业旺劲头足,风正人康日子甜。”……越来越多的村民脱贫致富住新房,开心的故事在流沙河镇比比皆是,一幅幅对联满满地写出了村民群众的喜悦之情。

今年80岁的文海英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全媒体记者 张禹 摄

  四世同堂人和睦,传承德孝好家风

  流沙河镇有一座突兀而起的高山——罘罳峰,其名与明朝正德皇帝路经此地的德孝传说有关,而今山脚建有“德孝门”,寓意“出门怀德,入门行孝”;山顶建起“孝子墙”,将至今已评选8届的“孝子、孝媳、孝学生”的大名和事迹逐年刻于石墙上;山路边的德孝碑林,则篆刻着书法家挥毫泼墨的经典德孝诗句。

  “经常有人询问‘罘罳’之意,我会告诉他,罘罳是古代的一种屏风。同时,‘罘罳’二字在本地还有‘行孝弘德’的内涵。”流沙河镇党委书记陈鑫介绍说,“罘”字拆开是“四不”,代表着行孝要做到“四不”,即孝老不能等,爱老不能冷,助老不能嫌,赡老不能“啃”;“罳”字拆开是“四思”,代表着弘德要做到“四思”,包括社会公德思“爱”,职业道德思“诚”,家庭美德思“孝”,个人品德思“仁”。

  “清风明月随心至,古训恒言入梦来。”在瓦子坪村东田寨,村里将水泥路修到了各家门口,一栋白墙黛瓦的小楼房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门口挂着一幅书法精美的木质楹联,80岁的文海英正在乐享着四世同堂的人伦美事。文海英育有一子五女,儿子黄正武今年58岁,在当地的石坝完小教了40年书,而孙子大学毕业后当上了火车司机,4岁多的重孙活泼可爱。说起自己的家风,黄正武表示,父亲生前曾经叮嘱他,最重要的就是“家人和睦、与人为善、做人诚实”。跟随黄正武的指引,记者在村头一棵老樟树下看到篆刻的“黄氏家训”,内容有“不忘本,睦宗长;敬祖宗,重师友;重教育,重忠义;秉正直;讲诚信……”

  “山清水秀歌盛世,德孝传家绥福祉。”“生生不息行孝道,代代兴旺育新人。”“家风化作春风绿,小梦合成大梦圆。”“善举人间民心泰,德行天下社稷安。”……经常为村民们写对联的退休干部戴凯勋介绍,在流沙河的集镇和乡村,沁润着德孝文化的对联随处可见,而在与社区居民和村组村民的交谈中,记者更能感受到这儿的老百姓从传统道德中汲取精华,让德孝文化融合进入村规民约,化为一股和煦走心的好家风。

阳禄华一家四口住进了新建的“千手”爱心大屋。全媒体记者 张禹 摄

  同心共筑中国梦,对联之乡好民风

  对于传统文化形式和新时代的特点兼容并蓄,堪称流沙河民间对联的高明之处,也让这些出自群众村民之手的对联,不仅散发着犁铧豁开泥土的芬芳,更激越着时代大潮的豪情。

  “感恩凝聚正能量,筑梦集结主力军。”这是瓦子坪村廖跃华家门口的对联。记者走进廖家庭院看到,今年60岁的廖跃华全无花甲老态,他和师傅一起手脚麻利连杀两头大花猪,作为一家六口人过年的佳肴。廖跃华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在家里种田、养猪,大儿子在宁乡城里从事汽车修理,小儿子还在读初中,全家2018年收入超过12万元,相比2017年可谓“跑步前进”。

  村民喻泽民的房子毗邻村级公路,随着政府“双投公路”建设完成,以前“晴天一层灰,雨天一滩泥”的砂石路,变成了乌黑平整的沥青路。54岁的喻泽民在家种着3亩多水田,2018年风调雨顺让双季稻有了个好收成,加上养殖花猪,他一年下来赚了近3万元。最让喻泽民自豪的是他的儿子,从湖南大学毕业之后,目前供职于长沙一家网络公司。记者看到,喻泽民家的对联十分贴近他的生活理想——“在家创业前途广,出外求财好梦圆。”

  一路走来一路看,记者发现不少镶嵌着“中国梦”“乡村振兴”题材的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村民们喜闻乐见,在无形之中传递着文明风尚,淳化了乡风民俗,譬如瓦子坪村的“柳绿桃红乡村美,国强家富民风淳”,鸿富村的“合力共筑强国梦,同心齐描盛世图”,“同心村”的“强国梦里满福祉,盛世画中奔小康。”,“千手”爱心大屋的“党领大潮欣筑梦,民奔富路喜腾龙。”

  采访结束,记者驱车离开,投入9600万元提质改造的省道209平阔如新,投资1.2亿元新修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则让流沙河镇成为长韶娄高速和益娄高速的重要结点,整修了河道的楚江蜿蜒似练,宁乡市人民医院流沙河分院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曾经面临停办的山林小学又传来琅琅书声……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民生项目的推进,全面提升了该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宁乡花猪产业打造成长沙单一农产品首个百亿产业”的目标提出,更是让“花猪小镇”流沙河站在历史性的“风口”。流沙河镇的美好明天,也许就像记者在“千手”爱心大屋觅得的一副对联——“党心民心心相印,国梦家梦梦共圆。”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李万寅 唐薇频 张禹】 【编辑:曾茜】
关键词:宁乡 对联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