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爱讲述父亲慕容楚强参加秋收起义的故事

参加了秋收起义的慕容楚强。  长沙晚报记者 黎铁桥 翻拍

  长沙晚报记者 黎铁桥

  人物名片

  慕容楚强(1894年——1986年),湖南浏阳人,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曾任中共浏阳县沙市、全吉区区委书记,1926年被委任为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驻浏阳农运特派员。1927年秋,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经委主任及交际副官,参加秋收起义。1928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5军第2纵队7中队党代表,湘鄂赣支队第5支队党代表,红5军第2纵队2支队政治委员,红5军团15军44师131团政治委员、红5军团15军44师政治委员、红5军团组织部长、红5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长。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长、秘书长。参加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6年11月,任西路军政治保卫局副秘书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执行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浏阳地下县委书记兼统战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第三届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委员,第四届常委,确定为副省级待遇。

  讲述人

  慕容博爱:

  慕容楚强的儿子,1925年农历四月出生,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副县级干部,1986年离休。

  今年已92岁高龄的慕容博爱老人住在“金科园”小区一栋有点老旧的公寓楼里,虽然高龄,但慕容博爱老人思维清晰、声若洪钟,只是因为有听力障碍,来人需要把想说的话先写在纸上与他交流,他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7月26日,慕容博爱老人在家中,向记者讲述父亲慕容楚强当年参加秋收起义的革命故事。   长沙晚报记者 黎铁桥 摄

  给毛泽东送密信,半路被叛徒认出遇险

  “您好!我是长沙晚报的记者,请谈谈您父亲当年参加秋收起义的经历。”记者在纸上写了这句话递给他。

  慕容博爱老人看到这句话,便从卧室里找来一本资料:《慕容楚强的革命故事》。这是2015年2月他以“木今”为笔名撰写的父亲革命活动回忆录。记忆的闸门打开,慕容博爱老人对往事的追忆依然鲜活。

  1894年,慕容楚强出生在浏阳县路口乡慕家冲(现属浏阳市淳口镇高田村),字心矩,化名余化民,9岁时入私塾,后因家贫辍学。成年后他身材魁梧,能文善武,为人侠义,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925年8月,他由在浏阳县建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后担任浏阳县委书记的潘心源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农民运动。1927年7月底,慕容楚强和浏阳工农义勇队从平江出发,日夜疾行赶往南昌准备参加起义,但部队刚到南昌附近,就听说起义部队已撤离南昌了。他们只好折转前往江西铜鼓。“八七会议”后,党中央决定毛泽东来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浏阳工农武装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慕容楚强担任三团经委主任及交际副官。这时,上级限令三团于9月11日起义攻打浏阳,然后同一团、二团会师后攻打长沙,毛泽东将要到铜鼓亲自领导三团起义。但离起义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毛泽东却没有来。原来,在前往铜鼓的途中,毛泽东被地方民团扣留了,后机智逃脱。

  三团党委决定派慕容楚强去安源向毛泽东当面报告三团情况,并和二团联络,然后转回浏阳去布置起义内应。慕容楚强星夜赶到安源后,才得知毛泽东已经到三团去了。安源党委的同志用药水写了一封密信,要求慕容楚强在三团攻下浏阳后交给毛泽东。

  慕容楚强将密信伪装成废纸,包了一双鞋子以免沿途反动宪警检查。在去浏阳的路上,他得知浏阳县城里已张贴了300元悬赏捉拿慕容楚强的布告,形势非常危险,但想到安排内应对攻城关系重大,便决定先溜进浏阳县城摸清情况再说。就在他快要走进县城时,刚好遇到叛徒张成竹带领的团防队在检查,一个叫邱麻子的队兵认出了他。叛徒张成竹听到后,立即指使团防队拿绳子捆住他。他被团防队关进牢里,受尽酷刑。三天后二团攻进县城,打开牢门,慕容楚强才幸运地得救。

  秋收起义,第一、二、三团的三路起义部队均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1927年9月,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由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长沙市博物馆内陈列的秋收起义部分武器。  长沙晚报记者 黎铁桥 摄

  对子女要求严,“你们什么也不要指望我!”

  参加秋收起义,成为慕容楚强一生革命生涯的光辉经历。长征中过草地时他身患重病导致严重耳聋,仍然坚持躺在担架上开展指挥工作,1938年4月经毛泽东批准去苏联治病,行至兰州时因国民党军队封锁交通,无法继续前行。后经中央同意赴西安、武汉、长沙等地治疗,但效果不佳。1938年6月回到浏阳,担任地下党浏阳县委书记,次年6月,党组织考虑其健康和安全,令其转移到湘乡农村,以织布为掩护,坚持秘密革命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慕容楚强夫妇在组织安排下全家迁居长沙。湖南省委鉴于他过去对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又年近花甲,耳疾无法治好,决定不再分配他的工作。1986年12月20日慕容楚强在长沙逝世。

  慕容楚强家中五兄弟,他排行老大,其兄弟在大哥慕容楚强的影响下,先后都参加了革命:三弟慕容进田、四弟慕容志田在长征中随工农红军转战江西,壮烈牺牲在萍乡一个叫小洞的地方;五弟慕容浩然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在河南荆紫关;二弟慕容春来因先天眼疾,经红军组织动员回老家开展地下斗争。

  从参加秋收起义“提着脑袋干革命”,到长征途中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突围,以及在家乡开展地下斗争,慕容楚强将个人生死、名利置身度外,一生追求天下劳苦大众的解放和幸福,从不居功自傲。新中国成立后他回长沙定居,虽然身体不好,但依然为国家建设不辞劳苦。每当省委领导来家中看望慰问,询问他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时,慕容楚强总是说“没有要求”,从不向组织上要官要利。就是儿子慕容博爱1957年被打成“右派”,他也不出面说情,只说“要相信党组织!”“你们什么也不要指望我!”儿子、孙子根本不要想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好处”。

【作者:黎铁桥】 【编辑:曾茜】
关键词:秋收起义 慕容楚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