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宁乡行动】系列扶贫政策增强5.8万名贫困户获得感


  今日宁乡记者 刘汉光

  今年以来,宁乡市以贫困户的切实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帮扶方针,不断细化帮扶措施,在扶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等方面广泛释放能量,5.8万名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深度激发,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四跟四走”项目,“滴灌式”扶贫,设置公益性岗位,扶助贫困户转移就业等有力举措,助力众多贫困户在深度参与中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过上有奔头、有盼头、有希望的好日子。

  扶贫产业蓬勃发展,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要把这些猪喂好,小孙女读初三了,不能再让她像姐姐那样没钱读书。”在宁乡流沙河镇草冲村石排组村民郭伏秀看来,让孩子多读书是摆脱贫困的一个根本举措,坚持把“扶贫花猪”养好,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老人从流沙河花猪生态牧业领养的4头花猪出栏后,获得5000多元纯利。在脱贫路上,拥有厚重获得感之后,这位花甲老农在脱贫产业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动力与信心,在全市贫困人口中具有广泛代表性。

  花猪产业扶贫试点于前年在流沙河镇启动,通过企业保底收购、财政支持奖补、公共服务到位、金融保险支持等形式,探索实施政府、贫困户、龙头企业三方参与的“3+X”产业扶贫模式。去年5月,第一批扶贫花猪顺利出栏,平均每头花猪为贫困户增收900元。之后,这一扶贫产业在多个乡镇推广开来。 到今年8月底,全市共免费发放花猪仔2380头,340户贫困户通过养殖这些花猪户均增收6000多元。

  有效实施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就此,宁乡市通过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实施龙头带动、成立专业合作社、发放“滴灌式”产业扶贫资金、拓展产品销路等措施,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以“四跟四走”产业扶贫为重点,花猪、茶叶等种养殖扶贫产业蓬勃发展,大量贫困群众增收目标持续实现,贫困户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得以深度激发。今年产业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吸引125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县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共计实施“四跟四走”产业扶贫项目71个,带动2859户贫困户就业务工、发展生产;有7607户贫困户参与“滴灌式”产业扶贫,预计发放县级扶持资金861.6万元。

  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贫困户在家门口找到“稳定工作”

  “当上村里的保洁员,不但每个月有600元固定工资收入,还可利用空闲时间喂竹鼠和鸡鸭,更重要的是不耽误照顾老人。”宁乡黄材镇崔坪村毛腊组村民李志余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父母年迈多病长年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脱贫难度大。村里据此设置环卫保洁员公益岗位,使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从此有了固定的工资性收入,同时还为其争取扶贫信用贷款发展养殖业,今年两项收入加起来就达14000多元,三口之家达到脱贫标准。李志余只是崔坪村所设置15个公益性岗位就业者之一,也是12个通过公益岗位走上脱贫之路的深度贫困户之一。

  据了解,为了突破部分贫困户因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就业技能,年龄偏大或因病因残,不具备外出务工、发展产业条件,脱贫难度较深,脱贫难度大的瓶颈,今年宁乡从财政拿出600余万元,以村为单位采取“自己选、集中评、乡镇管”原则,在全市100多个村开发出包括治安巡防、环卫保洁、公路养护、森林防火、生态护林、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御、水利设施维护等方面的公益性岗位1226个,使众多重度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对村与贫困户签订劳务合同的,每个岗位分别由市财政按4000元一年的标准补贴到村,并通过“一卡通”将贫困户岗位工资发放到户。目前全市扶持贫困户就近安置就业增收达到490余万元。

  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劳务输出服务力度,建立劳务输出地贫困户劳务输出人员清单、人社部门的输出地与输入地对接清单、在外务工人员稳岗清单等“三张清单”,实现精准对接、精准稳岗,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金玉工业集中区以分别为贫困户提供3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为目标,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给予用人单位补贴进行激励。今年全市贫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860人,收录贫困劳动力信息9829条,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70余场,免费培训建档立卡劳动力1300人、贫困家庭“两后生”133人。

【作者:记者 刘汉光】 【编辑:张萌】
关键词:脱贫致富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