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资福镇珊瑚村:一个省定贫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资福镇珊瑚村

  ■ 村级集体经济从零到2020年有望突破50万元

  ■ 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4650元 提高到2019年的23000元

  ■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迈开大步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

  □文/图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3日讯 据今日宁乡消息(记者 龙健玲 陈燕)资福镇珊瑚村位于宁乡中部,地处雪峰山余脉乌龙山下,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2014年被评定为省定贫困村。全村1620户6100余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5户660人。

  面对贫穷和落后,6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部门和后盾单位的积极支持、引导下,支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齐心协力,坚持因人因地施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让村民稳步增收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从零到有、到发展壮大,2017年成功实现脱贫“摘帽”,并且打造了“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珊瑚样本”。如今,这个“珊瑚样本”又有了升级版,正迈开大步走在乡村振兴之路。

  6月29日,记者来到珊瑚村,沿着四通八达、干净整洁的农村公路,探访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鲁朋兵(右)和芦笋种植基地负责人、村干部察看芦笋长势。

  产业蓬勃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今年有望突破50万元

  镜头

  在位于川门组的芦笋种植基地,排列整齐、高度和宽度都整齐划一的大棚内,芦笋苗长势正好。“基地总投资100万元,计划建设40个标准大棚,一年结笋,两年可产生经济效益,三年达到量产。”基地负责人张明秋告诉记者,“量产后,一个大棚每年可实现纯收入7000元。”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根本之策。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利用好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珊瑚村脱贫开发的重要路径。

  珊瑚村驻村工作队与支村“两委”通力合作,根据实际情况,商议制定了三年规划、年度计划以及每户帮扶措施,成立水果、烟叶、水稻、油茶、苗木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1300多亩,重点建设了芦笋种植基地、珊瑚水果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药材种植基地等,形成了以“合作社+公司+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

  2017年引进的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让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实现从“输血”到“自我造血”转变。

  正是不断优化调整并发展壮大的各种产业项目,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到2019年更是达到12万元。“光伏发电项目年经济效益8万元以上,300多亩烟叶生产的村级工作经费收入8万元以上,扶贫车间年均分红3万元以上,苗木基地土地租金3万元以上,水产养殖基地土地租金2万元以上……”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鲁朋兵一笔一笔为记者算起了账,越算嘴角越上扬,“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应该可以突破50万元,有望跻身村级集体经济强村。”

  村民稳步增收

  今年人均收入预计可达到25000元

  镜头

  在位于新稠组的苗木基地上,近处,新培育的红叶石楠苗躲在黑色遮阳布搭成的矮棚内静静生长;远处,10余名当地群众正在利用模具填充培养盆的土,为育苗做准备。“活不累,一天工资100元,既照顾了家里又挣到了钱,感觉很满意。”该村贫困群众袁金秀边干活边告诉记者。

  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珊瑚村还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产业扶贫“菜单”,让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参与其中一项或几项产业,由政府补贴生产成本,合作社和基地免费提供资源和技术,并与贫困户签订单合同。同时,无劳动能力的21户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21户特困户参加公益性岗位。

  “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劳动创收,76户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和劳动务工与合作社合作,98户种植烟叶。”鲁朋兵介绍,“‘四跟四走’产业扶贫项目中,贫困户养猪的96户、养鸡的12户、种植朝天椒的17户、参与芦笋种植基地的120户(10户从事复合产业),村级产业帮扶覆盖率达到100%。光芦笋种植基地一项,贫困户每年人均能拿到分红200元,分红期限为5年。”

  为了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村里引导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发放交通补助,均收入可观。就业扶贫车间——群创福电子配件经营部固定吸收9名贫困群众务工,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在各项产业的带动下,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4650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23000元。今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未脱贫的最后4户9人可实现兜底脱贫,达到整村全面脱贫。同时,村民年人均收入预计可达到25000元。

扶贫车间内,负责人杨海江正在巡视生产线。

  基础设施改善

  穷山村实现美丽“蝶变”

  镜头

  “以前,这里是一条山路,车根本进不来。”正在珊瑚水果基地干活的贫困群众喻巧林指着横穿水果基地的水泥路告诉记者,“搭帮张总承包了这一大片山林,和村里一起建起了水果基地,村里和驻村工作队又向上面争取资金修好了路。修好了路,这一带有了人气,我们也在家门口多了一份收入。真的是太好了!”她口中的“张总”,就是张明秋,他同时也是珊瑚水果基地的负责人。

  要致富,先修路。

  在珊瑚村,交通闭塞、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2016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精准发力,长沙市人防办、长沙市市监局、长沙市妇联、宁乡市农机局、宁乡市交运局等后盾单位和有关部门先后支持珊瑚村村级建设和扶贫资金1300余万元,村民主动筹资筹劳,共完成30多条、50多公里村组公路硬化和修缮,基本实现水泥路到组到户;完成6公里的村组道路黑化;安装路灯400多盏,村民集居点基本实现亮化;高标准改造了大石魁桥连接线,升级了外向交通;整修骨干山塘50口,清淤护砌渠道20公里;建成了村民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村卫生室、广播室、图书室等;改善了珊瑚九年制学校、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通过一系列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既改善了村容村貌,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或申请危改,或予以修缮,让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上石组贫困户喻光明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之前其一家住在土砖屋里,大雨大漏,小雨小漏,2017年在帮扶责任人、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公党长沙市委主委王国海,以及各级部门的帮扶下建好了新房,今年女儿大学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村里还投资30多万元添置垃圾桶1000多套和垃圾清运车4台,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新建三格式化粪池651座,建立13人的常态化保洁队伍,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性好转,获评2017年度宁乡市美丽乡村考核先进村、2018年度长沙市“垃圾分类”示范村。

  过去的穷山村华丽变身,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蝶变”,昂首阔步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作者:】 【编辑:彭雨纯】
关键词:资福镇 乡村振兴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