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千年美玉 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展明日亮相长沙

“玉出山河——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展”将于明日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开幕。图片均由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讯(记者 任波 通讯员 韩珺 邓晓丽)“玉出山河——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展”将于4月19日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开幕,这是近二十年来,湖南省内首次以古玉为主角的特展。本次览共展出南阳地区出土自上古、三代至两汉的良工精琢之珍品玉器169件(套),纹饰精美、造型生动、品类丰富,兼具自然精华与人文理想之美。

  据展览策展人方芳介绍,本次展览以时间为序,向观众介绍南阳玉文化的发展历程,讲述犹如精灵的美石,从自然山河之中走出,以琳琅之姿在家国山河中画下浓墨重彩之笔,再在人间山河中留下玲珑身影的一段史话。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部分“美石通灵 事神致福”,表现了新石器时代玉器作为生产工具、装饰品转变为沟通天神的灵物的过程;第二部分“辨等明序 王权以彰”,反映了夏商周时期玉器作为王权的象征和国家礼仪制度重要载体的使用情况;第三部分“以服以佩 比德君子”,展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兴起后对玉文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第四部分“法天象地 为念永生”,主要展示历代“玉殓葬”的丧葬礼仪。

春秋时期的《龙纹扁长条形玉饰》,工艺精美。

  象征着等级和权力的玉铲、玉钺、玉牙璋,纹饰巧妙绝伦的龙凤纹玉龙,质地润泽细腻的龙纹玉柄,线条灵动流畅的煤精兽等都极具看点。它们一方面印衬出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道德信条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市民可以通过欣赏出土自南阳地区的精美古玉,感受中国古玉文化的精深与悠远。

春秋时期的《兽面玉饰》,纹样清晰可见,工艺精致精美。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信息资料室主任崔华介绍,河南南阳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位于南阳中部的独山盛产玉料,所产之玉名为独山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因古人生产大多就地取材,南阳地区成为史前玉文化的一个中心。历年来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古代玉器,对研究中国古代玉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战国时期的《玛瑙环》。

  本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长沙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博物馆共同承办,免费展出至2019年7月21日(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市民朋友们可在滨江文化园长沙博物馆大门入口处凭有效证件取票。同时,为满足不同年龄观众需求,长沙博物馆将在展览期间推出一系列精心准备的教育活动,对展览进行全面、深度的阐释。

春秋时期的《龙纹管状玉玦》。

  【重点展品】

  玉铲

  龙山文化

  长15.5、上宽8、下宽10.2、厚0.6厘米

  南阳市黄山遗址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说明:南阳独山玉,黄褐色,润泽细腻,质密,磨制较精。体扁平,呈梯形。背微弧,弧形双面刃。近背居中有一个对钻孔。

  玉钺

  夏代

  长11.9、宽10.5-11.6、厚1.2厘米

  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高堂村拣选,现藏南阳市博物馆

  说明:南阳独山玉,黑白花。平首,两侧下端略外侈,刃由三段月牙形双面凹弧刃组成。首部居中有半个对钻孔,中上部有一单面钻孔。器首两面残留有切割线。制作精美。

  玉牙璋

  夏代

  长37.8、宽9.8、厚0.6厘米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望城岗出土,现藏南阳市博物馆

  说明:灰黑色。体扁薄。器体有一定程度扭曲。凹弧形双面刃。阑两侧饰牙形脊,内(nà)近阑处钻一孔。通体磨光。

  兽面玉饰

  春秋时期

  长7.6 、宽7.1厘米

  南阳市淅川下寺楚国墓地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说明:青白玉,温润微透,器表经侵蚀呈乳白色。片状,上窄下宽。正面下部饰一兽面纹,两侧饰对称的龙头纹,龙头作瞠目侈吻吐舌状。四周对称的牙脊实为龙头的舌、鼻、眼、角轮廓。背面光素。上、下端居中钻一圆孔。从该玉牌左上部仅刻出轮廓未雕琢细部来看,应是一件未完工的作品。此器造型生动,纹饰繁密丰盈,精工雕琢,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龙凤纹玉龙

  春秋时期

  长6.7、宽2.5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均为白玉,温润细腻,质密微透。沁色略有不同,有灰白色沁斑和黑漆古。片状。呈垂首、拱背、屈膝、垂尾的龙形。体饰龙头纹。龙首下、尾共刻出五个凤首。凤首椭圆形目,勾喙较长。共有六穿。造型独特,构思新颖,为罕见之作。两件玉龙大小、纹饰完全相同,应为双面分别雕刻完纹饰之后再进行对剖,以使大小、纹饰都能达到较大程度的相似性,用在玉组佩中两两对称进行装饰。

  蚕节纹玉觿(xī)

  春秋时期

  长13.2、宽1.5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蚀变岩。黑色。体呈角状,略弯曲。粗端为椭圆形,中空,至器长三分之一处渐扁,呈实心状。饰两组凹弦纹,每组六道。近扁细端两侧琢有凸出的扉棱,一面饰纤细的云纹,一面光素。粗端钻一4厘米的未透孔,旁有一穿与其相通,器身三分之一处外弧侧钻一孔亦与之相通。

  文物:龙形玉玦

  春秋时期

  直径5厘米

  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左庄村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青白玉,温润细腻,质密微透。均有黑漆古。片状,为团屈龙形。背面光素。玉龙椭圆形目,有角,侈纹,长舌上卷,尾屈卷与口相对。两器为一玉对剖。其一身饰五个龙头,一个简化龙头。另一残,身饰四个龙头,一个简化龙头。从短处纹饰不连贯推知,为器未琢成时断裂。

  文物:玉串饰

  春秋时期

  小玉牌长1、宽0.8、厚0.4,小玉珠长0.6、直径0.7、孔径0.4厘米

  南阳市物资城墓M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上部为琉璃串珠,下部为玉管、小珠、玉蛙、大小玉牌相间串成。大玉牌三件,青白玉,质润微透。整体近椭圆形,大小相同。两端有横凹槽。其一正面皆饰俯视的龙头纹,臣字目,大角后披;其二光素;其三中部饰鳞纹,两边饰短斜线纹。玉蛙八件,白玉或青白玉,质润微透。大小略有差异。屈肢,卧姿,平腹,隆背。背部琢出蛙眼、四肢。

  煤精兽

  汉代

  长3.35、宽1.95、高2.05厘米

  南阳市天冠集团滨河住宅小区墓M26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黑色。圆雕。卧姿。虎形头,耳较长,身团屈,长尾。应为传说中的神兽辟邪。造型生动,形象传神。以寥寥的数刀呈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形态,体现了“汉八刀”的简洁技法。

  玉面罩(玉覆面)

  西周

  南阳市万家园墓M202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说明:青白玉。由51件不同形状的玉饰件拼缀而成,每件器物边缘均有钻孔,以供缝缀之用。面罩周边用29件两种等腰三角形围绕,中间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玉饰作额、眉、眼、鼻、颊、口、颌等,其中有6个豆芽状饰件,安排方式不明了。

【作者:记者 任波 通讯员 韩珺 邓晓丽】 【编辑:易隽】
关键词:玉 长沙博物馆 展览 文物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