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12年时间,帮助千余人重获光明(视频)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锋 实习生 刘兰

常有人夸杨丽红眼睛很漂亮,特别是戴上口罩专注工作时。她表示从事角膜捐献协调员这么多年,希望这一双眼睛百年以后还能够帮助他人获得光明。

从事角膜捐献协调员工作已经12年,你是否愿意在离世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面对记者的提问,杨丽红回答:“这个肯定会,我和同事们都签了志愿书的。”

2019年12月18日角膜捐献志愿者在爱尔眼库办公室,了解角膜捐献相关知识和要求。

2007年,24岁的杨丽红从一家综合医院来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眼库工作。彼时,国内还未出台角膜捐献移植的相关法律法规,爱尔眼库刚刚成立,一切都只能摸索着来。杨丽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成为湖南省首位专职眼角膜捐献协调员。

每天来到眼库,拉开窗帘的一瞬间对于杨丽红来说又是新的一天,角膜捐献协助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进入眼库实验室有严格的要求,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等都要穿戴好。

检查眼组织基本健康情况,需要先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评价。

杨丽红正在使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观测角膜内皮活性,这是角膜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助理李医生正在为杨丽红穿戴一次性手术衣。

有关眼组织材料的获取、保存的一切操作均在超净台内进行。

协助两千余名志愿者签署志愿书,帮助上千人重获光明,杨丽红走了12年。她说:“这份工作的意义是在捐献者和角膜病患之间搭起了一座爱的桥梁,捐献者想捐献,想实现延续光明的心愿,患者也急切地等待眼角膜,重新看到这个世界。”

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杨丽红不止一次面对太过悲痛的家属的斥责甚至痛骂。“捐献者家属可能比捐献者更难,他们一方面很悲伤,另一方面还要帮助亲人完成心愿。角膜摘取也是一个手术,对于至亲的人来说还是会心疼,这个过程多多少少会纠结。”有家属曾经在角膜摘取前问她:“这个会不会疼啊?”杨丽红轻轻回应:“我们会轻一点。”

2014年10月23日杨丽红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看望意愿捐献者。两人双手缠绕交集是为了另一个人可以继续光明。

杨丽红每次回访受捐者家中,亲属往往会拉上她多番感谢,倒上一杯热茶,不管多困难都会准备一顿可口饭菜。

摘取角膜前,她和医生会向捐献者深深鞠躬致意;手术后再为其装上义眼,让他/她看上去和之前并没有差别。角膜捐献移植手术成功后,杨丽红通常会告诉捐献者家属,亲人的角膜已经帮助到受捐者重见光明,生命通过这种方式在延续。

杨丽红介绍,跟其他器官移植不太一样,角膜是组织,没有血管、淋巴,移植后机体排斥反应低,移植手术成功率高达90%以上。另外,角膜摘取时限也较宽松,夏天需要在捐献者离世6个小时内,冬天可以延至12个小时,摘除后以“角膜保存液”等技术最多可以储存14天,这意味着,医生和患者能够争取到的机会更大。然而在排队等待角膜移植的200万患者中,每年大约只有5000例幸运儿可以进行手术。

杨丽红希望,尽快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大角膜捐献的科学宣教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角膜捐献,接受角膜捐献,让患者多一份复明的希望。

【作者:李锋工作室】 【编辑:肖文娟】
关键词:角膜捐献 爱心 医生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