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那片海④:跨界教授的新材料

  智能制造离不开新材料。盾甲新材的创始人罗世彬原本是一名专攻火箭的航空航天专家,但5年前,他在长沙选择了一场科研和创业路上的新旅程。当年40岁的罗世彬从零起步,跨界主攻新材料,历经500天不分昼夜的攻关,终于打破了欧美企业的技术垄断。

  罗世彬28岁博士毕业,34岁获评教授,创业之前,是国防科大飞行器团队的学科带头人。他参与研发的火箭,曾经创造过多项世界纪录。在火箭研发过程中,罗世彬发现,国外有一种涂料用于飞行器的结构增强和吸能减振非常合适,但苦于国内没有,一直得不到应用。

 

  罗世彬:外国人能做的东西,咱们为什么做不出来?外国人能做的咱们自己也能做出来。我觉得这样一种涂料我们中国人也要有。

  罗世彬选择一切从零开始,转业创业。当时,身边的朋友劝罗世彬,既然出去了,就去企业做高管,风险不大,又年薪不菲。

  罗世彬:我觉得人有时候还是要有一点梦想,大学教授到底能不能去创业,到底能不能去完成这个技术成果的转化,我个人想做一些尝试。

  决心跨界创业的罗世彬,这个时候,其实是个材料学领域十足的门外汉。他要攻克的基础性结构增强涂料,配方需要十几种原料。研发团队要从初步筛选的几十种原料中,选出最优的组合和配比。最优的选择或许只有一种,但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对未知的探索,等待他们的是无数次的试验。

  罗世彬:科研就是我们并不知道后面的路有多长,也许就是下一次实验就成功了,那也许下一百次实验也不会成功。

  硬度太大,材料就易脆;硬度太低,又扛不住撞击。罗世彬把第一件成品拿给客人看的时候,就出了洋相。

  罗世彬:一敲击的时候就产生了破裂,这个人家就嘲笑我们。说不是你的材料不好,是蛋不好。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确实是我们自己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还有差距。

  创业快半年了,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实验室里还是没有传来好消息,罗世彬的资金开始出现问题。于是,大家从研发经费上缩减,原料能省就省,测试设备能借则借。资金最困难的时候,罗世彬与妻子商量,卖掉了长沙城区的两套房子。2016年10月18号,是罗世彬终生难忘的日子。他把一颗鸡蛋,包裹上涂层材料,从12楼抛下。惊喜的是,鸡蛋安然无恙。这一刻,离罗世彬决心主攻特种防护材料,过去了整整500多个日夜。

  裘航盛:他作为带头人,他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反复告诫我们这只是一小步,他一直推着我们往前走。

  这枚鸡蛋坚定了对产品的信心,也改变了罗世彬的处境。团队从岳麓山下的普通民房,搬到了长沙市开福区的军民融合产业园,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有了像样的实验室。无论办公室搬到哪里,高伯龙院士的《激光陀螺》一直伴随着罗世彬。他说,这就是他坚信跨界创业能成功的原动力。

  罗世彬:我就记得当年,就钱学森先生给他一张纸条,让他从事这个激光陀螺的这个研究,咱们高院士应该说也没有什么基础,就义无反顾地就投下去了。我觉得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要有这样的认准了一个目标,就义无反顾地说要去做。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科学家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身处大时代,罗世彬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无论是之前研究火箭,还是现在研发新材料,不变的愿望是,让实验室发生的事情影响社会。

  罗世彬:我们做出来的产品要在世界上跟最强的产品去竞争,我们也要自己走在前列,也要跟人家去一决高下。

  《智能制造看长沙》反响:开拓视野 坚定信心

  《智能制造看长沙》节目播出后,一些企业和园区希望以产业链为切入口,将智能制造作为今后发展和招商的重点。

  在长沙一派数控,全自动智能生产线的设计改造工作正在进行,董事长朱更红说,《智能制造看长沙》节目带给他的是“信心”,他们正在赶制一批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的直线电机,一周后将发往一家正在进行智能化改造的深圳客户。

  长沙一派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朱更红:这两年,这个智能制造迎来了一个春天,我们的订单从去年的几百万现在到了今年的几千万,我估计是突破三千万,明年可以上亿。

  在长沙经开区管委会,智能制造办公室与产业链办公室已合署办公,节目播出后,他们对智能制造有了新的理解,在项目引进和招商时,将更加注重用智能制造的“智”,引导产业延伸发展的“链”。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招商合作局局长 黄天际:不能光说招产业链,就是把这些产业链上的企业招过来,而是要实现这些企业间的互动,这个产业链才是完整的产业链。

  1月,长沙市经开区发布《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将聚焦智能制造应用基地、示范基地、创新基地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

【作者:】 【编辑:谭伟】
关键词:智能制造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