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7旬老人手抄四大名著,用时3年毛笔书写300多万字!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6日讯 据这里是宁乡消息(记者 刘淑兰 邬艳)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一般人仔细读完都需时日,更别说一字一字誊写。可在宁乡碧桂园就有这么一位老人,从2017年开始,计划历时五年完成手抄四大名著,用的还是蝇头小楷。目前已经抄完《红楼梦》全本和《三国演义》112回,还剩下的8回将于2021年元旦前抄完。加上之前手抄的唐诗宋词、《纳兰词集》《东坡集》《花间集》等,他已经手抄300多万字,让人看了由衷敬佩。

  这位老人名叫黄正文,今年已经76岁。近日,记者来到宁乡碧桂园黄正文家,在他家的客厅里,到处都摆着他写的字,以及抄写的名著。

  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喜欢写字

  1944年,黄正文出生于我市金洲镇唐家湾村,外公是一个落弟秀才,写得一手好字,母亲唐喜梅上过几年私塾,在外公影响下字也写得很不错。母亲12岁那年,外公就走了,外公生前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女儿能把他的一笔好字遗传下去。因此,唐正文刚会拿笔,母亲就教他写字。等他稍大一些了,母亲总是和他讲,外公托梦交了一支笔给他,要他一定要认真练好字。2000年母亲临终前,仍叮嘱黄正文,不要把外公的笔弄丢了。

  受母亲的影响,黄正文从5岁开始写字起到现在,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没有放弃过写字。

  “是书法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不是因为写得一笔好字,我现在仍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黄正文说,当年,因为诸多原因,他只读了一期初中就辍学回家了,因为写得一笔好字,去了大队当宣传员,工作就是写写画画。这期间,还有一个人对他影响很深,让他更坚定了把书法坚持下去的决心,这个人就是我市知名文艺家黄沃若。当时,黄正文去修铁路,看到黄沃若白天辛苦劳动后,晚上还在蚊帐里看书、写文章,深深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觉得自己也应该更加发奋把字练好。

  1972年,黄正文从铁路回到村上当了代课教师,后面转为民办教师。因为自己只上了一期初中,知识底子薄,他一边从教一边刻苦自学。1978年恢复高考,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教师进修学校,每年寒暑假去学习,1983年获得大专文凭,1985年通过考试,成为当时全县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中最早的一员。

  作为一份“传家宝”留给后人

  从2017年1月开始,黄正文正式在家里抄写名著。“每天抄写也有规律,一般情况会保证写8个小时的字,如果有事外出,也至少会保证写2个小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别看只是抄书,但对于一位古稀老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他感谢儿女对他的支持,无论他需要什么样的宣纸,儿女都会想方设法帮他买回来,并帮他用线装订成册。每写一个字,他都告诉自己要认真,这样,心也就越来越静。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这是《红楼梦》的结尾,2019年10月,抄完这首诗之后,黄正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觉得通体舒畅。可以看见,这厚厚的一摞宣纸中凝结着他的坚持和毅力。

  “你会对自己的这种家风传承感到骄傲,会对父亲厚实的文化底蕴深深叹服。”黄正文儿子告诉记者,从古至今,文人抄书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也是中国古籍得以世代流传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些年来父亲写坏了几百支毛笔,要做到每一个字写得不疾不徐,每一张纸写得工整有度,非常难得。

  黄正文表示,他计划还用两年时间抄完四大名著。他希望将此作为一份“传家宝”留给后人,希望家风家教能融入传统文化精粹的大海,永不枯竭,代代相传。

【作者:记者 刘淑兰 邬艳】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宁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