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的伟人品格

  一个人去世了200年,如今人们在纪念他,既是因为他的学说,也是因为他的品格。

  学说的伟大,在于济世;而世道的变迁,总是逼使学说通过“修正”而求得发展。人格则不然。人虽去也,名垂千古;山岳遁形,江海无声。谁,具备了伟大的人格;谁,便与日月同辉。卡尔?马克思,就是这样的人。正如《马克思画传》的序言所言……他“矢志不渝地为劳苦大众解放而献身”、他“百折不回地为揭示科学真理而求索”、他“坚韧沉毅地为战胜人生逆境而奋斗”。如果用中国的传统观念来诠释马克思的品格,便应该是:心系天下、奋不顾身、贫贱不移。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体悟到:所谓“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就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解放而奋斗。从此以后,他就始终如一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的“前言”这样说到“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思想学派和理论体系,但像马克思主义这样代表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从来没有的。”另外,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有这样的表白:“虽然《宣言》是我们两人共同的作品,但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这个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便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这是一种怎样的胸怀?只能说,其境界已超越了我们传统上的“家国情怀”。

  马克思积年累月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沉潜于工作之中。他这是在战斗!而且这战斗,常使他四面受敌。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这样描述过马克思的境遇:“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这简直是“奋不顾身”了!

  1842年10月,马克思于《莱茵报》连载《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惹恼了普鲁士政府,他们立刻派人查封了《莱茵报》,迫使它停止印刷。马克思随即辞去了报纸的主编职务。1843年,因为马克思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批评俄国沙皇的文章,引发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不满,普鲁士国王接到沙皇的抗议后下令查禁《莱茵报》,马克思因此失业。1845年,马克思参与编写《前进周刊》,在其中对德国的专制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普鲁士政府对此非常不满,并要求法国政府驱逐马克思。1848年4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回到普鲁士科隆,创办了《新莱茵报》。随后几乎所有的编辑或遭司法逮捕,或遭驱逐出境。1849年5月16日,马克思接到普鲁士当局的驱逐令。6月初,马克思来到了巴黎。8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前往英国伦敦。

  很难让今人想象的是,著述等身的马克思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有时还面临经济上的绝境;若没恩格斯的接济,马克思便没有“日子”可过了。

  但不管生活上怎样艰难,马克思仍是毫无动摇。马克思是思想上的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捉襟见肘;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却一贫如洗,他的一生几乎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马克思没有固定的工作,全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极不稳定而又极其微薄的稿费收入,加之资产阶级对他的迫害和封锁,使饥饿和生存问题始终困扰着马克思一家,险些把马克思置于死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经常在困顿的泥沼中跋涉。若无恩格斯在经济上无私的援助,马克思便无法从事研究和写作。在伦敦,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由于生活没有保障,三个孩子先后夭折。但在这期间,马克思却写出了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

  如上者三,便是马克思的伟大品格;今天世界上这许多人纪念他,便是对其伟大品格的敬仰。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 李建营】 【编辑:易隽】
关键词:马克思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