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联考“撞中”高考作文题 湖南几所中学的考生要笑了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7日讯(记者 舒文)今日是高考的第一天。上午11:30分语文终考铃结束后,湖南2018年高考作文题也已揭晓。记者也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广益中学高三语文老师文剑波,请他分析今年的作文题、近年来作文题命题变化趋势以及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每年语文科目结束后,全国各地作文题绝对是“网红”,今年也不例外。不少围观网友看到湖南的作文题后,感叹“作文好难,如果我是今年参加高考,估计作文要拿低分了。”然而,对于湖南师大附中系的考生来说,难度并不大。“一次联考,我们也考过类似的作文题。”一名老师介绍。

  记者从学校发布的链接来看,作文题的确惊人相似,都是“写给2035年”。具体如下: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材料三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读了以上的话,我们会产生许多感想和联想。请你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对于该作文题,来自湖南师大附中的老师进行了解析。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认识、感想和联想,意在考查学生对自己以及未来的认识,考查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以下写作角度:①青春梦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②青年人应该有责任与担当;③个人对未来要做好准备和设计;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⑤个人的命运与他人、社会都有联系。这些都可以构成作文的基本立意。文体没有过多限制,但鼓励文体创新。依照高分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本人看到题目后的审题思考:

  直观感觉是,将这三个材料放在一块,彼此逻辑关联不是很明晰,加上“‘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的要求,估计很多考生有些不明所以。命题老师提供的审题指导也未对此做出解说。

  考虑到题目没有“形成有机的关联”(如2017全国卷乙)的明确要求,能从材料出发,“选好角度”即可,所以不妨化大为小,简单处理,比如抓住副标题“写给2035年”,谈实现中国梦(追求理想),应立足现实,也要着眼未来。或抓住“中国梦”这一关键词(材料一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理解为:将个人梦想放置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每个个体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累积成中国梦。

  稍微深入点来写:可以谈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它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是无数的人们的愿景;可以谈中国梦的时间跨度(长期性,持续到几代人)以及空间跨度(广泛性,关联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主要问题

  考生普遍反映,没啥好写的,这体现出中学生作文的一个误区:语言表达过于“刚性”“硬气”,缺乏表达的文艺、婉转与诗性,尤其是理科男们,一旦没有好素材与佳句备用,或者缺乏想象和创造空间,很容易沦为千篇一律,又大又空。

  写好这个题目,除了审题基本准确,主要就是语言文采决高下了,应尽量能跳出口号语言的窠臼。比如女生的文艺抒情表达应该占优势。高中同学不妨去读读《南方周末》历年新年致辞,能以诗意或者灵动的语言外衣,包裹着民生社会的内核,以及短小精悍的“人民时评”,基本为千字文,不唯主题集中,立意深刻,同样不乏语言表达的美感。

  好题示例

  我和未来有个约

  春秋鼎盛年,经天纬地事

  相约并不遥远的明天

  梦想不是遥遥无期

  我们来续父辈的梦

  我的梦,你的梦

  “我的梦”汇成“中国梦”

  这是一场接力赛

  让我告诉未来

  明天会更好

  做一个“筑梦师”

  几代人的中国梦

  我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

  考生作文案例

  简评:作者为湖南师大二附中高三某考生。面对关联逻辑不易把握的作文材料,该生能迅速反应,化繁为简,以“中国梦,青春梦”为题统领文章,可谓概括精准,击中肯綮,也切合命题初衷。开篇扣材料,诠释题意,不赘余,较有文采。第二段从“大”处入笔,写国家层面的中国梦,切入材料一、二,再转入“小”处,第三段写个人层面的青春梦,关联起材料三(鲁迅名言),第四段以“职院小工匠”等例以及年轻人现实,做进一步阐释。约翰·多恩的诗句和鲁迅名言两相呼应,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在行文的规范、思维的连贯、语言表现力、卷面书写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诚然,十几岁考生纵谈国事,难免有些语句流于口号。

  内容18+表达18+发展17,终评53分。

  简评:作者为湖南师大附中高二某学生。该生抓住题目的主要任务——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将成语“春秋鼎盛”(指正处在壮年)入题,符合个人实际(届时三十出头),重点谈年轻一代在中国梦践行过程中的作为,审题角度是有创意的。作者试图以相对文学化的语言,来消解、中和大主题作文偏正式化的表达,行文风格亲切随和,抒情意味较浓,也体现不错的文字功底。卷面书写工整美观。不足的是,文章对材料一和二(国家层面)着笔偏少,尤其是前面几个语段,且在“可为”的具体做法上阐述较弱(年轻人心理层面的描述稍多),有些用词(比如“马齿徒增”)不够准确。整体而言,高二同学在考场完成,值得嘉许。

  内容16+表达17+发展17,终评50分。


【作者:记者 舒文】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高考 作文 语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