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乡愁见发展 长沙昔日贫困村蜕变"升级版"美丽乡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4日讯 据中新网报道,造型别致、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木屋酒店,白墙黛瓦、古色古香的联排别墅,碧草如茵的乡村亲子主题公园……在湖南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村,一个总投资140亿元的生态艺术小镇初具规模。

  这个9年前还顶着"省级贫困村"帽子的贫穷偏僻之地,而今已蜕变为中国生态宜居示范村,成为周边都市人热捧的休闲观光好去处。9年间,该村级集体经济增长近百倍,村民集中居住人口增加169%的同时,年人均收入增长13倍多。这里既看得见山水、寻得到乡愁,又不乏城市的公共设施和生活配套,可谓"升级版"美丽乡村。

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木屋酒店。 向一鹏 摄

  位于长沙县东北部的浔龙河村耕地少,"七山两水一分地",村民祖祖辈辈的梦想就是摆脱贫穷。几年前,就在村民思考如何冲破贫穷的藩篱时,在外创业成功的柳中辉毅然回村,开启了一场农村建设变革--打造总占地14000余亩的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

  现为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的柳中辉认为,城镇化建设不是让农民都住进城,而是要让城市文明下乡,让农村享有和城市一样的教育、医疗、服务资源,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按他的构想,浔龙河村要打造成一个既让原住民生活得幸福,又能让城市人找得到乡愁的"梦想家园"。

  变革先从改善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开始。通过推动村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转和环境集中改善"三集中",村民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和一批公共项目相继建成,实现就地城镇化的首批80户农民纷纷住进洋房别墅。

  但想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们一下子相信柳中辉的梦想绝非易事。起初,为了实现村民集中居住,仅安置房柳中辉就组织设计了数十套方案,让村民可以选择自己想住的房子。有村民说习惯了独门独户,那就将盖高楼改成"前有院、后有铺"的小洋楼;有人说想吃自己种的菜,那就在住宅旁边规划50亩耕地作为景观菜园,保证每家每户都有一分菜地……

  通过土地改革盘活农村山、水、林、地、宅等资源,并实现与社会资本的"完美邂逅",选择性地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教育、康养、旅游五大支柱产业……这一系列探索让浔龙河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柳中辉向"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记者介绍浔龙河总体产业规划。 向一鹏 摄

  小镇里有一条"好呷街",这里咖啡店、民宿、KTV、特色美食、工艺制品等门店应有尽有,每到周末就人满为患。过去靠养猪种地谋生的村民贺彩珍和家人落户浔龙河居民安置区后,在分得的门面内卖起了擂茶。"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上百碗。"贺彩珍算了一笔账,去年擂茶店盈利10多万元,相当于以前种10年地的收入。

  据悉,今年底浔龙河又将有180户村民实现集中居住,明年将启动二期安置房建设,未来1800名浔龙河村民都将就地城镇化。"目前各产业已安置本地村民劳动力就业300余人,人均年增收5万至10万元。"更令柳中辉欣慰的是,该村一些长年在外务工者开始纷纷回流。

  今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峰会上,浔龙河村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被广泛聚焦。业内人士认为,该村的探索不是某种单一经济的独立发展,而是从政府、村集体、企业和社会资本的融合角度出发,兼顾了产业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其建设经验弥足珍贵,很有典型性,值得推广与借鉴。


【作者:记者 傅煜】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乡村 贫困 观光 环境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