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 湖南:推进制造强省 实现智能化升级

  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南,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谋求绿色发展,转换新旧动能,瞄准智能制造。

  央视记者 李宁:说起工程机械,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傻大粗笨,然而在长沙的一家企业却完全颠覆了我们之前的看法,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区域摆放的工程机械,它们不仅有大块头,更有大智慧!

  安全运行一直都是机械装备最重要的基础,在这家企业的每台机械设备上,都安装了 “黑匣子”。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它可以将每台机器联网。在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测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

  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王霄滕:发动机的状态、液压系统的状态、支腿的平衡的状态,过程中有什么故障或者说异常,那么传回来的数据会在云平台通过我们智能的算法进行筛分,机器本身在作业的过程变得更智能,变得更高效、变得更可靠。

  地上,是整装待发的工程装备,地下,一台正在装配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也准备上岗了,这台巨无霸被誉为“地下航空母舰”,采用虚拟设计、仿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最终可实现隧道内黑灯、无人数字化作业。目前已有1台下线,即将出口到土耳其。

  不仅仅是工程装备,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世界首台煤矿斜井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我国首颗商业化科学实验卫星都印上了湖南智造的标签,编制“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智能制造正逐渐成为湖南的一张新名片。

  目前,湖南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91.2%;全省有9家企业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1个企业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

  下一步,湖南省将瞄准20个新兴产业,依托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型发动机以及材料领域的产业业优势,通过和智能制造结合,发展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湖南醴陵:向农业面源污染说不

  湘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一。湘江两岸有着湖南最肥沃的土地,滋养着6800万湖南人,长江大保护开始后,在湘江保护与治理的“一号重点工程”中,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汆溪村是湖南醴陵的一个小村庄,渌江河穿村而过,最终汇入湘江,全村有农田1045亩,在过去几十年间,过量施用农药、化肥,破坏了耕地的土壤结构。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首先要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今年5月,湖南省印发《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化肥、农药零增长,到2020年,总量减少20%以上。

  汆溪村的主要作物是水稻,怎么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成了村党支部书记张申年考虑的头等大事。考察了很多经济作物之后,油葵进入了张申年的视野,2017年,他就在村里推广种植油葵,既能改良土壤,又可以发展旅游。

  醴陵市汆溪村村支书 张申年:油葵不用打农药,还能吸收地里的污染。

  可推广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几户人家种了50来亩油葵。其余的,还是沿袭过去的耕作模式,继续种水稻。

  醴陵市汆溪村村民 邓元强:向日葵的油,榨出来之后能不能吃,我心里就想,还是有些害怕。

  为了让村民们安心,张申年找到了农业科学院的专家。

  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 何录秋:这个油我们经过化验,它含镉量是0.006毫克每千克,已经跟我们国家自来水标准是相当的。

  油葵吸附重金属,相当于为受污染的土地“拔毒”,可以逐渐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果实榨油后经过沉淀分离,不影响油品质量。张申年拿回了化验报告,这下,村民的工作总算做通了。

  7月,油葵收割了。在今年年初,因为村民没种过油葵,村集体就把土地流转过来,由村里统一种植。700多亩油葵,一下子减少了70%以上的农药、化肥污染。

  醴陵市汆溪村村支书 张申年: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老母鸡,就是要大胆干,整治农业面源把环境搞好了,就能发展旅游,就能致富。

  现在,湖南长株潭三市划定了耕地严格管控区,今年已经休耕、修复治理40万亩土地,60万亩调整了种植结构,不再种植水稻,桃源、华容等7个县被纳入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总投资2.1亿元,从源头防治污染。

【作者:】 【编辑:曾茜】
关键词:湖南 智造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