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国刚建议:结合“互联网+”创新慢性病康复模式

  长沙晚报北京讯(特派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提升,患病群众家庭负担日益沉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建议,与“互联网+”相结合,以常见慢性疾病为重点,完善推广创新慢性病康复模式。


  现状速递

  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


  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去年,我国首部《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发布。报告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达85.3%和79.5%。

  同时,人口老龄化正在推动慢性疾病的全球流行。与10年前相比,80岁以上老年个体的年死亡率降低了1.3%,然而老人因慢病所致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和躯体残疾率却显著提升。

  “仅仅关注慢性疾病发病后的在院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患者出院后康复不能‘落户’,健康危机可能越演越烈。”张国刚说。

  深度解码

  出台慢性病健康管理中长期规划


  当前,“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好慢病防治与康复,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疾病负担,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我国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同时,依据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要求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慢性病在防治机制、财政投入、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所改善,但整体水平还不足以应对快速增长的慢性病发病形势。”张国刚介绍,当前慢性病管理障碍主要体现在照护的物力、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对多种慢性病并存人群的综合康复技术缺乏等方面。

  委员建议

  依托医院建立延伸性服务体系

  “创新升级现有的慢性病管理办法,打造‘互联网+’慢性病康复模式,将成为完善慢性病康复的重要方式。”张国刚建议,依托医院建立“互联网+”慢性病长期护理与康复的延伸性居家服务体系,在医院成立延伸服务机构,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培养专科护士主体队伍。“同时,根据延伸性服务成本分析,建立相应的医保政策和付费方式,解决慢性病全病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同时,要建立常见的失能性慢性病(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居家康复内容、标准、临床路径等,并开发相应的信息平台与电子病历系统,实行实时质量监控与信息共享。

  张国刚还建议,打造政府主导的“互联网+”慢性病康复服务平台,对区域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对慢性病康复服务质量进行监管,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作者:特派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 【编辑:曾茜】
关键词:疾病 张国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