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艺术家怎么看长沙?来“体验长沙”成果展一探究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 通讯员 胡冰)今日上午,“体验长沙”媒体艺术驻留计划成果展开幕。展览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举行,将持续至5月15日,免费对市民开放。

  3月31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长沙开幕。其中有一项“体验长沙”媒体艺术驻留项目,邀请7位青年艺术家在长沙驻留一个月并开展创作。如今一个月过去了,他们都带来了怎样精彩的作品?答案就在这个成果展上。

  记者在展览上看到,这7件作品形式多样:就展现手段而言,除了照片、视频,占大头的是各类装置艺术;就作品主题而言,有的关注市井生活,有的聚焦非遗元素,有的呈现城市历史。其中不乏一些脑洞大开之作,比如来自北马其顿的小哥Stefan Palitov,就使用了目前很火的前沿科技VR(虚拟现实技术)。要想感受他的作品,得戴上头戴式显示设备,俗称VR眼镜。当你戴上眼镜后,会看到老师傅是如何创作一件陶器的。不过视角很独特,不是站在旁观者角度去看,而是站在陶器角度去看。没错,观众就仿佛是那团陶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师傅的手下是如何一点一点地捏成型的。

  为了创作好作品,各位艺术家殚精竭虑,扫街是必须做的工作。来自印度尼西亚的Mariyam Yasmin Baagil,整天带着自己的照相机走街串巷,老城区的不少小街小巷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来自韩国的Seyoung Ok则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吃货”本色,在太平街扫街时饱尝星城美食,尤其对茶颜悦色赞不绝口,吃饱喝足后更有动力扫街了。

  在扫街的过程中,艺术家找到了自己的创作灵感。从成品来看,这些作品主要是用外国人方式讲好长沙故事,但也有一些艺术家另辟蹊径,选择用长沙元素讲好家乡故事。来自菲律宾的Breech Asher Harani的创作灵感来自家族迁徙的回忆,但表现手法借鉴了长沙的剪纸、帛画、皮影、粘土技艺。比如她在湖南省博物馆看到的马王堆帛画,画上表现了辛追老太太从人间升天的场景,这就被她用到了作品中,以展现女性寻找新家园的过程。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7位艺术家通过实地考察长沙的历史文化地标,“感受长沙”;通过与长沙媒体艺术相关高校、企业及机构深入对谈,“体验长沙”;再到举办成果展,“融入长沙”。这些精彩的艺术作品,等待市民朋友前来欣赏。

  1.Mariyam Yasmin Baagil(印度尼西亚)

  作品:《旅行故事:体验长沙》

  作品类型:摄影艺术

  长沙元素:长沙城区历史文化生活

  作品描述:我的作品希望捕捉长沙历史人文生活中所展现的多元性。作为楚汉时期即存在的历史古城,长沙以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和遗产作为基础,开创了一种变革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城市,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之间创造出了一种和谐的关系。这件作品旨在通过这次在“体验长沙”驻留期间拍摄的照片以及在数字化平台上更深度的探索,来更好地展现长沙的多元化。

  2.Breech Asher Harani(菲律宾)

  作品:《BALHIN》(移动, 转移, 变化)

  作品类型:视频艺术装置

  长沙元素:长沙传统剪纸、帛画、皮影和黏土技艺

  作品描述:在菲律宾南部,当我们提到“BALHIN”时,我们表达的是我们周围的运动和变化。物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或者人们迁移到不同的国家,“BALHIN”体现了这个世界不可避免的运动。

  我认为这件视频艺术装置是我家族过去的寓言,描绘了一段文化开始融合的历史。这展现了一种将女性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转移到她新家园的过程,并反映出随之而来的身份变化。这是一部视觉诗歌,呈现了寻找新家园的美丽,以及自从我们进入母亲的子宫以来就存在于我们体内的对于行动和探索的好奇心与冲动。

  动画采用传统的定格技术,灵感来自长沙的传统剪纸、帛画、皮影和粘土技艺,并在极简空间展示,这个视频艺术装置引发了我们对过去的渴望,因为我们早已将它们遗忘在身后。这个项目的灵感也来自我童年时晚上在树林里听家庭故事的回忆。

  3.Claudia Oliveria(葡萄牙)

  作品:《纸.gif 》

  作品类型:装置艺术

  长沙元素:长沙陶器和剪纸

  作品描述:《纸.gif》是一件运动的装置,将12个陶轮转变为一个类似西洋镜的机器,借鉴了陶器和剪纸等中国文化遗产的元素,在新的感官体验中重新诠释它们。在每个陶轮上将放置一个带有切口和图纸的纸盘,旋转时将显示动画短片。剪纸动画代表了艺术家对长沙这座城市的主观体验。通过使用频闪灯光增强动画效果,观众可以将摄像机指向纸盘中的小细节,以查看投射到墙上的动画。循环播放的动画中既有新的和旧的体验,又有静态的剪纸艺术、早期电影和GIF动画。 将熟悉的材料和物体重新带入到这个装置中,将使观众从不同的视角中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4.Matthias Schäfer(德国)

  作品:《关于抖音短视频特征的研究》

  作品类型:数字社交媒体艺术装置

  长沙元素:Tik Tok(抖音App)

  作品描述:Sai Bao & Yang Mu (Sofia Braga & Matthias Schäfer) 包括但不局限于在数字社交网络领域之内创造艺术。通过颠覆性的互动,他们批判性地与大型集中在线平台进行对话。 把内容创作者作为他们的绘画和代码,表演和视频作为他们的画笔,他们重新定义数字生活。 “如果你已经有这么多的内容,为什么还要生产新东西呢?”

  抖音,国际上称为TikTok,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应用程序之一。仅中国就有1.5亿活跃用户,全球已有超过10亿部智能手机安装了该应用程序。在我们的作品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这个庞大的数字生态系统。通过界面截图,我们在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变化着的环境中保存一个瞬间。抖音的AI推荐算法会生成一个针对你的使用进行优化的视频列表。我们对这些找到的图像进行脱离语境化而不做任何改动,以便为观众提供在此之上思考的空间。通过在不同的地方、不同时间和用不同账户来使用抖音,我们希望深入了解平台的机制并了解其中的用户。

  5.Rita Patela(葡萄牙)

  作品:《地图》

  作品类型:装置艺术

  长沙元素:长沙地图

  作品描述:“地图”是一首对城市及其未来的颂歌。这件装置代表的是长沙这座城市,通过仔细研究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城市地图(地形,军事,道路等),在其中寻求相同的(河流、重要的建筑物、街道和纪念碑等)的图像。

  “地图”旨在使用层叠的面料来展示城市和公众之间互动的多重可能性,以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这座城市。 “地图”几乎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展示在公众(当地人和观众)面前,并启发对长沙市的未来发展和认知。

  “地图”包括6个板块,每个板块显示城市的不同部分,以 河流作为重要和关键的核心部分, 以河流、重要的建筑物和地标以优雅自如的方式呈现出来为这个作品结尾。

  布料的可操作性使观众能够自如穿越装置内部来探索这座城市。

  6.Seyoung Ok(韩国)

  作品:《浓缩记忆》

  作品类型:影像艺术装置

  长沙元素:长沙城区、工厂废料

  作品描述:在“体验长沙”项目期间,我随行走访了长沙的中心城区。我们去了新开发的长沙“老城”太平街,在那里我们一起品尝了当地有名的”茶颜悦色”,紧接着游览了这座城市的旅游景点,在那里我们发现了长沙真正的“老城区”,那里有一些最古老的长沙街道和建筑物。

  在我们旅行期间,我透过车窗观察了城市的形象。快速建设中的大型建筑工地、具有科幻感的老建筑、无意间留下的奇特图案的工厂废料、用错综复杂的铝条包裹的建筑群、美丽得不可思议的旅游景点……所有这些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矛盾的形象,给了我一种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奇特感觉。

  我试图通过我做的装置来将这些体验可视化,用这些层层叠叠的图像描述着我对长沙的“浓缩记忆”,结合从工厂收集到的独特的废弃材料,透过胶片来展现我的眼睛在短时间内捕捉到的城市印象,希望能让观众一睹长沙的综合记忆。

  7.Stefan Palitov(北马其顿共和国)

  作品:《粘土塑造者》

  作品类型:多媒体VR装置

  长沙元素:长沙铜官窑

  作品描述:《粘土塑造者》是一件基于现实制造过程以探索感官和概念的多媒体VR装置。它是一种互连心灵、意识、身体,对生命力和消亡的一种综合调解。该装置包括僧人使用的寿缸、360度全景视频和VR眼镜。观众戴上VR眼镜跪坐或盘腿坐在缸中,观看制造陶缸的过程。这个正在成型的陶缸是由一个年轻人制作的,此时他在思考黏土可不断塑造的潜力。

  观众在寿缸中的视角和通过VR头戴式耳机可见的缸内视点是同步的,连接了观众在寿缸中可以感受到的有限物质性和围绕其产生的陶缸的可塑性。粘土塑造者将冲突层面的感官输入结合在一起,旨在将开始和结束的双重概念呈现为现实制作的统一体验。

【作者:全媒体记者 尹玮 通讯员 胡冰】 【编辑:曾茜】
关键词:艺术馆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